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國發展的必經之路,重工業雖然能使經濟得到快速的提升,但同時也會帶來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問題。
近幾年,重工業逐漸被大城市所淘汰,而留下來的廢棄工廠又該怎麼解決?
如何才能讓它們迎來事業的第二春,重新煥發活力?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許多廢棄工廠在創意文化產業的推動下,通過二次加工,搖身一變,成為了城市的新地標,比如北京的798藝術區和首鋼創意產業園。
當然,除了這些創意園區,國外還流行將這些廢棄已久的建築改造成居住空間。穀倉、馬車房...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公寓的前身到底能有多「狂野」!
果醬廠改造成小型公寓
設計師將一座平平無奇的二戰前果醬廠倉庫改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小型公寓。
在保留建築內大部分歷史痕跡的基礎上,對木地板進行了重新的鋪設。
所有的家具也都由設計師進行重新的設計與建造,其中還加入了不少的新元素,比如工作檯面的白色大理石,廚房家具的膠合板材質。
為了配合老建築的整體感覺,設計師在挑選家具方面同樣是下足了功夫,特意選用了上世紀50-60年代的古董家具進行搭配,與整體氛圍和諧相處,完美融合。
穀倉改造成LOFT住宅
一座有著50年歷史的半穀倉半住宅式房屋,在設計師巧妙的設計下,重新煥發新的活力,既保留了原有質感,又能與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理念相融合。
建築內最大的亮點還要數這個多功能空間,不光能將一層的區域進行完美的劃分,準確把握客廳、餐飲及廚房之間的距離。
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樓梯順利連接至二層。
由於本身室內空間不算大,因此在挑選顏色上也是格外的注意。大面積以白色為主,為空間增加延伸感,同時搭配焦糖色的松木家具,與之形成視覺對比,為單調的空間注入一絲活力。
馬車房改造成SOHO式住宅
如果說將工廠改造成公寓還有情可原,那麼像馬車房,就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好在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通過使用辦公室的舊材料,將這座19世紀的馬車房搖身一變,最終改造成一個集工作與生活完美相結合的空間。
設計師將內部空間分成三個區域,其中每個區域包含兩個部分。
首先是開放式區域,主要強調建築物內部的大容積,大型原始的穀倉式門通向這個空間。
新增加的第二個區域,主要以高架木的結構固定在馬車房的外殼上,從而形成一個私密空間。
最後一個則是開放式生活區,開放式的牆壁可以將自然光完美的引到室內,使整體空間變得更加的通透。
除了用心改造,同時設計師還很注重環保,建築內使用的大部分材料均為回收材料,經過二次加工,變成可持續發展的家具,綠色環保還省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