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今年六月,在世界院線全面停滯的檔口,韓國卻逆流而上,出了一個爆款喪屍片。
僅僅五天,票房就突破了100萬觀影人次。
但仔細想想,既有劉亞仁、樸信惠兩大新生代影星坐鎮,題材又是當下最火的喪屍類型,片子想不爆都難。
今天,它終於來了——
《#活著》
#Alive
2020.6.24 韓國
期待《#活著》的理由,有很多個。
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它的男主演——劉亞仁。
他是新生代韓國男演員中,最具有巨星潛力的那一位。
不但外形俊朗,而且演技過硬,堪稱「青年戲骨」。
在《老手》中,他是乖張跋扈的富家公子趙泰晤。
狂、暴、狠的變態氣場,成了無數觀眾的銀幕陰影。
《老手》
在《燃燒》中,他還是內斂沉穩的底層文青李鍾秀。
收放自如的絕佳演技,甚至險些摘得坎城影帝的桂冠。
《燃燒》
演啥像啥,千角千面。
而劉亞仁卻曾在採訪中表示,《#活著》是他演的最舒服、最過癮的一部戲。
如此評價,讓人不期待都難。
《#活著》
另一個期待本片的理由,則是影片的類型。
2016年,《釜山行》上映。
不僅票房引爆全球,還在各大平臺都有炸裂口碑,一舉躋身了世界頂級喪屍片的行列。
《釜山行》海報
此後,韓國的喪屍作品,便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襲來。
無論是古裝喪屍《王國》,還是喪屍喜劇《奇妙的家族》,都堪稱佳作。
左圖:《王國》
右圖:《奇妙的家族》
喪屍——無疑成為了韓影的又一塊金字招牌。
《#活著》正是今年最新的韓國喪屍力作。
本片的故事十分簡單:
一個稀鬆平常的早上,遊戲主播吳俊宇獨自宅家,卻發現樓下已然擠滿了喪屍。
面對如此駭人的情景,家門肯定不能出了,俊宇便獨自在家等待救援。
可沒成想,大半個月過去,救援隊沒等到,家裡卻面臨著糧盡水絕的窘迫局面。
萬念俱灰下,俊宇決心自尋短見。
陰差陽錯間,俊宇被隔壁樓裡的倖存女孩金宥彬意外救下。
隔樓相望的兩人,開始尋找僅有的慰藉,並在這末世之中,共同為了活下去而奮鬥……
整部戲只有兩個純粹的人類主角。
場景更是局限在了一個社區中的兩棟樓,簡約到了極致。
《#活著》比另一部喪屍大片《釜山行2》提早上映了三周。
相比後者的宏大,《#活著》小巧玲瓏,可以看作是大餐前的一道餐前甜點。
豪華卡司+當紅題材,這道甜品怎麼可能難吃?
但本片給四郎的觀感,偏偏就像是巧克力摻了屎。
評分網站的評價也恰如其分。
短短一天時間,豆瓣就從6.7跌到了5.8,且一直有極速下滑的趨勢。
那麼,本片究竟出現了怎樣的問題?又有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一說一,先來聊聊這道甜點中的「巧克力」。
首先,片中的喪屍非常逼真。
群眾演員們著實賣力,表演專業,這都給觀眾帶來極強的代入感。
其次,劉亞仁的演技,是絕對沒讓觀眾失望的。
本片主要是以他的視角進行敘述,甚至大半篇幅都是他的獨角戲。
災難之初,他還挺樂觀積極,通過錄製vlog給自己以鼓勵。
一周後,糧盡水絕。
他的臉上,開始浮現出消沉與迷惘。
又過了七天,那時的他便開始靠父親收藏的洋酒度日。
酒精的刺激下,他開始尬舞,肆意「狂歡」。
但接踵而至的,卻是無盡的空虛。
他絕望的嚎了幾嗓子,便趴在地上,不知所措。
男主情緒上的漸變,被劉亞仁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如果沒有他的精彩表現,恐怕本片還會失色大半。
此外,本片也有一些不錯的小設計,饒有趣味。
眼尖的朋友不難看到,片名中有個「#」字符。
這在網際網路語言中,是「發起話題」的意思。
而片名,正是脫胎於片中難民發起的網絡話題——
#要活下來#
在門外喪屍遍野的危難關頭,無數倖存者通過網絡尋求救援,並最終獲救。
可見對於網際網路的功用,片中是持肯定態度的。
但對網絡背後信息技術發展的大環境,本片卻毫不吝惜諷刺和質疑。
俊宇本想用有線耳機製成簡易天線,以便與外界取得聯繫。
結果拉開抽屜一看,耳機全是無線的……
他還把家裡的唯一一桶泡麵束之高閣,並用標籤標記為「最後的晚餐」——
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打開。
但電視上的自救科普欄目,冷不丁就插播了一段泡麵廣告。
看到廣告裡吃的這麼香,俊宇也打臉了。
邊吃,邊喃喃自語:
「都快世界末日了,電視咋還在廣告招標呢?」
只此一個細節,便對時下的消費主義,進行了莫大的諷刺。
優點也就這些了。
重點說說「屎」。
文本上,本片全面垮塌。
首先喪屍設定就沒掰扯清楚。
比如喪屍的戰力水平時高時低。
本片的喪屍有人類殘存的技能,具備條件反射。
絕大部分都會開門,甚至消防員喪屍都能沿著繩子爬五層樓。
如此才貌雙全的喪屍,能在短時間內感染整個社區,也是情理之中。
但這點放在男女主角身上,瞬間就失靈了。
片中兩人來到樓下單挑喪屍大軍,如入無人之境。
成群結隊的喪屍撲在女主身上,各個齜牙咧嘴,可愣是不去咬。
再比如喪屍的生存習性存在紕漏。
影片後半段,8樓倖存的大叔把女主迷暈後,扔進臥室去餵自己奄奄一息的喪屍老婆:
「我老婆餓了好幾天了,沒肉吃,挺可憐的,請你當她的盤中餐吧。」
多麼感人的愛情故事啊!
