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出版首部有聲民俗讀物《唱著花兒浪青海》 出版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圖為青海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有聲民俗讀物《唱著花兒浪青海》。 祁明亮 攝

中新網西寧7月2日電 (央姬卓瑪)「《唱著花兒浪青海》採用『花兒』的形式,記錄了民俗文化的變遷,這種創新在民俗類出版物中尚屬首次。」2日,青海省民族出版社總編室副主任祁明亮告訴記者,該讀物也是國內首個採用ISLIMPR形式製作的多媒體圖書,目前已在各大書店銷售。

「花兒」是一種民歌形式,廣泛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等地,還包括新疆的個別地區,被譽為大西北之魂,2009年9月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河湟文化的發祥地,青海「花兒」深受世居於此的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族民眾喜愛。山野放牧、民間娶親,這些民俗文化都被納入「花兒」的創造題材之中,可以說,在青海「花兒」不僅是娛樂方式,更是各民族文化的記憶。

據了解,該書收錄了青海本土作家劉鵬創作的二百五十多首「花兒」作品,共十八輯,以圖文形式,記錄改革開放四十多年青海地區民俗文化的變遷。內容不僅涵蓋了山水人情,也囊括了生產生活過程中,對青海人有特殊意義的物與事,諸如當地美食、有特色的生產工具、節令氣象等多方面的內容。

該書採用MPR形式出版,以及最新的ISIL鏈碼技術,讀者既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掃描識別書上的碼點,也可以用MPR點讀識別設備進行點讀,兩種形式都可在閱讀過程中,同步欣賞當地花兒歌手對內容的配唱。

「配唱形式使得《唱著花兒浪青海》在語言表達上,更具青海原生態的鄉土氣息,歌聲能生動演繹出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讓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體味民俗文化發展中的細微變化。」祁明亮認為,該書可以作為改革開放四十年裡青海民俗文化變遷的一個參考。(完)

