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賽博時代的資深衝浪手,我一直都自認是個風騷的弄潮兒。
無論你滴寒王還是近期復興的奧利給,我都能釐清它們的來龍去脈。
正所謂:只要地球不停轉,就永遠踩在流行最前線。
直到不久之前的一天晚上,當我打開手機,準備在《王者榮耀》和《荒野亂鬥》裡用風騷走位徵服路人時,才發現這一切都只是個錯覺:
前秒,在峽谷邂逅「雷霆且嘎巴42」,後秒,就又在戰場偶遇他的同門師弟「雷霆嘎巴zbc」,以及他的帶頭大哥「無情哈拉少」。
這讓我在被他們的無情操作一頓暴擊的同時,內心裡也是一片凌亂。
但這只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在微博上搜索周董的新歌「Mojito」,結果看到了「小鳥伏特加」和「雷霆嘎巴」的組隊亂入,害得我差點忘記原唱。
別說,差點唱出來
還有飽含傳統文化特色的「雷霆嘎巴」表情包。這個世界早已在不經意之間變成了雷霆嘎巴的藍海。
點開回憶向的動畫視頻,準備追憶一下剛剛逝去幾個月的童年,結果裡面都是「雷霆嘎巴」和其他語錄的世紀大和諧。
就連逛淘寶,想瀏覽一下買家秀,也能發現無孔不入的「雷霆嘎巴」新風潮。
雷霆,漢語單詞,有迅猛之義;嘎巴,東北方言,意思是乾脆。
分著看都能懂,連起來就像東北克格勃的摩斯密碼。
帶著形而上的苦惱,我敲開幾位精神小夥的聊天框,試圖從中獲取一些靈感。
結果發現,他們也只能根據已知經驗來進行押韻式盲猜——這是要出道當饒舌歌手了?
這樣子,跟做選擇題陷入困境時決定選C的學渣沒啥區別。
在這個最新的潮流面前,幾位精神小夥也靠不住,都成了後進生。
求人不如求己。只知其形而不知其源,那絕對不是本賽博語錄十級學者的研習理念。
為此,我決定迎難而上,深入網際網路的各個犄角旮旯,手持牛刀解巨鯨,用掘地三尺的魄力為大家帶來這份雷霆嘎巴現象學研究手冊。
小鳥伏特加,了解一下
經過不懈的調研考證,我發現「雷霆嘎巴」的梗,發源於快手博主「新二的快樂生活」。
博主新二,乍一看是挺精神一黑龍江小夥,梳著路邊攤五塊一剪的毛寸髮型。點開他的主頁,無一例外,都是模仿俄羅斯人吃飯、喝酒時拍攝的一系列視頻。
但如果你將他定位成一位吃播,那明顯是個錯。要我說,定位成行為藝術主播還差不多。
咱先別著急問「雷霆嘎巴」是啥,先看看新二的視頻都有啥。
食材上,他不吃火雞面等明面上有害肛菊健康的刺激性食物,而是直接硬懟自產的小鳥伏特加。
所謂小鳥伏特加,就是在塑料桶前貼了張連筆畫鬼畜鳥,裡面還是原裝的酒。當然,也有人說:其實就是那個二鍋頭,對著那個白開水。
不過,從他每次端起半杯水酒一飲而盡臉上露出的猙獰表情來看,上述說法的準確度,也就比金毛的洋蔥新聞低了點。
與便利店裡一排排碼好供人拍照的精裝小瓶相比,新二的伏特加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第一,他喝出了伏特加原有的意境。
八個字概括就是:不整虛的,喝就完了。
在裝備、容器的選擇上,新二都彰顯了戰鬥民族粗獷、大氣、不拘小節的精神特質。
穿著,平均每三個視頻換件環衛工同款小坎肩。飯桌,是自家案板。工具,是一把被戲稱為「狼牙鋸」的破菜刀。背景,是掉漆白牆。
容器,選的是ins與貴族風結合的散裝白酒塑料桶,用數量級優勢從觀感上給那些精裝小瓶帶來降維打擊。
第二,他在細節上卡得死死的,彰顯藝術天賦。
