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身為家長每天在生活和工作中,能接觸到各種性格的人,雷厲風行的老闆、工作效率高的同事,持家能手的主婦等等。
不僅自己想成為和他們一樣厲害的人,也想培養孩子變得積極起來,可孩子偏偏表現得很懶散。
孩子「懶散」可能是天生的?
有一類孩子從小做事不積極、沒有自律性、時間觀念不強、討厭各種強硬的規矩,無論大人怎樣監督批評都沒用。
家長可能會感到失望:這樣的孩子會有出息嗎?到底該怎麼管才能讓他徹底改變?
先別太焦慮,我們可以先在腦海中想一想,夫妻、隔輩的老人或者近親中,有沒有以下性格的成年人?
脾氣衝動倔強,誰都勸不住他。遊手好閒不願吃苦,做事三分鐘熱度、沒有上進心。一事無成卻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特別不靠譜。這類人屬於「低盡責型人格」,而且具有遺傳性,最令人頭疼的是,很難通過後天的監督、激勵等方式徹底改變。
如果孩子從很小就有懶散、責任感低的表現,家長不必太焦慮,每一個孩子不可能完美遺傳所有優點。
這種遺傳來的「懶散」,並不意味著孩子一定會成為上面提到的三種成年人,家長在培養時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如何培養「天生懶散」的孩子?
懶散和慢性子不一樣,他們的性格特點會阻礙學習、工作,甚至搭上自己的未來,無論是天生的懶散還是後天有表現,都可以有所改善。
誰都想讓孩子過得好,但是把懶散的孩子「拎起來」,強迫他變成另外一個樣子難度很大,家長在教育時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對孩子的「多變性」
其實低盡責型人格的孩子內心也有過掙扎做出嘗試,但往往不能完成「蛻變」,仔細觀察他們的能力和積極性會有起伏。
在某件事或者某一時刻特別積極,並且做得很好。但沒過多久又回到原來的懶散、漫不經心狀態。
家長要知道的是,不必要求孩子時刻都保持他最好的狀態,這會讓他內心壓力過大。
只要在孩子嘗試努力時給出肯定和支持,回歸到懶散時耐心等待,孩子會在一次次被肯定中,慢慢變得積極起來。
2)目標別定得太遠,承諾會增加壓力
家長在培養這類孩時需要了解一點,用「未來」很難激勵低盡責類型的孩子。
因此家長不要為孩子定特別長遠的目標,比如長大後一定要怎樣,考上什麼學校、找怎樣的工作。
這些目標在低盡責型的孩子心中,當他們覺得目標太高太遠,自己又做不好時,會陷入自我懷疑,最後放棄努力。
所以,家長要改變的策略是讓孩子做好身邊的小事,比如最近的考試我們要加油,比上次多考一些分。
這些短期內的小目標難度不大,孩子做好後有成就感,在不斷的積累中變得越來越優秀。
3)繁重的任務,他可能無法完成
這類孩子無法承受繁多複雜的任務,比如學習和才藝都優秀,各科成績都出類拔萃,他們很難做到。
家長要幫孩子找出目最重要的一兩件事讓去做,只要用心做好一件事就算是進步。
「低盡責型」的孩子,也有別人不具備的優點
可能家長看過上面的總結後會感到有些灰心,難道這類型的孩子沒有優點嗎?答案是否定的。
曾經有一項研究,追蹤9570人四年多的生活,結果表明:盡責性高的人一旦失業,所感受到的痛苦將超過低盡責型人2倍甚至更多。
也就是說,低盡責型的孩子,抗壓性、抗挫能力要強很多,不會因人生的大起大落而讓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
而家長們問問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孩子若真的能夠做到這樣也不錯不是嗎?
糰子媽心裡話: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性格,也沒有優劣之分,我們不要盯著孩子的缺點一直看,按照孩子的性格特點去培養就好。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是什麼性格?
#育兒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