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況?《一隻口罩的故事》那班人首站來到長寧

2020-12-23 澎湃新聞

啥情況?《一隻口罩的故事》那班人首站來到長寧

2020-12-21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還記得今年疫情初期,到松江口罩廠做臨時工的200多名志願者嗎?昨天下午,他們來到虹橋南豐城,在長寧拉開了一次全市公益快閃活動的首站序幕。

時間:12月20日13:30

地點:南豐城豐尚街廣場

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不僅讓商場增添了更多歡快氣氛,更讓人們重溫了許多感動的回憶……

還記得今年疫情初期,到松江口罩廠做臨時工的200多名志願者嗎?

作為本次活動的發起組織——「益路同行」公益促進中心,在今年「公益之申」評選中入圍了2020年上海市十佳公益基地。

活動當天,「益路同行」再次把這群志願者們號召起來,特別籌劃了一場從12月20日至26日連續七天,在上海的幾個代表性的熱門商圈、商場或辦公樓進行的」熱血合唱團」公益快閃,首站來到了長寧區虹橋南豐城。

滑動查看更多

快閃活動中,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和大小朋友們,通過緊湊的快閃環節,一起表演了手語歌曲《蝸牛》、《夜空中最亮的星》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舞蹈《JINGLE BELL》 等讓現場氣氛異常活躍。

快閃活動後,「益路同行」在虹橋南豐城舉行了年終回顧盛典。許多志願者也應邀來到現場,回顧和分享了當時的經歷和感想。活動播放了紀錄片《一隻口罩的故事》,回顧了那段時間裡,公益組織和志願者們的點點滴滴。

張紫妍導演的紀錄片《一隻口罩的故事》截圖

隨後,志願者活動管理人員和志願者代表們上臺分享了當時的幕後故事。

周文佳 志願者活動管理人員

從最早報名的十幾個人,到媒體報導後的幾百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願者的群裡來。我主要給志願者做一些諮詢與服務,當時從早到晚的消息太多了,看不過來,真的是阻擋不了志願者們的熱情,他們真的讓我覺得非常感動。

李小憶 志願者

家人當時有一定的擔心,但我對家人講,我去的是一個很好的工廠,每次進廠都有嚴格的消毒措施,還穿著防護服。後來家人也放下了擔心,還非常支持我。回憶起年初的這個片段,我內心還會感覺很溫暖,我覺得我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我想,如果還有下一波疫情,我肯定還會和志願者朋友們挺身而出;但更希望,這個時候永遠不要來到。

盛典除了回顧了疫情期間的《一隻口罩的故事》外,還回顧了《一群志願者的故事》《一批公益人的故事》《一個球的故事》等一年來的諸多行動,現場充滿了溫情。

寧寧給你送暖心福利來啦!

寧寧特別為「上海長寧」粉絲們準備了

500份定製禮物,

免費,免費,免費送你哦!

這一年

「上海長寧」微信公眾號又漲粉啦

是你們的支持

是你們的陪伴

是你們的呵護

讓寧寧茁壯成長

年末,寧寧特地為可愛的你們,準備了500份暖心小禮物。即日起至2021年1月20日,關注「上海長寧」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就有機會贏獎品哦!

參與方式

1.關注「上海長寧」微信公眾號

2.在每天發布的微信信息裡找到福利貼

3.福利貼微信下方點讚、留言和我們互動

寧寧每次將抽取5位幸運粉絲

送上真摯的感謝

下次的福利

會在哪篇微信推文裡呢?