可四郎靜靜看著屋外張牙舞爪的喪屍大軍,陷入了沉思:
其他喪屍在外面飄了快一個月,也不見得天天有肉吃,可各個還是生龍活虎,咋就你老婆特殊?
反觀高分喪屍韓劇《王國》,喪屍就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一代喪屍什麼樣,二代喪屍什麼樣,氣溫又對喪屍有何影響……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不體現著主創的嚴謹。
《王國》劇照
再說人物塑造,單薄至極。
自始至終沒有交代男主前史,更不存在人物弧光的轉變。
開頭的俊宇憨憨傻傻,結尾的俊宇傻傻憨憨。
但《釜山行》是怎麼做的?
孔侑飾演的男主徐碩宇,是個重利輕義的證券經紀人。
起初,他在列車上教育女兒,在危難關頭就是要自私自利。
面無表情,冷血異常。
但在一次次目睹捨己為人的壯舉後,自身心態也發生轉變,最終也犧牲了自己。
正是這一系列的人物弧光,才讓結尾男主跳車的舉動,變得感人至深。
第三是升華。
成為優秀喪屍片最重要的元素,不在場面,不在故事。
而是能否借著喪屍這一末世概念,含沙射影去反應當下的社會。
這就要提到另一部喪屍經典——《殭屍肖恩》。
本片開場前,有一組展現當代人生活狀態的鏡頭。
意在暗示日復一日、行屍走肉的生活作風,實際已與喪屍無疑。
還要說到《釜山行》。
「末世之中,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心。」是本片貫穿始終的主題。
列車乘客會把九死一生殺回來的人視作瘟神,寧可他們枉死,也不願施以援手。
同樣的事情,也反映在了當下的新冠疫情中——
外省人會對武漢居民帶有本能的偏見。
趨利避害的人性本能,無解。
武漢採訪
看完《#活著》,作為喪屍片發燒友的四郎,心中唯有失望。
誕生於2016年的《釜山行》,其意義不只局限於電影本身。
喪屍文化作為歐美流行文化的一個分支,長期受到藝術界的青睞。
經典喪屍美劇《行屍走肉》
但種種局限,使得亞洲沒有出現一部像樣的喪屍片。
有了《釜山行》,便有了轉變。
票房口碑雙豐收,霸氣宣告了喪屍片不再被歐美電影所壟斷。
這也讓活在好萊塢陰影下的亞洲電影人,久違的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
於是,日本有了《攝影機不要停》、印度有了《起屍鬼》……
《釜山行》就像一面旗幟,打開了無限可能,激勵著後輩去大膽想像、認真創作、追求卓越。
左圖:《攝影機不要停》
右圖:《起屍鬼》
但才過了短短幾年,《#活著》與《釜山行2》便失去了K-Zombie(韓國喪屍)捨我其誰的傲氣。
兩者的豆瓣評分,都在5分左右徘徊,堪稱難兄難弟。
比《#活著》還低0.1……
不難發現,現在的韓國喪屍演的越來越好了。
片中的盲眼喪屍
但四郎無論怎麼,也找不回當年看《釜山行》的那份激動。
原因就在文本——
而縱觀影史的經典喪屍片,都有個漂亮的劇本做依託。
故事、人物和內核,都極儘可能去完善。
《#活著》如此糟爛的劇本,配上這樣拉垮的評分,一點也不冤。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希望現在急功近利的創作者,能夠捫心自問一下:
是否自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打造漂亮的花瓶上。
卻忘了為這個花瓶,插上一朵美麗的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