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解讀!科學家們真能利用CRISPR/Cas9技術來糾正人類胚胎中的...

2020-12-26 生物谷

2020年10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中基因進行編輯後所出現的意想不到的不良結果。

對人類胚胎中致病基因突變的修正或許有望減少人類遺傳性疾病的負擔,並能改善攜帶致病性突變夫婦的生育療法(以此能代替對胚胎的選擇),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在父源性染色體EYS位點上引入Cas9誘導的雙鏈斷裂(DSB)所產生的修復結果,EYS位點攜帶有一種會誘發失明的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研究者發現,最常見的修復結局都是微同源性介導的末端連接,而該過程發生在胚胎發育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其會導致胚胎出現讀碼閱讀框的非鑲嵌型修復,而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斷裂並不會被修復,從而就會產生未檢測到的父源性等位基因的出現,且會在優勢分裂後失去一條或兩條染色體臂。相應地,Cas9脫靶的斷裂則會導致染色體丟失及半合子不整合的出現(因為兩個等位基因發生了斷裂),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科學家操控染色體內容物的能力,同時也提出了修正人類胚胎中突變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這是迄今為止分析CRISPR修飾對人類胚胎所產生影響的最詳細的一項分析研究,研究者表示,在人類胚胎的早期發育階段應用CRISPR技術來修復致盲基因通常會消除整個染色體或染色體的一大部分。Dieter Egli教授說道,CRISPR/Cas9技術或許目前還不能很好地應用於臨床中用於糾正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階段所出現的突變。近些年來,該技術給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而且其發現者也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目前CRISPR/Cas9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對胚胎中的細胞、活體組織和動物胚胎的基因組進行精確地編輯。

2015年科學家們首次報導了CRISPR技術在人類胚胎中的使用情況,而就在隨後的2018年,賀建奎聲稱在中國的一對雙胞胎中進行了CRISPR技術的應用,隨機引起了全球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的強烈譴責。這項研究中,研究者Egli及其同事分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攜帶EYS((eyes shut homolog))基因突變的早期人類胚胎所產生的影響效應,該基因會引發遺傳性失明。研究者說道,此前我們對分化的人類細胞和小鼠進行研究發現,DNA的斷裂往往會產生兩種結局,即精確修復或微小的局部改變;在EYS基因中,這些改變會產生一種功能性基因,儘管其並不算是一種完美的修復。

當研究人員觀察分析修飾後胚胎的整個基因組變化時,他們發現另外一個結果,即在人類胚胎細胞中,DNA的單一斷裂會產生第三種後果,即整個染色體的缺失或染色體大片段的缺失,而這種染色體的丟失狀況是非常頻繁的。2017年,一項研究報導了科學家們利用CRISPR技術對正常胚胎中的心臟病致病性突變進行了成功修復,然而來自本文研究的完整數據則提出了不同的解釋,攜帶突變的染色體不僅沒有被修正,反而可能已經完全丟失了。

最後研究者Egli說道,如果我們的研究結果早在兩年前就被知道的話,我懷疑會有人在臨床試驗中繼續嘗試利用CRISPR技術來編輯人類胚胎中的基因,我們希望這些謹慎的研究發現應該阻止這項重要技術(CRISPR技術)在臨床中被過早盲目的使用,但該技術卻能幫助科學家們進行嚴謹的研究從而實現該技術能被安全且有效地使用。(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Michael V.Zuccaro,Jia Xu,Carl Mitchell, et al. 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0.025

【2】Study identifies pitfall for correcting mutations in human embryos with CRISPR

