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葛優這句臺詞還在耳邊,就發生了清華北大碩士都爭搶街道辦崗位的新聞。新聞中的單位餘杭區街道辦,非常淡定,表示今年還會招更多!
不過,人家有豪橫的基礎,年薪高達三十多萬,還有雙休、保險金高、住房補貼等等。這就足夠驅使清華北大碩士進入了,至於能否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學以致用,那都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不光餘杭這樣的發達地區,現在普遍地方上的體制內招聘,都基本上升到了碩士研究生這一學歷高度。下面圖片就是西南某一縣的事業崗位招聘,其學歷要求都是本科以上,也就是至少需要研究生學歷。
基礎崗位高配,根本原因還是待遇與福利吸引!
而日本今年卻出現一則令人奇怪的新聞,日本一名大學生被人舉報假冒高中生身份,考取了政府崗位。這讓中國人萬分驚奇,高中生還能進政府工作?
這不得不說說日本政府將公務崗位進行了分級,主要是三類:第一類是高級公務員,需要的學歷是大學畢業,主要是長官級別,或者政府高級幕僚;第二類是管理類,具體分情況,有需要大學畢業,也有些只要高中畢業;第三類是事務類,主要面向高中生。當然,第二類和第三類,在政府類也最多做到科長這樣的級別。
而這位假冒高中生的日本仁兄,因為考慮到大學生競爭激烈,於是自己主動降檔參加了第三類考試。沒想到在工作24年後被舉報,而且政府也沒有念其工作多年的苦勞,直接就給開除了!
更令人稱奇的是,日本規定所有企業必須提供崗位給畢業的高中生,而且還必須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因此,在日本,進入世界五百強工作當白領,並不是大學生專有。
日本的人才分級,主要考慮的是人盡其用。當然,另一方面為不願意讀書的青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在於能保證社會的穩定,還有就是打造專業的「工匠」。
我國情況正好相反,學歷成為主要門檻。而現在不斷提高的公務員社招門檻,已然間接將焦慮傳給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之重,催生了中國教育的各種亂象。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各種培訓班眾生,吸引了眾多的資金,培養的多是考試機器而已!
人才向高部聚集,卻沒有發揮應有的才能!從這方面來說,我國是人才大國,離人才強國還有一定距離,或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