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知乎一個高熱問答:「有哪些道理你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如果早知道前面的路不平,我就應該走慢點;可是,即使你知道路不平,你會走慢嗎?
未必,因為你沒有摔過跤,沒有痛過,沒有哭過,你總覺得長輩說的都是假的。直到你經歷同樣的事情,你才能對此深有體會。
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我的人生會少走多少彎路?又能抓住多少次機會?也同樣體會到父輩們的經驗並不是百試百靈的,起碼要結合自己的認知和閱歷去分辨。
那有哪些道理你後悔沒有早點知道?反正人到中年的我後悔沒有早知道以下三個道理,否則人生會天差地別。
堅持鍛鍊身體,其實鍛鍊的不是身體
道理一、堅持鍛鍊身體,其實鍛鍊的不是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從小鍛鍊身體,讓自己有個健康的體魄是很重要的。
從課本裡,我們就看到教員從小有洗冷水浴的習慣,所以才讓教員有了一個健康的體魄;鍛鍊了教員勇敢和堅強的意志力;為以後的革命道路提供了保障。
可是,隨著自己鍛鍊身體的感悟,堅持鍛鍊身體,其實鍛鍊的不是身體,而更多的是意識。
鍛鍊身體不難,難得是堅持鍛鍊並養成習慣。
曾經的桌球冠軍鄧亞萍不僅桌球厲害,後來到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進修同樣厲害獲得了相應的學位。
拿我鍛鍊八段錦而言,堅持鍛鍊了有三年了,最大的收穫不是身體多麼健康了,養成鍛鍊的習慣了;最大的收穫是我想鍛鍊就去鍛鍊了,我想做其他就去開始了,並能堅持下來。
特別是在堅持鍛鍊一年半後,我開始了寫作,鍛鍊一直在堅持有三年了,寫作也有兩年了;而鍛鍊給我最大的收穫是我的意識在控制身體,而不是身體在控制我的意識。
而很多人恰恰相反,是身體在控制你的意識,身體想偷懶了你就縱容它了,身體想飽餐一頓你也縱容它了;當然我們不能忽視人體的自然規律比如睡眠、正常的飲食規律,我們還是要尊重的,但是不能一味地由著身體來,好逸惡勞本身就是身體的喜好,一味的慣著身體的本性,我們就失去了作為主人意識的主觀能動性了。
堅持鍛鍊身體,其實鍛鍊的不只是身體,而是在鍛鍊我們主觀意識控制身體本能的過程。
自律成習慣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信仰
道理二、自律成習慣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信仰。
有句話叫有志者事竟成,原來的釋義是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而一提到自律,往往脫口而出的是這個人有毅力,有堅強的意志力;可往往越是將自律和"意志力「相關聯,我們往往越早早放棄,感覺堅持「意志力」這個事情和我們平民百姓無關,那是英雄和成功人士才能堅持下來的。
可是回頭看那些堅持下來,養成自律習慣的人們都有些什麼人呢?
從小就有目標和信仰之人,他們做事更容易自律,更加能夠堅持下來。
像我們敬愛的周XX從小就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像之前我文章裡提到的考上北大考古系的鐘芳蓉,就是為了理想而奮鬥;有些人嘆息其選擇了一門冷門的專業,可是鍾芳蓉卻是有著清晰的目標。
當一個人有了清晰的目標後,他就打心裡會喜歡做那些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或信仰的事情;當一個人喜歡這件事的時候,即使加班也是心甘情願的。
如果自律都是靠意志力才能實現的話,那大家早早就繳械投降了。
所以,有志者事竟成,其實更多的意思是有遠大志向的人做事才會成功。
自律成習慣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信仰,靠的是信仰和目標,是遠大的志向。
人是為了某種信仰而活著的。--克萊爾
人生是自己的,除了自己沒人幫你把好關
道理三、人生是自己的,除了自己沒人幫你把好關。
原來有句老話叫「出門靠朋友,在家靠父母」,感覺是無比正確;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事情顛覆了我的認知,我的人生我做主才是正道。
之前網上引發熱議的新娘婚禮當天因內衣小與新郎一家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孰是孰非並不是咱們討論的重點,重點是兩個人的婚姻應該由兩人來決定,反而是雙方父母卻插入了進來,過分幹涉了兩個人的決定。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本該喜慶的日子卻分手了。
都說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子女,可是事事無絕對。我身邊有這麼一個例子,小李結婚後和妻子小王生活到了一起,開始兩人的感情是很好的;可是妻子小王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聽母親的,覺得母親無論說什麼都是對的。
而母親由於女兒都結婚了,自己獨自一人生活在離小兩口比較遠的另一個城市裡,經常在和女兒聊天的過程中就動員女兒考回母親所在城市的公務員,但是不要告訴其丈夫小李。
小王就悄悄地報名去考試了,當小王考上進入面試後,回家做了一個決定。
她回家就和小李說,咱們的車開了也三四年了,我想換一輛新車,把這輛賣了吧。小李沒當回事就同意了,可是小王賣了汽車卻遲遲沒有再買新車。
小王在這時候突然說她進了母親當地的公務員面試了,想去試一試。小李這時候的心情是五味雜陳,孩子才三歲大,如果小王真的考了公務員;那他們分居兩地能繼續過下去嗎?不過,深知他是阻止不了對方去面試的,只能默默地祈禱她不能被錄取。
事情正是朝著他所不希望的方向發展的,小王順利地進入了公務員隊伍;他們的日子也走到了盡頭,但是小王的母親反而很高興,動員其離婚。
小李才發現一開始都是有預謀的,曾經小李被其姐夫告知要離丈母娘遠點,因為其姐夫一家子差點因丈母娘而分崩離析,後來雙雙辭職離開了當地後,小兩口才過得幸福了。而他們曾經都是在外地過得很幸福,現在由於妻子小王對丈母娘言聽計從考回了當地,都沒有熬過一個月小李一家卻離婚了。
自己的人生不能都靠父母,有時候父母也是有私心的。
小時候,我們總被教育要在外多聽領導的話,可是有時候領導的話更多的是為他本人的利益服務,出發點不是為了你。
有這麼一個例子,某縣旅遊局在招人,招了一批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充實到了旅遊局,領導打包票說好好幹,一年試用期後就都轉正落編了。由於這些女大學生都年輕也沒有社會經驗,領導說的話還能有假,都賣力地在幹。
一年後,這些女大學生也確實順利落編制了,工資也照發,很多人也沒過多地過問自己身份的事情,只知道是有編制了。可是直到那個領導退休後,她們也幹了四五年了,慢慢地才知道她們的編制雖然是事業編制,不過是自收自支的事業編。也就是這份工作雖然是佔編制的,可是收入是沒有保障的,她們傻傻地幹了四五年,中間也沒有再考,失去了很多機會,現在想努力,年齡也大了,也有家庭了,很多時候力不從心了。
自己的人生教給了領導,有可能一句話就讓自己毀掉了。
人生是自己的,除了自己沒人幫你把好關;你還敢將自己人生的選擇權隨便交予別人嗎?
寫在最後:
有哪些道理你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我想很多道理是需要我們早點知道的,但是這三個道理對於我們人生而言尤為重要,你認同嗎?認同的歡迎關注和點讚,說出你認為的哪些道理我們還應該早點知道,歡迎留言和評論。#人生#
精華閱讀:書讀百遍已過失,費曼學習法和復盤法向內求索,快速升級讀書系統
讀書沒意義,知識無法內化,三步教你建立立體讀書系統實現質變
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早日打造結網系統,知識內化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