擺平貓和狐狸?袋獾重回澳大利亞大陸,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0-12-14 動物與環境

哺乳動物所屬的哺乳綱現存3大分支:原獸亞綱(卵生,如鴨嘴獸);真獸亞綱(胎生,具有真正的胎盤);後獸亞綱(沒有真正的胎盤,有育兒袋,如袋鼠)。通常情況下我們更習慣稱呼「後獸亞綱」為「有袋類動物」,一提到這種動物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確是現在大多數有袋類動物的家園,可以說是有袋類動物組成了澳大利亞繁盛而多樣化的獨特生物種群。

袋鼠,考拉和袋熊每一個名字都耳熟能詳,但澳大利亞看似多樣化的生態圈,似乎很缺少制衡食草動物的本土掠食者,特別是在袋狼消失以後。

在過去的3500年裡,作為外來物種的澳洲野犬,對缺少掠食者的澳大利亞生態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不但控制了普通哺乳類動物、有袋類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數量,還抑制了其他外來物種(如狐狸和貓)的數量。

然而,澳洲野犬還會捕食綿羊和牛犢,對當地畜牧業造成損失,所以近10年來遭到大量捕殺,甚至有牧場主為此開出高額賞金。

隨著澳洲野犬的減少,貓和狐狸的數量直線上升,它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力被認為是毀滅性的。有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貓每年殺死20多億隻野生動物!據《生活科學》雜誌此前報導,僅一天,澳大利亞數百萬隻貓就殺死了130萬隻鳥、180萬隻爬行動物和310萬隻哺乳動物……

為了解決入侵物種對本土生態系統的破壞問題,當地不但下達過「百萬滅貓令(2020年前消滅全國範圍內的200萬隻野貓)」,還將研究方向從引進掠食者轉向了恢復本土食肉動物數量上。

2020年10月初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GWC) 發表了一份聲明稱,一群塔斯馬尼亞惡魔被放生在雪梨以北200公裡的一個保護區內,這是3000年來塔斯馬尼亞惡魔首次在澳大利亞大陸的野外重現。

惡魔!?聽上去怎麼這麼可怕!別擔心,它的樣子不但不可怕還有點小可愛。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還被稱為「大嘴怪」,學名袋獾,是現存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

雄性袋獾的平均體長65.2釐米,平均體重6公斤,雌性略小。這些小傢伙身材矮胖,通常一身黑色毛髮,但在胸前和臀部會有不規則的小塊白色毛髮。

這份聲明中指出,近10年來澳洲野犬數量的減少,給袋獾提供了第二次重返澳大利亞大陸的機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不僅希望能重建這種有袋動物的野生種群,還希望它們能幫助抑制狐狸和野貓等入侵物種,進而保護較小的物種和生物多樣性。

據該聲明稱,澳大利亞的一個非營利野生動物組織十多年來一直在飼養和研究袋獾,其目標是最終將袋獾重新引入野外,2020年9月10日,他們已經將第一批11隻袋獾釋放到了野外,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同時聲明中還指出,野外有了袋獾,貓在夜間的狩獵能力就會減弱,因為袋獾也是在夜間活動的,而貓在白天捕食本就沒那麼有效率。對狐狸來說,更是如此。有數據顯示塔斯馬尼亞島上至少六次被引入狐狸,但每次都失敗了,因為那裡已經有了袋獾。

雖然袋獾是食肉動物,但釋放袋獾的動物保護組織相信,它們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危害要小於貓或狐狸。因為袋獾是有袋類動物,它們的代謝率比胎盤類食肉動物低,也不需要經常進食。袋獾還喜歡吃腐食,這進一步減少了它們對生態系統資源的影響。

看得出動物保護組織不但對袋獾寄予了厚望,還賦予了它們使命。但袋獾真的能擺平貓和狐狸嗎?

從戰鬥力來講,「塔斯馬尼亞惡魔」絕非浪得虛名。別看它們長得不算太大,但在同體形食肉哺乳動物中,袋獾可能具有著最強的咬合力。

它的牙齒和下巴類似於鬣狗,頜骨可以張開至75-80度,從而使袋獾能夠產生足夠的力量壓碎骨頭,甚至咬斷粗金屬絲。

袋獾的爪子很長,可以輕鬆挖掘洞穴,牢固地抓住獵物。牙齒和爪子的力量使袋獾可以攻擊重達30公斤的袋熊和小袋鼠。

那為什麼到現在才從新將袋獾引入呢?

按理來說,袋獾有很大可能在袋狼滅絕後取代其生態位,事實卻是它們早已從澳大利亞大陸消失,只有塔斯馬尼亞島還僅存著野生袋獾種群。

雖然目前還無法確認袋獾是何時從澳大利亞大陸消失的,但有考生物古學家認為袋獾在澳大利亞大陸消失大約發生在3000年前,並將原因歸咎於入侵物種澳洲野犬的大規模繁殖,塔斯馬尼亞島上沒有澳洲野犬群它們才得以保全。

與此同時,也許是因為「島嶼效應」,從90年代末開始一種「袋獾面部腫瘤病」在塔斯馬尼亞島上肆虐,那時估計還有130000-150000隻袋獾,但自那以後袋獾數量急劇下降,2008年野外袋獾數量只剩約10000-15000隻,同年被宣布為瀕危物種。

