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女雙選手鬆友美佐紀宣布退出日本國家隊,在她之前,她的奧運冠軍搭檔高橋禮華也已經宣布退役,這對為日本獲得第一枚羽毛球奧運金牌的組合,在距離東京奧運會不到一年的時候做出這樣的選擇,多少還是讓大家覺得有一些遺憾。
在我看來,二人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意外,高橋禮華30歲,松友美佐紀28歲,兩人的年紀在日本女雙當中偏大,而且從近些年的成績來看,「松糕」組合也被師妹們超越。日本隊目前有5對左右世界頂尖女雙,奧運名額卻只有2個,「松糕」的競爭力確實沒什麼優勢,退役或者離開國家隊的選擇也很自然。而且日本女雙這樣的團隊厚度,她們也可以放心離開,這要放在丹麥隊,現在應該還算年輕隊員、中流砥柱。
日本女雙一直以來的傳統就是防守反擊以防為主,多年的積累讓她們穩居世界強隊行列,但始終距離頂尖差一層窗戶紙,而「松糕」組合就是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在延續了日本女雙防守能力極強的基礎上,她們在進攻和發接發環節上有了更主動的變化,在這兩個環節做得更細,在過去日本女雙粗線條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就是這兩個「不起眼」的環節優化,讓她們成為了奧運冠軍。也正是因為她倆這次突破性的嘗試成功,讓之後的日本女雙更明確了發展的方向,那就是堅持自己傳統優勢的同時,不斷根據自身實際去尋找突破口,打造「防守穩健,特長突出」。
比如松本麻佑/永原和可那這對組合,從身高來看是日本女雙少有的個子比較高的組合,而且力量條件也不錯,所以她們就很堅決地把更多的精力轉向了進攻,目前她們的進攻火力在世界範圍內也能排到前列;而與此同時,她倆的防守並不差,這就是日本女雙近些年來成功的地方,不斷進步,同時沒有丟掉傳統優勢。
這是我覺得現在中國女雙需要去借鑑的地方,不可否認,我們的女雙目前依然是全世界頂尖的女雙,只是統治力比起過去有所下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還是對於我們的傳統優勢的繼承稍有不足。提到顧俊、黃穗、王曉理,大家就會想到後場重炮,對方幾乎難以招架;提到葛菲,就是網前技術細膩;提到高崚,就是節奏變化靈活。這就是中國女雙一直以來的特點,「打法全面,特長突出」,每個人的優勢「標籤」都很清楚,都能致勝。相比較而言,現在的運動員整體能力都不差,但是在個人特點上都顯得不夠突出,總會給人一種「如果她某個環節再突出一點就好了」的感覺。
近些年國家隊都把能力的加強放在訓練中很重要的位置,隊員們也因此獲得了更好地體能和力量,這是好事,但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趨勢當中,隊員自己應該清楚,光靠能力是不能贏球的,你還要有自己的殺手鐧。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會的對方也會,你有的對方也有,那你憑什麼去贏對方?靠能力耗?可能人家的體測成績比你還好!
所以,不平庸是我們的隊員時刻要提醒自己的一點,其實這方面的要求大家從小就聽過,只是可能聽得太多了不自覺就忽視了,不信我說出來你是不是覺得耳熟: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松友美佐紀/高橋禮華2016年奪冠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從自身來說創造了日本羽毛球的歷史,從過程來說面對中國、韓國、丹麥等一眾好手的圍堵,在實力並不絕對佔優的情況下強勢突圍,敢於突破、敢於創新,奪得奧運金牌,這真的要面對很多困難。目前,中國女雙也面臨類似的情況,有實力,但沒絕對優勢,也是在各路強敵的包圍之中,要想成功突圍,要想在大賽中繼續延續中國女雙的輝煌,要的不僅僅是突破對手的挑戰,還有自己對於特長的不斷追求、打磨、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