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鼻塞,很多人以為是感冒,或者是鼻炎。但南平30多歲的陳先生沒想到,治了一年多的「鼻炎」後,他才發現自己得了癌……
治了一年「慢性鼻炎」,竟查出是鼻咽癌
1年前,南平30多歲的陳先生出現單側鼻塞的症狀,剛開始陳先生以為是感冒,沒太在意。可這個「感冒」有點不一樣,一個多月了還遲遲未愈。
陳先生就診當地醫院,醫生判斷他是慢性過敏性鼻炎,服了藥,洗了鼻,但效果都不明顯。
鼻塞持續了近1年,症狀越來越嚴重,雙側鼻子都出現堵塞。陳先生的脖子處出現腫包,雖然不痛不癢,但看著有點嚇人。
陳先生這才慌了神,輾轉來到福建省腫瘤醫院,經過系統檢查後,醫生診斷陳先生患上了鼻咽癌,且已經出現淋巴結轉移,也就是頸部腫塊的來源。
「這樣的患者臨床上並不少見。」接診的放療科邱素芳主任醫師表示,鼻咽癌發生在鼻咽腔頂部和側壁,位於鼻腔後部,位置很深,一般離鼻孔有7~8公分距離(約為一根棉籤長度),因此,如果沒有藉助鼻咽鏡,早期鼻咽癌是很難被肉眼發現。
全球近半患者在我國 福建是高發省份
全世界每年新增12萬例鼻咽癌,其中47.7%發生在我國。且鼻咽癌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高發於我國的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福建等省份。
4個患者中3個是男性
就性別來說:鼻咽癌男性居多,男女比例接近3:1。這可能與男性抽菸有關。
就年齡來說:30歲以後逐漸上升,45-55歲達高峰。
誘發鼻咽癌四大病因:
1.EB病毒感染:鼻咽癌的首要病因。
2.醃製食物:很多學者認為,鼻咽癌之所以高發於華南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喜歡食用鹽醃製的食物,如鹹魚、臘肉等,都含有大量的亞硝酸胺類物質,會誘發癌症。
3.吸菸:再次激發EB病毒而導致鼻咽癌的發生。
4.遺傳因素:鼻咽癌患者中約10%的病人具有癌家族史。
出現這些信號,你要特別小心
頸部腫塊
約有40~50%病人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治療時檢查發現鼻咽癌病人約70~80%已有淋巴結轉移。
回吸性血涕
指當用力吸一下鼻子以後,痰中帶有鮮血。偶爾出現不用緊張,但如果經常出現,要引起警惕,儘量做鼻咽部檢查。
該症狀約佔初發症狀的18~30%,確診時≥70%的患者有此症狀。
耳鳴、聽力下降
鼻咽癌在長大後堵塞咽鼓管,導致分泌性中耳炎,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
約佔初發症狀的17~30%,確診時約80%的患者有此症狀。耳鳴是早期症狀之一,易誤診。
鼻塞
感冒的鼻塞約一周後就能自愈,鼻炎引起的鼻塞會時好時壞,服用藥物、洗鼻等能緩解。但鼻咽癌的鼻塞往往是因為腫瘤生長堵塞所致,鼻塞症狀不會緩解,只會越演越烈。
約佔初發症狀的10~20%,確診時約40%患者有此症狀。
頭痛、面麻、復視
鼻咽腔周邊有非常豐富的神經,如果侵犯外展神經導致一側眼球不能向外運動,引起「復視」,也就是看物重影。如果侵犯三叉神經,就可能導致劇烈頭痛,或面部麻木。
其他顱神經症狀
如伸舌偏斜、張口下頜偏斜、眼瞼下垂、眼球固定、視力下降或消失、聲啞、吞咽困難、張口困難等。
抽血就能早期發現鼻咽癌的「蛛絲馬跡」
鼻咽癌因為發生在鼻咽深處,一般的檢查手段很難發現。因此,建議高危人群或者有出現上述症狀的人應及時做纖維鼻咽鏡檢查,能發現早期潛在的小腫瘤。
當然,福建省腫瘤醫院還有一個「奇招」——抽血檢測。
「我們通過抽血查驗EB病毒DNA,就可以早期初篩出鼻咽癌,減少人們對鼻咽鏡的恐懼,方便實惠,還可以做健康人群的防癌體檢。」邱素芳表示。
據悉,目前省腫瘤醫院該項檢測準確率已達90%以上。國內也有部分醫療機構有開展該項檢查。
「一刀切」不適用鼻咽癌 生存率高
鼻咽癌生長的位置,周圍有很多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要想手術切除基本上不可能。因此,鼻咽癌首選的治療手段是放療。
但萬幸的是,鼻咽癌對放射敏感。Ⅰ期鼻咽癌放療有效率高達95%,中晚期鼻咽癌(無遠處轉移)也有60%~70%的有效率。總體來說,鼻咽癌患者5年總生存率高達80%。
鼻咽癌是少數可以治癒的癌症,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如果發現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及時檢查!
【責任編輯:伊寧倩】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