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旅遊小信箱   2020年06月17日 16:20
你好!我是旅居午茶,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召稼樓古鎮源於元初,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保留眾多明清古建築如"禮耕堂"、"梅園"等,時明朝工部右侍郎談倫,在此建樓鳴鐘,號召農耕,故名"召稼樓"。古鎮市河姚家浜由西向東流過,老街集中市河兩側,"高屋窄巷對街樓,小橋流水處人家"。
從這一點來說,古鎮有著800年歷史不假,但為什麼又有很多人不滿和批評呢?
首先,江南古鎮雲集,大家旅遊過的古鎮多了,對古鎮的原始狀態、非商業化的要求也高了。說實在話,現在的江南古鎮,除了浙江省山區內交通不便的少量古鎮外,其他大部分古鎮都存在或人為翻建、或商業化過度的問題,越是有名的古鎮,越是如此。召稼樓在江南無甚名氣,但在上海因為靠近市區,名氣甚響,所以翻建、商業化問題同樣存在。
第二,在翻建問題上,如能儘量按照原貌翻建,則古鎮的原始狀態就比較好。可惜,按照原貌翻建成本過大,許多古鎮急功近利,草草了事,成本是節約了,但古鎮的面貌則改變了。召稼樓也不例外,難怪遊客和本地村民都有微詞。
第三,在商業化問題上,如能控制得當,也不失古鎮風格。歷史上的古鎮,或靠近江河碼頭,或連接交通要道,有車馬經過,有棧房住宿,有酒樓供餐,還有商家百貨。所以古鎮應該有商業,但不能過度化。召稼樓古鎮沿河兩岸,商家集中,買賣興隆,應是好事。但要保持本地和古鎮特色,這點很重要。
第四,要提高古鎮的文化品位。很多有名的古鎮,都是有一定名氣的名勝古蹟和古典園林,如江蘇蘇州的同裡古鎮,鎮上有名聞全國的園林退思園。在這點上,召稼樓雖保存了一些歷史建築,但未予開放;雖建設了一個古典式園林,但古鎮園林化不夠。如果僅以市集來吸引人群,是不夠的,因為在市中心有很多的購物中心,以及美食廣場,不需要特地坐好久車,走很遠路來購物、聚餐的。
儘管如此,召稼樓作為一個免費開放古鎮(園林另行收費,這在江南古鎮中是慣例),人流量還是很大,尤其是雙休日時。其主要遊客,以上海市內退休老人為多。因此,如何加強古鎮文化建設,改進古鎮商業管理,吸引本市和外省的年青人、背包客、自駕遊等旅遊客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進則退,許多古鎮從開始的熱熱鬧鬧,到後來不善管理,變得冷冷清清,教訓是很多的。
以上是我對召稼樓古鎮的一些看法,謝謝閱讀,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