隨後針對袋獾這種疾病的救援保護措施啟動,通過隔離和繁育健康種群等積極方式,目前野外數量增加到約25000隻。

於是在「袋獾面部腫瘤病」得到控制,繁育措施相對成熟和澳洲野犬大量減少等機緣之下,才有了這次的「袋獾引入」。

有趣的是,2020年10月初放生的袋獾並沒有佩戴項圈,因為動物保護組織發現「它們實際上沒有脖子」,帶不住項圈……

動物保護組織為了實時監控它們的動向,給它們都裝上了無線電發射裝置,同時在野外安裝了相機陷阱。動物保護組織認為,如果能在2021年6月左右,發現小袋獾從它們媽媽的育兒袋裡探頭,那就證明我們和袋獾都成功了。

在此希望結果是圓滿的!

相關焦點

  • 時隔三千年,26隻袋獾重新野放到澳土地
    在澳洲大陸,野貓作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令人非常頭疼,因為澳洲的野貓每年都會捕殺數百萬的動物為食,有些物種直接就被吃成了瀕危物種。為了在生態鏈上平衡野貓的危害,近日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26隻袋獾重新野放到澳洲大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 「塔斯馬尼亞惡魔」3000年來首次回歸澳大利亞大陸
    據Ladbible網10月6日報導,在動物保護組織的幫助下,11隻袋獾,又名塔斯馬尼亞的惡魔,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生存了3000年,近期首次回歸澳洲大陸的野外開始全新的生活。由於這些小動物離開澳洲大陸野外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為它們重歸野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出臺。該《方案》立足貴陽市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和保護需求,從生態系統、物種多樣、遺傳多樣和景觀多樣四個層次出發,著力加強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一百年來,許多物種正在以超過自然滅絕速度50—100倍的速度消失,據預測,人類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還將導致該速度急劇地加快。因此保護生物非常重要。
  •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近百年來的氣候變暖,究竟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怎樣的影響和生態後果?當前全球平均溫度正趨近於過去120萬年來的上限,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管理生態系統成為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
  • 「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符合我們的利益」
    日前在巴黎舉行的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上,與會各國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就全球氣候環境治理提出多項倡議、作出具體承諾,共同推動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為今年在中國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創造條件
  • 科普知識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那麼,保護地究竟應該建在哪裡、建多少,才能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呢?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在視頻中,吳女士還表示,2021年,英國和中國同為聯合國兩大公約的締約國大會主辦方,中英兩國已達成共識,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通力合作,互幫互助,以此應對全球性的挑戰。隨後,針對各個主題,受邀的專家和學者們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內容和開展的工作,內容很豐富也很精彩。這裡,筆者主要跟大家分享第一個議題——「從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下的精彩內容。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疆林業篇
    坎兒井把山上融雪和雨水滲入地層中的潛流沿著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農田或澇壩,使人們在乾旱地可以取用地下水。坎兒井設計巧妙,施工簡單,流量穩定,惠及萬民,有 「天山下的血脈」 之譽,是吐魯番綠洲的生命之源,也是人與生物多樣性的和諧共生的典範。
  • 澳大利亞的動物世界,和你想的有點不一樣!
    作為孤懸海外的大陸,澳大利亞以其獨特的動物區系聞名於世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結合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積極貢獻!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武夷山國家公園 攝影 / 劉達友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按照「一宮一線多園」的規划進行建設,展現雲南省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雲南分布的1000種高等植物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
  • ...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鴴鷸類科學會議」 | 關注鳥類多樣性保護
    綠會代表將應邀出席首屆「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鴴鷸類科學會議」 | 關注鳥類多樣性保護 2020-10-15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龍檢察模式」助推麗江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2月22日,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監督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共建和諧美好家園」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玉龍縣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採取多項措施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情況,表明了檢察機關依法打擊犯罪,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你我息息相關
    今年我國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篇一呵護共同的地球家園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材、水、能源、文化和精神支撐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 澳大利亞被兔子折磨上百年,為何不培養它的天敵狐狸?
    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非常的好,導致他們的物種也非常多,生物圈非常的複雜,所以這也造成了他們國家海關勘查特別的嚴重,因為地理氣候的原因導致澳大利亞的有很多物種,有一些到了這裡因為沒有天敵加上食物非常的豐富就會迅速的繁殖,出現泛濫成災的情況,當時有幾隻兔子來到了澳大利亞,而這幾隻兔子也差點讓整個國家徹底滅亡,可想而知為什麼澳大利亞會對安檢如此的重視了。
  • 李迪華:轉變工作觀念和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 | 以南苑大泡子...
    北京的生物多樣性有多重要,溼地對北京的候鳥有多麼重要,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過去做過大量研究,有長時間豐富的資料積累。北京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這些最基本的常識問題,應該是深入人心的觀念,不是今天會議討論的重點。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中國已在很多方面從根本上意識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也是第四個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積極參加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國家。中國已經通過了《第21世紀議程》(是第一個通過此議程的發展中國家),制定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中國行動計劃,並對生物多樣性開展了全國性研究。
  • 「保護生物多樣性音樂、攝影和視覺藝術徵集活動」等你!
    雲視網訊(記者 單雲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大會)將於明年5月在昆明舉行,讓雲南作為美麗中國的窗口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為迎接COP 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已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