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祖先曾經替周天子養馬,這個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秦本紀》。
在《史記》中,太史公用了很大的篇幅,交代了秦國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們為什么姓嬴,以及趙氏的來歷,秦國國名的源頭等等。
秦國的先祖本是五帝之一高陽顓頊的後代,因為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嬴。後來秦人的祖先叛夏歸商,在商朝當貴族。商朝被周朝滅亡,秦人被周王從東方遷到西方,和戎人雜居,一部分秦人直接淪為奴隸。
周孝王的時候,子非擅養馬,孝王就讓他當了一個類似「弼馬瘟」的養馬官。因為他養馬養得好,又把他封到秦邑,讓他繼承嬴姓的香火。
一、秦國東遷:從貴族到奴隸的過程
《史記·秦本紀》裡面介紹,第一個有文字記錄的秦人遠祖,是顓頊的遠房孫女,名字叫脩。她因為誤吞了一顆鳥蛋,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的女兒女華,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大費(又名伯益)。
伯益曾經協助大禹治水,又給舜帝馴養鳥獸,所以舜賜給伯益一個姓——嬴,並且還送了它一面黑色的旗幟,這就是「秦國尚黑,屬水德」的由來。
根據現代考古學證實,秦國的祖先在周朝之前,居住在山東萊蕪一帶的「嬴國」(商奄),他們可能和殷商同源。所以他們雖然曾經和禹夏站在一起,後來卻幫助成湯滅夏。
夏朝滅亡之後,伯益的後人中有兩個叫孟戲、中衍的,他們身形像鳥卻可以講人話。商朝的王讓他們替自己駕車、佔卜,都做得很好,於是一直重用他們的後代,秦人在商代的每一朝都是貴族。
嬴姓傳到中衍的玄孫那一代,出了一個叫中潏的人,他當上了商朝鎮守西垂的將軍。他的兒子蜚廉在商朝滅亡的時候,剛要到北方出使。
回來發現周朝滅亡了商朝,於是就跑到山東商奄一帶秦人的故地去四處遊說,召集嬴國的人馬想要替商朝報仇。
事敗之後,嬴的姓氏都被剝奪了,國家也不復存在了。周王把他們從東面的商奄一帶遷到西邊的甘肅,讓他們和西戎雜居在一起,方便管理。
因為長期和戎人雜居,風俗受到了影響,後世就老有人說他們秦國人是「秦戎」,但是他們並不是戎人。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嬴姓的祖先開始學會了牧馬。
蜚廉反周事敗之後,他的五代孫叫造父,因為給周穆王當車夫得寵,最後被封到趙城。所以就有了他們就有了「趙」這個氏,他們中的大部分子孫都居住在趙城這個地方。
替周孝王養馬的人,是造父的遠房堂兄弟子非。子非在西邊因為養馬出名,被犬戎人舉薦給了周孝王,周孝王唐他在汧水、渭水之間養馬。
可見,他養的不只是一匹,應當是養的戰馬和王駕用的馬匹。所以,後來他被周孝王批准接續嬴氏的宗廟祭祀,周天子還把秦邑賞給他做了封地。
二、秦始皇為什麼叫嬴政
看《大秦賦》的時候,彈幕老是有人在討論論秦王應該叫贏政還是趙政。其實,這是因為古代的姓氏和今天的不一樣。
在先秦時代,姓和氏基本上都是天子「賜予」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姓代表族源血統,氏代表宗室分支。但是這個姓與氏,並不是一輩子不會變的。當你犯了罪,君王隨時可以剝奪你的姓氏。
秦國的祖先第一次得到「姓」,是他們因為替國家治水和替舜帝馴養鳥獸有功,所以才被賜予了一個姓——「嬴」。從此以後好幾百年,他們一直都姓這個姓。
後來,秦國人的祖先在成湯代夏的過程中,通過「正確站隊」,一躍成為殷商幾百年的貴族,也一直用這個姓。他們替商王駕車,主持祭祀開始受到商王的重用,最後還出了一位鎮守西垂的大將軍。
據現代考證,殷商時代秦人的祖先是非常風光的。除了在商朝當貴族,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在東方建立了嬴姓小國,勢力非常龐大。不過時移世異,當商朝滅亡的時候,他們又「站錯了隊」。
蜚廉在周代商之後,逃回東方,想要發動嬴氏族人攻打周朝,事敗後「墜氏亡祖,踣其國家」。這個時候,他們就沒有資格姓嬴了。
在蜚廉五代之後,他玄孫造父才因為給周穆王駕車得了一個「趙氏」。當時可以算是趙姓,而嬴這個姓,要等到子非給周孝王養馬之後,才能得到恢復。
秦國的後代基本上後來都居住在趙城,所以有人叫嬴政、趙政,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秦始皇他們這一支屬於「子非」的後代,他的祖上和「造父」是比較遠的遠親。
造父封在趙,子非真正得到的卻是「嬴」這個姓,子非後人是嬴姓唯一的繼承者。並且這個姓是舜帝所賜,其尊貴無與倫比,所以秦始皇的族人們就改姓嬴。
另外,之所不叫秦始皇趙政,也是因為在《史記》成書時,姓氏的使用已經開始不那麼分明了。
結語
認真說起來,秦人的祖先的確替周王養過馬,而且那時他們的地位也並不好。所以在電視劇《大秦賦》中,周天子大罵秦國先祖是「養馬的家奴」,並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秦人先祖當的是馴馬的官,並不是普通馬夫。而他們最初也是五帝遠房孫女的後代,在整個殷商王朝一直都是負責祭祀的要職,並且還出了一位鎮守西垂的重臣。
在史料中,秦人的祖先似乎十分神秘,經常以半人半鳥,身懷異能的形象出現。直到周朝以後,才慢慢變成了普通人。不過變成普通人後,秦人依然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只是因為在周朝代商的戰爭中「站錯了隊」,才淪落成了奴隸。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普通人想要晉升,必須靠軍功,完全不像六國中人。
尤其是周天子這種老貴族,成天只知道端著架子,趁口舌之快,而不思進取。最後他罵完秦國,沒幾天就亡了國,連馬夫也當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