請仔細閱讀哦

猜你喜歡

長寧區首個「智慧型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試運行!從「古北裡」到「新天地」,長寧這個小區建了一條文化長廊……長寧在建的兩座跨區大橋的最新進展來了→「荒草地」變身「打卡點」,這個小區居民的「夢」圓了!新年將至!長寧各大商場換上了「新裝」

記者:陳容超

原標題:《啥情況?《一隻口罩的故事》那班人首站來到長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口罩風暴|一隻口罩的跨國救援見聞
    原來是戴在小姐姐臉上的口罩叔叔。「咦?你認識我?」我一陣狐疑。「我和你父母可是好朋友呢,不過很遺憾以後再也見不著了,但它們都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叔叔,發生什麼事了?」「孩子,它們都犧牲了。不過,它們的故事值得世代傳頌。」
  • 一隻口罩的溫情故事在儀徵服務區上演
    5月2日下午5時左右,開了一天車的王師傅,來到儀徵服務區準備吃飯、休息。由於長時間駕駛車輛,下車時他把潮溼的口罩扔了,沒戴口罩匆匆來到服務區,結果被服務區門口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擋在了門外。焦急的王師傅一時不知所措,情緒有點激動。
  • 一隻口罩的接力
    一隻口罩的接力 2020-02-17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長寧縣委書記董茂成督導檢查疫情檢查點值守工作
    長寧縣委書記董茂成督導檢查疫情檢查點值守工作  |  2020-02-03 15:49  中國警察網訊 1月30日上午,長寧縣委書記董茂成一行來到雙河鎮高速出口肺炎疫情檢查點督導檢查值守工作   在雙河高速出口檢查點,董茂成書記實地查看了檢查點的設置情況,了解了檢查點人員配備、職責分工情況。
  • 抗疫故事|一隻口罩的環球之旅
    口罩只是一個縮影,華發也只是抗疫阻擊戰中的一個縮影。我們選取了幾個口罩的故事,讓你管窺此刻的中國,在如何應對這場大考。2020年3月13日上午,位於香洲區興華路的珠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資捐贈點,迎來了數量最大的一次捐贈,華發公益基金會捐贈180萬隻口罩,用於免費向全市醫療機構、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以及復工復產一線派發。
  • 啥情況?開車被警察攔停,竟報不出自家的住址
    啥情況?在民警的再三追問下,董某這才道出了實情。猜你喜歡長寧這些體育設施今年全部建成!有你家附近的嗎?長寧新成立的這個「辦公室」,專門收集人民的建議中山公園「紅」了!闢建新路、增加停車位、定製公交線…長寧「十四五」的交通將更加便捷多元!他們,在寒風中給行人帶來溫暖!記者:李婷婷攝影:杜永超原標題:《啥情況?
  • 2月16日長寧周邊事
    步行街這有個小女孩,可能與大人走丟了……」14日晚18時許,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熱心市民的報警電話,隨即,在街面巡邏的民警趕到事發點,好心市民把一名四、五歲模樣的小女孩帶到民警面前,說了下大概情況,小女孩拿著個氫氣球,淚汪汪的眼睛看著警察叔叔,小臉上滿是委屈的神情。
  • 原創漫畫《一隻口罩的戰「疫"記》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靠著一隻口罩,奔波於監舍和勞動現場執勤,忙碌於服刑人員教育與改造,為監獄建起疫情防控阻擊的安全屏障。我是一隻有靈魂的口罩我一隻口罩,不懼不屈,不矜不伐,不僅是戰疫前線的生命防線,也是防疫戰場的奉獻者,見證者。
  • 有關口罩的12個故事!
    28日上午11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向媒體通報該兒童病例的救治情況。6歲男孩到武漢探親回穗後發病該病例是一名6歲的男孩,1月14日~20日在武漢探親,1月22日下午4時多開始發熱,體溫39.1度,來到該院就診。
  • 疫情下的中國|一隻口罩:吳瑞宗
    領著兒子走在街上,我忽然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另類,大街上所有的行人都帶著口罩,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沒有戴。臨出門的時候,妻子翻遍了家裡的犄角旮旯,只是找到了一隻口罩,儘管電視和手機上所有的預防措施都在強調「出門要戴上口罩」,但就這一個口罩,當然要給寶貝兒子戴了。