by 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

相關焦點

  • Cell:科學家首次培養出人類精子和卵子細胞!
    儘管他的細胞不能繼續發育,但是Saito發現如果將這些細胞移植到小鼠睪丸內,這種細胞能分化成熟並產生有功能的精子,如果將這種細胞移植到小鼠卵巢內,這種細胞能分化成熟並產生有功能的卵子,這種精子和卵子能在體受精。在人類細胞的同樣嘗試也取得部分成功,也能體外培養出生殖原細胞,但是成功率非常低,難以進行更多研究。
  • 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對爬行動物進行基因編輯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隨著科學家們試圖更多地了解CRISPR-Cas9本身、它的工作機制及其潛在的應用,它已被用於各種各樣的實驗。不過,在早期,科學家們認為CRISPR不能與爬行動物一起使用,這是因為爬行動物具有獨特的生殖系統---比如,雌性蜥蜴儲存精子,僅在最方便的使用加以使用,這就使得注射CRISPR-Cas9工具較為困難(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此外,還存在將針插入卵殼而不損壞它和阻止胚胎發育的問題。
  • CRISPR背後,與諾獎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而在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將 CRISPR/Cas9 運用到真核細胞系統中,有另一位華人學者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可能是相對缺少原創性想法的緣故,讓他與本次諾獎失之交臂。
  • 通過編輯胚胎的DNA真能保護人類免於未來疾病的大流行?
    如果移除了能在胚胎中誘發特定疾病的基因,不僅出生後的嬰兒不會生病,而且其後代也不會生病。然而這種技術存在一定爭議,科學家們並不能確保基因組被改變的兒童在其一生中會如何發展。但隨著COVID-19大流行顯示出人類對疾病的易感性,如今科學界或許是時候考慮推進這項技術了。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2020年2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進行常規的CRISPR-Cas9基因插入過程中,不必要的DNA重複頻率很高。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早期小鼠胚胎中的單一細胞進行基因分析,發現了胎兒從受精卵發育到生命階段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是科學家們此前並不清楚的,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 Cell Stem Cell:深度剖析!科學家開發出首個人類骨骼肌發育的細胞...
    2020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首個路線圖,其能清楚地揭示人類骨骼肌發育的機制,包括肌肉乾細胞的形成機制。
  • Cell Stem Cell:人類基因組3D圖譜的大作用
    DNA環的圖譜,該DNA環包括了人類基因組的三維結構,而且可以調節人類胚胎幹細胞和成體細胞中的基因表達,而染色體框架中基因和調節性元件的定位或可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領航基因組研究,並且建立突變和疾病發生之間的關聯。
  • Cell:肌動蛋白環擴張對健康的胚胎至關重要
    2018年3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Nicolas Plachta博士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Maté Biro博士及其同事們通過採用先進的顯微鏡技術和活的小鼠胚胎,觀察到肌動蛋白環(actin ring)在胚胎表面上形成,其中肌動蛋白是細胞骨架的一種主要組分。
  • 中國科學家領銜發明胚胎發育活體成像技術,首次實現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發育全過程丨科學大發現
    ▲ 論文首頁研究團隊利用這項新技術在轉基因小鼠體內觀察到了胚胎的神經遞質傳遞有了這項技術之後,科學家終於可以像研究透明的斑馬魚一樣觀察哺乳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了。在這裡呢,我們得感謝下模式小鼠,它們為人類的健康付出了太多太多。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
  • Cell綜述深度解讀lncRNAs的奧秘!既保守又不保守!
    2020年5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The Secret Life of lncRNAs: Conserved, yet Not Conserved」的綜述報告中,來自日本RIKEN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論述了lncRNAs的奧秘。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為生物技術領域提供無限可能
    切開DNA的魔剪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科學家們對CRISPR序列的作用做了進一步的完善,並闡明了它的詳細機理。原來在病毒感染細菌後,CRISPR序列會喊來幫手,形成一個具有核酸切割能力的複雜結構,並最終切斷病毒的DNA。對於細菌來說,這是從源頭清除病毒感染的好方法。
  • Curr Biol:新技術能製造出更好的胚胎 有望大幅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2019年2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每六對加拿大夫婦中就有一對不育,有些人會求助於體外受精技術的幫助,但其通過這種技術獲得的胚胎往往會有缺陷;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蒙特婁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實驗室中成功減少了小鼠胚胎缺陷的數量,這一研究發現有望轉化到人類研究中,提高不孕不育夫婦生育的機會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臨床上,30%~40%的情況下,胚胎會出現無法著床或正常發育的現象,部分原因來自胚胎,然而具體機制尚不清晰。闡明胚胎從著床開始的早期發育情況,對不孕症的幹預、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的提升至關重要。  然而人類胚胎在植入子宮後的早期發育情況,由於倫理和技術的限制而長期處於「黑匣子」般的狀態。
  • Nature|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來加速特定基因在哺乳動物中遺傳
    在Cas9和gRNA作用下,通過HDR的機制,雜合型目的基因(在這裡標記為Cargo)在個體中趨向於變純合,從而在遺傳中逐步佔據優勢以至於改變整個群體遺傳構成。2014年,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了CRISPR應用於基因驅動的想法【2】。
  • 古蘭經關於人類胚胎發育的論述
    胚胎的外觀和囊袋很像一塊凝血,因為此階段有相對大量的血出現在胚胎中。(The Developing Human [發育中的人類],作者莫爾 (Moore),第 5 版,第 65 頁。) (在圖像上單擊可放大。)??因此血塊這個詞的三種意思的確符合對血塊階段的描述。經典中所提到的下一個階段是肉團階段。 阿拉伯字的肉團意思是「咀嚼過的物質」。
  • 科學家首次獲得具有形成性多能性的小鼠和人類幹細胞
    科學家首次獲得具有形成性多能性的小鼠和人類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3:24:35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Austin Smith、Masaki Kinoshita等研究人員合作獲得具有形成性多能性的小鼠和人類幹細胞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視覺中國供圖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對囊胚前胚胎的發育,科學家們已經開展廣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 然而,在發育的第7天,人胚胎需植入母親的子宮中才能繼續存活和發育。這個階段胚胎在宮體發育時三維時空上受到複雜而精細的調控,受限於倫理和研究技術的限制,研究材料無法獲得,同時又缺乏相應的體外研究體系,從受精卵著床到第14天的原腸胚形成前,胚胎的發育長期以來是一個神秘的「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