比如酒桶上貼著的小巧連筆畫,就營造出了強烈的反差萌。
除了標誌性的小鳥伏特加之外,這款貓燈伏特加,是新二近期力推的新品,從設計上能看出是汲取了《美人魚》的靈感,上貓頭下燈泡,妥妥的猛男最愛。
又如另一個經典款深井伏特加,則彰顯新二對於傳統機械美學的推崇,頗有戰鬥民族的冷酷氣質。
舊酒裝新瓶,裡面的伏特加還是原來的配方,因為就只是酒桶上一面貼一張畫,換著切鏡頭。
第三,就是對下酒菜的包裝與敬畏。
俄羅斯人在喝伏特加時有一個傳統藝能,就是會嗅食物來中和一下味道,因此下酒菜是必不可少的。
新二的每一個視頻,都有向這個傳統的致敬。他的俄羅斯系列「刺身料理」,雖說在定位上是下酒菜,只是配角,但存在感與出彩係數,一點也不遜色於「小鳥伏特加」這些主角。
古有老北京嗦鐵釘下白酒,今有無情哈拉少蒜頭就小鳥伏特加。
且看這俄羅斯白果兒,一望即知,肯定是皮薄肉多,只聽名字,感覺口感可能近似於山竹。但用漢語翻譯過來,這其實就是大蒜頭,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蒜酚直衝鼻腔。
再看這款總體呈球狀,帶有雕刻印記的俄羅斯黃酥。
託起半顆細細品味——原來是街頭美食爆米花。
最後是這款重量級特產,形似人參根的俄羅斯大牛尾。而它的本質,就是群英薈萃裡的宮廷白蘿貝——帶著須兒的。
新二的「俄羅斯特產」,在命名原則並無明顯規律,一般是以食物的具體形態和存在意義為轉移,大蒜頭單獨出現時就取它的顏色命名,和兩隻冷水蝦擺在一起,那就是鵝珠,取個雙龍戲珠的寓意。
這命名的門道,也算是一門中西混搭的語言藝術了。
吃的是個意境,喝的是個玩樂。
那句比伏特加更生猛的「雷霆嘎巴」,就是在新二的這種致敬中誕生的。
只見新二一手緊握被白豆腐卷過刃的狼牙鋸齒菜刀,一手抓過今日份的刺身料理,手起刀落,一個又一個俄羅斯特產被一分為二。
嘬一口伏特加後,再來一口加工後的刺身,被美味刺激到的新二再一次拍案而起,驚呼「雷霆嘎巴」。
相當於電視購物主播在一通安利後,說出最關鍵的促銷詞:「快來看,只要998,只要998,還剩兩套,賣完就沒」。
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中,「雷霆嘎巴」這個本來沒有意義的詞彙,就被新二賦予了新的魔力,在一個又一個觀眾腦海裡盤旋,揮之不去。
想念得有氣勢,這裡就尤其要注意吐字:「雷霆」沒有兒化音,「嘎」只能半捲舌,「巴」的R元素必須發到位。
另外,連讀時還要帶著點大碴子味。總的聽起來,就像用東北話說「雷霆嘎兒bar」。
據觀察,在新二的一百多個作品裡,每一套生冷的招牌動作,都要依靠這樣固定的咒語來輔助施展:
開局打響指,雙指交匯的剎那低吟「森比耶斯」作為報幕詞,無任何技能前搖,利落爽快。
酒在即將接觸到杯底時,要開始念「哈了乎兒」,前兩字輕讀,重音在「乎兒」上。
這句咒語的施展難度尤其高,不僅體現在兒化音上。據我多年研修語言學的經驗來看,要念對這短短四個字,至少要運用到吐痰小舌音、感冒鼻塞音,以及閃米特語族特有的嘔吐深喉音。
普通人沒練個半拉月是抽搐不出這個力度的。
更具有俄式風情的,是在聞特產、大快朵頤、豎大拇指流程後的那一句「ZBC」。
大力出奇蹟,新二小哥結尾那句恰到好處的「無情哈拉少」就是十足滿意的嘆息。
正所謂念咒是項技術活兒,忌咒語進早,忌節奏讀快。對比著看,雷霆嘎巴好像只是沾帶了小鳥伏特加的光才更出圈。
