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中國基金行業堅守本職、砥礪奮進,不僅為發展普惠金融、建設現代金融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還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在教育、醫療、生態扶貧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行業2010年以來為扶貧公益事業捐助超過5億元,惠及數百萬人。
重點關注教育扶貧
一直以來,教育扶貧是基金公司履行社會責任中重點關注的領域。疫情稍一平穩,興證全球基金便聯合寧泉資產及各界愛心人士共赴雲南省瀾滄縣,開啟了公益回訪之旅。2020年10月15日,興證全球基金楊衛東、董承非,寧泉資產楊東,興證全球基金前督察長馮曉蓮等人從上海出發,開啟對瀾滄縣惠民鎮中心小學和景邁小學援建驗收回訪工作。自2016年起,興證全球基金已連續三年通過杉樹基金會資助瀾滄民族中學的貧困高中生,以幫助他們減輕壓力完成高中學業。
6月5日,第8座銀華花兒書屋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塘背小學建立,銀華基金員工及「銀華日利」部分客戶代表來到小學,向孩子們捐贈圖書、衣物和文具等學習用品。除了銀華基金外,匯添富基金也一直關注著兒童教育領域。
在2020年9月,泓德基金則再度深入西藏,為日喀則白朗縣全縣393名返貧致貧風險人員送上教育及生活資助,同時設立了「泓德&融匯夢想獎學金」,將為白朗縣所有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提供入學獎學金。這也是「泓德基金愛心之路」公益捐贈的第四年。四年裡,泓德「愛心」之路從亞闊村起步,到白嘎鄉再到白朗縣,公益捐贈已經觸達了114個村莊、252戶家庭、698名個人。
已成「習慣性動作」
公募基金在社會公益上用心專注,很多基金公司已將社會公益內化為公司的「習慣性動作」。
國泰基金於2007年發起「紅蠟燭公益扶貧計劃」。2020年,紅蠟燭公益扶貧計劃已經邁入了第十三個年頭。截至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助教36次、足跡遍及山東臨沂、河南大別山、陝西延安和鹹陽、甘肅迭部和天水、湖北紅安和恩施、雲南大理、青海和內蒙古自治區等多個地區。
北京市華夏人慈善基金會是由華夏基金員工發起,並於2009年10月經北京市民政局批覆正式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原始基金數額為300萬元人民幣,全部來源於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員工個人捐贈。截至2020年6月30日,基金會累計對外捐贈達3099.48萬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曾參與過基金公司的社會公益項目,感受到一群在資產管理行業縱橫捭闔、桀驁不羈的專業人士,在社會公益領域成為了謙虛謹慎的「學生」,成為善於傾聽他人、為他人所想的志願者。正如國泰基金在「紅蠟燭公益」的使命中寫到:「我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募基金公司相信,再小的付出,也能成為造就燎原之勢中的一簇至關重要的火苗。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