相關焦點

  • 2018年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公示
    本報訊 (記者趙新樂)為進一步提升優質有聲讀物的影響力,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有聲讀物閱讀氛圍,國家新聞出版署於今年6月啟動了2018年有聲讀物精品出版評審工作。經出版單位申報、材料審核、專家評審等程序,近日,初步確定了2018年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名單,現將名單予以公示。
  • 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等科普讀物同步出版發行!吉林出版集團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近日,吉林出版集團按照吉林省委宣傳部的部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組織所屬出版單位迅速推出了針對大眾和學生的疫情防控知識普及讀物,通過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的同步出版發行,為群眾提供防疫科普知識的文化產品。
  • 報告:有聲內容已成為全球出版傳媒業的共同增量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陳杭)《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下稱報告)21日在北京發布。報告稱,聲音經濟正在全球悄然崛起,有聲讀物、播客等有聲內容已成為全球出版傳媒業的重要增長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名家上款+出版+來源+舊藏,青風海韻·青海聚墨齋19秋拍@您參加!電子請柬請查收!
    LOT632——672號12月21日16:00始今日,青風海韻·青海聚墨齋201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最後一期微信公眾號:名家上款+出版+來源+舊藏,直接上圖---王雲  書法鈐印:康巽出版:《康師堯畫集》P104,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8月。
  • 過去一年,出版傳媒有八大熱搜關鍵詞!
    與此同時,一批出版發行機構深入挖掘文化特色,在文化扶貧、產業扶貧上想實招出實績,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定點幫扶的青海澤庫縣成功「摘帽」,集團著重發揮文化出版主力軍的作用,面向國內外講好「中國扶貧故事」,做響扶貧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強調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應「造血」而非「輸血」,密切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創新經驗。接力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關注貧困、邊遠地區閱讀問題。
  • 2020年「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入選作品揭曉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為充分發揮通俗理論讀物在宣傳普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增強幹部群眾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2020年「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經論證評選,最終確定
  • 甘建華:詩人邵燕祥的青海之歌
    另一首《一支歌》則是當時流行郭小川式的抒情詩,「讓我們還唱著這支歌前進吧/七十年代的地質隊員!」他們的友誼自茲開始,惺惺相惜以終,昌耀歿後遺著《昌耀詩文總集》還收有「致邵燕祥」兩封信。也是1979年10月,《詩刊》首度發表昌耀詩歌《致友人——寫在一九七八年的秋葉上》,這是一首112行的長詩。兩個月後的1980年第1期《詩刊》,隆重配圖推出昌耀長達500多行紀傳性長詩《大山的囚徒》。
  • 我院三部作品入選全國「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2020年「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經論證評選,最終確定我院陳晉同志編著的《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著的《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版)、王均偉同志編著的《信仰至上》3部作品入選重點扶持和推薦目錄。此次全國共評選出15部作品。
  • 兩岸情 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在臺開演
    由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和青海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吸引了約七、八百名臺灣民眾前來觀賞,現場幾無虛席。讓欣賞的民眾既享受森林公園的新鮮空氣又能傾聽和觀看到來自青海少數民族的天籟之音與舞蹈。「花兒」亦名「少年」,是青海省一種最流行的山歌形式,短小生動,曲調高亢,是世居青海的漢、回、藏、土、撒拉、東鄉和保安等民族共同喜愛的民歌。
  • 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入選作品揭曉
    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高質量為標準,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讀者,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較好,體現了當前我國現實題材文學出版的較高水準。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入選作品名單序號:1 作品名稱:習近平扶貧故事 出版單位:商務印書館 作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序號:2 作品名稱:琵琶圍 出版單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溫燕霞序號:3 作品名稱:澗溪春曉 出版單位: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徐錦庚序號:4 作品名稱:西海固筆記 出版單位
  • 全球首部新冠肺炎防治手冊中英文圖書出版,主推「科普+問診」
    2月2日,由天津市委網信辦、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聯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共同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下稱「手冊」)中英文版圖書出版。這是全球首部關於新冠肺炎防治的中英文對照出版物,以幫助在華外國友人以及海外華人、華僑了解科學防治知識,科學防疫。
  • 格桑花向著紅太陽 三江水唱著幸福歌——青海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
    新華社西寧9月21日電 題:格桑花向著紅太陽 三江水唱著幸福歌——青海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掠影新華社記者 王大千9月,正是高原收穫的季節,青海省民族團結工作也結出累累碩果:青海省是第一個所有市州(8個)建成全國示範的省,也是第一個建成全國示範縣市區數量過半(23個)的省
  •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出倡議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1月31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向全體會員單位發出《關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倡議書》,以進一步發揮會員單位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作出更大貢獻。
  • 名人、IP效應顯著,主題出版讀物地位穩固
    名人、IP效應顯著,主題出版讀物地位穩固 2020-12-2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為深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幫助人們更好理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決策部署,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撰寫了2020年通俗理論讀物《中國制度面對面》。目前該書已由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
  • 青海民間「打鬼石」信仰,這種傳統民俗,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
    問斬引言:寫這篇文章,首先要說的是,大家一定要把一些民俗習慣,與風俗迷信區分開來。雖然兩者在一些表現形式上有相似之處,可是從本質上來說,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青海民間流行一種「打鬼石」信仰。而青海地區的「打鬼石」信仰,就在這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打鬼石」,從字面意義上來件,用來打鬼的石頭?那麼什麼為鬼呢!
  • 首部四面山鄉土文化主題兒童文學著作出版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重慶1月9日電 8日,首部以四面山鄉土文化為主題的兒童文學長篇小說《你好,四面山》出版座談會在重慶江津區四面山舉行。該書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維惠撰寫,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將於2021年春節後在新華書店上架與讀者見面。曾維惠是江津人,作為江津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
  • 用心守護青海奇石的高土——《西海藏珍》序(張外興)
    從時間順序講,青海循化人氏、西寧鐵路分局保衛幹部陳德祥先生,是第一個將星辰石定義為奇石,並把它帶到省城宣傳、銷售、推廣的人。如今,他已退休,繼續擁抱著他心愛的奇石。    畫家張繼祿先生是第一個把柴達木風礪石帶到省城,並收藏把玩的人。如今,他已故去,人們不會忘記他。    青海武警總隊離休幹部高志義先生是青海奇石的奠基人,也是星辰石的命名者。他發起組建了青海觀賞石協會,並擔任第一任會長。
  • 我與青海「三線」核工業705廠的不了情
    設計營期間指導教師代表與青海當地職能部門領導、文化界座談交流2. 2014-2017 705廠專著出版2016年4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科學出版社上海分社的許健主任聯繫約我書稿,我便萌生了要將705廠作為一個典型案例編寫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三線」建設的歷史以及對「三線」工業遺產保護的關注。
  • 以文化浸潤滋養 築青海精神高地
    生動可愛的小藏羚羊模型、精緻的「一江清水向東流」青繡作品、巨幅尕布龍油畫畫像……在青海美術館,一件件、一幅幅藝術作品陳列在「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和述說著新青海精神的傳承。11月26日晚,青海省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在青海大劇院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