雷霆嘎巴的變異傳播
這些咒語的內在含義無人得知,只能通過實物表演來揣摩出大概意思。
但就在這樣的朦朧意會中,也有無數與新二大哥心意相通的小弟自發聚集評論區,意圖打造出和諧的控評聖地。俗稱,自己槓自己。
常言道,好演員是先被記住角色名的,雷霆嘎巴的影響之深,還在於突破圈層性。很多人可能並不知新二這號大哥,但他的原創語錄,早已與我們的日常表達融為一體,渾然難分。
無論喜與悲,「雷霆嘎巴」始終與你相隨。
在情緒感染上,新二的語錄還真沒服過誰。
視頻裡的新二吃什麼都一樣,永遠一副看似拽拽的表情,這種不喜形於色的情緒表達,通過「雷霆嘎巴」的洗腦口號傳遞給了大眾,而大眾也用「雷霆嘎巴」這句暗號來闡述所有的心情。
縱觀新二的念咒日常,可以發現,這些咒語的使用遵循著突如其來、萬物一統的規律。
無論什麼吃食,龍蝦或是豆腐乳,都可以在正經的介紹後來一句「雷霆嘎巴」作為補充。
那廣大網友在使用中,自然也順應著這條法則。
從此以後,不談美味與否,只有zbc、哈拉少還有雷霆嘎巴。
語錄的強大之處,在於涉及的領域並不受任何限制。在其強大感染力的支配下,所有別具一格的心情都逐漸連成大陸,找到了彼此表達的最大公約數。
影響範圍之廣,堪稱民間版「淡黃的長裙」。
這麼說或許也不夠精確,「淡黃的長裙」有資本強行造梗的嫌疑。而「雷霆嘎巴」則是一次真正源於民間的網絡沙塵暴。
就連遼寧廣播電視臺的美女主持於歡,也加入到了狂歡行列之中:
火,是不分領域,不分人群,也不分形式的。
新二首頁上標著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模仿他的視頻裡,很多蹩腳的都上了熱門。
火,更是不分國界的,鑑於此,很多俄國人也趕著擠入了「雷霆嘎巴」這一帶著本土特色的異域潮流。
有人評論:一群俄羅斯人模仿中國人模仿的俄羅斯酒蒙子喝酒。
從鋸齒卷刃菜刀、木質劃痕案板等配套道具,到斟酒時的高難度雜技,以及喝完酒的菊花臉表情,這些俄國人都依樣畫瓢學的有模有樣。
但比起新二,總覺得只有個形似,並沒有Get到他粗糲、生猛的精髓。
在用量子速讀看完百餘個視頻後,我終於找到了原因:俄國人的道具,太過於精緻。
來看這瓶伏特加,包裝走的是極簡風格,瓶子裡還插著很小資的裝飾,和便利店網紅牆上的那些精緻小瓶,都沒區別。
這在氣勢上就輸了。
最關鍵的是,這瓶伏特加的成色也特別新。和新二那個看起來就有些歷史價值的塑料桶相比,好像更適合擺拍文藝照。
再看這面案板,幾乎無劃痕,更不存在糙面,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登對,像是一邊和周立波喝咖啡,一邊和郭德綱吃大蒜。
更別提他身上穿戴體面的俄式風情服飾,還有高級攝影棚同款背景。
即使後來換了道具,也是人為做舊,少了點生動自然。
更大的不同,還有念咒時,好像這些人總少了點什麼。
如同汪涵代言牛肉麵時的那句至理名言: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沒人能模仿出我的味。
同樣是拿著透明塑料桶,每次倒酒時漫杯伏特加喜欲狂,但那些土氣十足的標誌性語錄,也只有新二喊得最純正。
「東北俄語」新浪潮起源考
短視頻的花花世界裡,想出人頭地,光靠一手絕活兒還排不上邊。標誌性的洗腦語錄,才是響噹噹的招牌。
問題來了,火的為什麼是雷霆嘎巴和無情哈拉少,為什麼不是雷霆八嘎,或者雷霆嘎七?