  • 美國N95口罩一隻售價20美元 政府嚴打哄抬物價
    美國N95口罩一隻售價20美元 政府嚴打哄抬物價美國N95口罩一盒賣220美元 是正常價格11倍全球疫情蔓延,美國一些地方也進入緊急狀態,在美國N95口罩網購一盒10隻賣到220美元,是正常價格的11倍
  • 一隻口罩帶來的「10萬+」
    新華社上海2月5日電(記者賈遠琨)「寶山社區通『口罩預約』功能上線啦!」上海市寶山區社區治理平臺「社區通」的一條推送瀏覽量快速突破10萬。截至2月4日16時,已有492個小區、76個村的12693戶居村民通過平臺進行口罩預約。
  • 讀懂「一隻口罩」背後的溫暖與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平日裡少有人關注的口罩,一躍成為風靡全球的「流量」擔當。口罩不僅成為人們隔離病毒的必需品,而且成為觀察疫情防控動態的「風向標」。透過一隻小小的口罩,我們不僅讀出了人間溫暖,更讀懂了中國力量。   從一隻口罩的流動之中讀懂人間溫暖。
  • 一隻口罩的旅行 從誕生到運輸、使用再到廢棄處理
    一隻口罩的誕生,全程只用了不到3分鐘,背後卻有無數工人在努力;運輸途中,物流小哥全程「保駕護航」;這小小口罩,能給醫生、護士和市民帶來安全;廢棄後,口罩也需要花費功夫處理。一隻口罩的「旅行」,背後有無數感人故事。
  • 長寧金融辦來訪仲利國際租賃 -- 關心防控,鼓勵企業
    上海2020年3月2日 /美通社/ -- 2020年2月28日,上海市長寧區金融辦一行來訪仲利國際總部,檢視仲利國際疫情防控狀況和企業運轉情況。 仲利國際與長寧金融辦一起為湖北加油,為中國加油 長寧區金融辦主任馬金濤、長寧區金融辦科長楊偉豐等三人來到仲利國際總部,仲利國際總經理陳坤明
  • 長寧司法行政疫情防控系列報導之四十五丨長寧區委領導主動跟進...
    張磊書記一行在張小煒、顧靖、郭俊等律師的陪同下,實地參觀了律師辦公、休息等區域,詳細了解新辦公場所給北京煒衡上海分所未來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與新動力等情況。座談中,張小煒律師對長寧區委、區政府領導多年來給予北京煒衡上海分所發展的關心與扶持表示感謝。
  • 還記得長寧路的「鉅美裡」嗎?
    長寧路的「鉅美裡」是哪裡?長寧新村長什麼樣子?位於長寧路491弄的長新小區擁有滿滿歷史感。即日起至12月26日,江蘇路街道向公眾徵集長新小區老照片,誠邀您一起追憶時光往事,詳見文末。長新小區位於長寧路491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長寧路(舊稱白利南路)491弄一帶原為荒地,後因抗戰湧入難民,逐漸形成人口導入型棚戶區,由於和鉅美豬鬃廠相鄰,長寧路427弄至491弄被坊間稱為「鉅美裡」,人居環境存在「路無三尺平,水無一潭清,燈無一盞明」等問題。
  •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的口罩
    前段特殊時期,由於深懼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幾乎人人外出時需戴上口罩,一時口罩奇缺,萬眾爭相購買,幾近患難之中的珍貴禮品了!有感於此,今天請允許我按「賣報歌」曲調,胡編亂造這首口罩歌,權當大家茶餘飯後消遣。我是一隻小小小小的口罩1.啦啦啦!
  • 【非凡2020】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
    23日推出《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  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景明 濟南臺記者陳振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2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醒大家,「兩節」臨近,外出依舊要戴好口罩。  2020年,是註定離不開口罩的一年。
  • 一隻口罩的利益之旅
    口罩並不是一個賺錢產業,醫用外科或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利潤大概在幾分錢。你現在不是說賠不賠的事了,你只要有機器,你只要有證件,有註冊證,你是個口罩廠就有義務地去做。因為啥?這個社會現在確實需要這些,你不做從良心上也(說不過去),現在機器能轉動的必須轉動起來,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