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沙特外交部對伊朗伸出了一枚「橄欖枝」,表示伊朗的任何有關核問題談判的事情,都可以與沙特進行協商。沙特這一表態的背景是美國白宮出現了權力更替,支持美國回到《伊核協議》的拜登上臺,國際社會預測美國未來大概率是要回歸這一協議的。
這樣的背景下,沙特也放棄了2018年時為美國退出協議拍手叫好的態度了,開始順勢而為。沙特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在波斯灣的話語權,當然如果考慮到伊朗的態度,沙特的動作更多的可以定性為刷存在感。
12月7日,伊朗方面很快就給予了沙特回應。伊朗表示沙特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做越界的事。伊朗一直堅持認為有資格參與談判的只有聯合國安理會,以及一些能夠為伊朗石油提供客戶的大國,例如德國。而沙特的關心伊朗問題,地位完全不夠。
沙特和伊朗之間上千年的矛盾算是人類歷史上兩個民族之間最大的仇恨之一了,在沙特眼中伊朗的威脅要遠遠大於以色列。沙特這一次比較溫和的試探伊朗,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歐巴馬時期為了撲滅美國一手支持起來的IS,需要伊朗幫助,所以美國當時對沙特不理不睬,讓沙特在於伊朗的爭鋒中處於劣勢。
現在拜登上臺,沙特擔心伊朗和拜登走近,所以現在開始多了很多活絡的心思。
對於伊朗來說,面對沙特主動伸脖子幹預自己的核心---核武器計劃,也沒有像往日一樣破口大罵,而只是勸告沙特擺正姿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在於伊朗連續受到新冠病毒和美國連續制裁,國內經濟受損嚴重,軍事政治上渴望暫避鋒芒。否則也不會出現蘇萊曼尼,以及伊朗核物理學家以及聖城旅高級軍官連續被暗殺事件後,連續忍耐。
12月5日伊朗制定了一份大規模出口石油的計劃,而這距離國內科學家被殺也才幾天的時間。伊朗現在出口石油的主要增量渠道事歐洲和日本,這都是需要靠美元結算的。顯然伊朗希望拜登能夠在1個月後解除制裁。
那麼美國會不會在拜登上臺後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呢?當然有這種可能,而川普和以色列之所以連續暗殺伊朗高級官員和科學家,本意也確實是把雙方關係搞到不可救藥,讓拜登不能挽回。
常理說,一個國家的二號人物和首席核物理學家被暗殺後,絕對不可能原諒行兇者的。伊朗現在忍耐了,也出乎了川普和以色列的意料。不過伊朗政府需要正視的是,他們可以原諒美國,結交拜登,但是蘇萊曼尼的家人和手下,核物理學家的家人和同事們,會不會心寒,伊朗人民能不能跟隨他們原諒美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