實際上,這些乍一看無釐頭成分偏高的口號,是東北話與俄式風情的混搭二次創作。
開頭打響指說的「森比耶斯」,倒酒說的「哈了後兒」,喝酒時的「巴耶喝嘞」,以及吃東西時的「無情哈了少」和「哭斯吶」,都是用漢字去拼讀俄語時形成的空耳。
對應的意思分別是:大家好、很好、走起,以及非常好和好吃。
視頻結尾豎起大拇指時說的「ZBC」目前仍存在些爭議,按照漢語拼音首字母,就是真不錯。但如果根據俄語空耳來解釋,那就是各國罵街時的統一關鍵詞。
不過「雷霆嘎巴」這個最具流量的魔咒,卻連俄羅斯人也聽不懂。
這就是新二的獨家配方了。
說到這不得不佩服東北老鐵們的造詞天賦,絕對不輸說唱中心布魯克林區們的黑人兄弟們。
黑人兄弟們張口yo閉口bro,東北老鐵也有「皮兒片兒」「毛楞」「叭叭的」等等鮮活發明,由於跟普通話相近,極度具有傳染力。
嘎巴在東北話裡有「非常」「乾脆」的意思,新二就在原意之上結合了雷霆二字開發出了新的組合意思:完美、板正。
如果非要來一個分類,「雷霆嘎巴」完全可以說是東北俄語。
你別笑,在語言學家眼裡,這絕對是個嚴肅的學術課題。
由於地域聯繫和歷史淵源,東北的建築、飲食、語言中,能尋覓到許多俄羅斯元素。
比如東北的市面上與馬迭爾冰淇淋並尊的格瓦斯,就來自於俄語音譯,有「發酵」的意思。
同樣音譯自俄語單詞的,還有表示連衣裙的「布拉吉」,表示煤氣的」嘎斯」,秋林的「大列巴」等等。
而戰鬥民族的樸實生猛,與東北人的實實在在,又在性格上十分具有相融性。
從這點來說,「雷霆嘎巴」這個全新東北俄語,在黑土地中誕生,也就不算偶然了。
回到今年2月,彼時還屬於「幼年哈拉少」的新二,發布了第一個視頻。
沒有後來每期必備的招牌坎肩,就是在東北室外的冰天雪地裡,穿著棉衣,手凍得通紅,嘴裡還冒著哈氣。
視頻裡,動作還有些拘謹的新二倒上一杯酒,沒有其他複雜動作,端起來一飲而盡。
凍魚太冰,只能用雙手的指頭輪著接,急著吞下一口就準備喊出口號,沒想到被嗆得乾嘔,視頻戛然止住。
就像樓下的小夥,喝不了多少還逞能對吹,結果暈乎乎嘟囔著胡話,沒有那種筷子被濾鏡精修出十八彎的不切實感,而是粗糲中透顯著真實。
言歸正傳。
上述分析,是我使出「雷霆嘎巴」一般的力氣,為這場莫名而來的狂歡尋找出的大體成立的起始邏輯。
但說實話,我也知道,這一切更像是局外人在「旁觀者迷」時,為了梳理因果進行的費勁巴力的建構。本質上,是一廂情願的。
曾飽受閱讀理解摧殘的朋友們,看到這些可能會自動聯想起上學時曾面對過的靈魂試題:如何理解魯迅先生的「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
可對於樂在其中的人們來說,這一切只是為了找點樂子。
感覺美滋滋的時候,來一句抒發美好心情的「ZBC」;和朋友吃瓜吐槽時,脫口而出一句「無情哈拉少」。這一切其實根本用不著原因。
不管下一秒的現實,上演的是壓力還是驚喜,他們都準備好用一句話來還擊:
雷霆嘎巴,就完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