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為周家橋街道新天地河濱花園的自治項目,「馨光大道」文化廊於近日完工,一串串在冬日「盛開」的紫藤,成為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走進新天地河濱花園中央的「綠野森林」,一片浪漫「盛開」的紫藤格外惹眼,遠遠望去,猶如一串串風鈴,在空中飛舞,為蕭瑟的冬日平添了「枯木逢春」的喜悅,就連小貓也流連於此,享受著冬日繾綣的午後時光。
其實,廊上掛著的是居委會精心準備的仿真花束,而真正的紫藤於近日剛剛被種下,還在冬日的清冷裡酣暢地熟睡著,待到明年四月芳菲盡,這裡將如紫色瀑布一樣美麗迷人、如夢如幻。
新天地河濱花園是建成於2011年的中高檔居民區,小區綠化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1%,因此,行走在小區內,鬱鬱蔥蔥,景色宜人。然而生活在這裡的業主,也有自己的「煩惱」。
「許多出來遛彎的老人經常向我們反映,小區裡能夠讓居民坐下來休息的地方太少了。儘管小區原有一條木質結構長廊,但夏天坐在長廊裡,因為沒有遮擋物,很曬;冬天的話,供居民休息的石凳又太涼,不夠舒適。因此,長廊的使用率並不高。」新天地河濱花園居委會幹事長周磊說道。
「馨光大道」長廊原貌
為了提升長廊的舒適度,結合社區居民自治理念,新天地河濱花園居委會在街道自治辦指導下,聯合了上海向陽花青年公益社,聯結社區自治團隊,組織開展「社區長廊改造」議事會。
在議事會現場,社區自治隊伍代表社區居民意見,對社區長廊存在的不舒適、不美觀的問題進行商量,並提出一系列改造意見。最終,一條「馨光大道」社區歷史文化特色長廊就此誕生。
「馨光大道」將長廊石椅後方的灌木叢進行修剪和後移,防止灌木叢生長過於茂盛遮擋座位;在石椅表面鋪裝防腐木條,提升居民舒適度;與此同時,在長廊頂部種植紫藤等植株,讓植物的葉片覆蓋長廊頂部,既能美化長廊環境,也能達到自然遮陽的效果,讓社區居民在一片美麗的綠蔭下乘涼、休息。
「居民們看著自己的小小訴求,變成為一條煥然一新的長廊,都特別的開心,紛紛跑到居委會來點讚。」看到居委會的工作做到了居民的心坎裡,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都感到特別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廊石椅後方,三塊古色古香的屏風別具一格。每一塊屏風呈現不同時段的社區發展照片,從過去開始、歷經建設、發展至現今的整個過程,形成一道亮麗的社區歷史文化風景線。
原來,新天地河濱花園有一段動遷史,原本這塊地區叫古北裡,是一個人口密度高,棚戶簡屋多、環境差汙染多的二級以下舊裡,隨著新小區的建立,很多居民對社區歷史並不了解。
「在『馨光大道』文化廊改造的過程中,小區結合四史教育,打造『紅色尋訪』情景黨建陣地,立足小區歷史方位,圍繞城市發展、人民生活變化,打造浸潤式微情景黨建陣地,同時,也讓來自五湖四海匯聚在一起的居民了解不一樣的新天地。」周磊告訴記者。
猜你喜歡
「荒草地」變身「打卡點」,這個小區居民的「夢」圓了!新年將至!長寧各大商場換上了「新裝」寒潮下,郵遞員們是這樣工作的……長寧這些大方又有特色的店招店牌,是這樣打造出來的……長寧這些體育設施今年全部建成!有你家附近的嗎?記者:朱文軒
原標題:《從「古北裡」到「新天地」,長寧這個小區建了一條文化長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