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
川報觀察記者 何浩源
黑色運動裝,身材微胖,曾經馳騁綠茵場的追風少年、被球迷親切稱為「馬兒」的馬明宇,如今已年屆五旬,頭髮有些花白,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名體育老師。
3
9月13日,濛濛細雨中,2020年四川省業餘足球聯賽縣(區)級聯賽在廣安市前鋒區拉開戰幕,馬明宇出現在了啟動儀式上。專訪中,馬明宇和川報觀察記者從業餘足球說起,談了自己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的經驗,開展業餘足球聯賽的意義,也袒露了他對中國足球未來的思考。
談業餘足球:足球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啟動儀式過後,武勝定遠風暴足球隊和廣安啟航足球隊進行了揭幕戰。記者發現,參加比賽的球員大多數都在25歲以上,甚至不少已經超過30歲,在這個年齡段已經不可能再成為職業球員,開展業餘足球聯賽的意義何在?
馬明宇認為,業餘足球聯賽意義非常重大。他說,足球事業要想獲得發展,群眾基礎非常重要,從他多年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的經驗看,很多家庭之所以願意把孩子送到足球學校踢球,都是因為父親非常喜歡足球。「所以25歲以上的業餘足球運動員雖然不能直接成為職業球員,但是他們部分有能力為足球消費,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足球的路上,也是整個足球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據統計,目前四川有60多萬業餘足球愛好者。「這太少了,四川有8000多萬人口,這個數據起碼應該突破百萬吧。」馬明宇說,開展業餘足球聯賽就是要不斷讓這個數字擴大,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把社會足球抓好了,才能促進四川乃至中國足球的發展。
在中國足壇,屬於業餘聯賽性質,但扮演著業餘聯賽進軍職業聯賽獨木橋角色的中冠聯賽,一直倍受關注。今年2月,馬明宇參與組建了四川恆耀足球俱樂部,計劃參加新賽季中冠聯賽。但由於缺乏資金支持,一度面臨危機。採訪中,馬明宇透露,四川恆耀已經更換了投資人,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可以參加新賽季中冠聯賽。
談青訓:高質量比賽太少是個大問題
2003年,馬明宇退役,此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青少年足球訓練上,希望能夠為四川乃至中國發掘好的足球苗子。 早在2002年,馬明宇參加完韓日世界盃後,就辦起了集學習、訓練、生活為一體的半專業、寄宿制全封閉的業餘足球俱樂部——明宇足球俱樂部。
如今,馬明宇表示,雖然經歷了很多波折,但明宇足球俱樂部依然存在,俱樂部現在和學校合作,讓學生全員在學校就讀,放學了再訓練。「這樣即使踢不出來,文化課也不會丟,還可以以特長生的身份考大學。」
此外,馬明宇還和其它投資人合作創辦了宇暉仁德足球俱樂部,有了14塊標準足球場和一批職業教練員。馬明宇說,現在的孩子二年級就可以練足球,還有專業教練指導進行系統訓練,這樣堅持搞下去,一定可以促進中國足球進步。
但是,在致力於青訓的過程中,馬明宇也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真正參加精英培訓的隊員的比賽太少了,每年參加全國青少年足球超級聯賽也就20場左右,距離一年參加60場高質量比賽的目標太遠。馬明宇說,說到底,還是足球人口太少,在成都這樣千萬級別人口的城市裡,也就一兩支高質量青少年足球隊。
馬明宇表示,如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可以在青少年交流比賽方面開展合作,讓兩地青少年足球隊多打一些比賽。「不過重慶高質量青少年足球隊也不多,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持之以恆地抓青訓,讓高質量球隊越來越多。」
談中國足球:不能重回專業足球體制
2002年,以馬明宇、範志毅、郝海東等球員為代表的中國足球隊打進了韓日世界盃,而當時中國隊大多數球員都是從舉國體制下的專業球隊培養出來的。近年來,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職業足球沒有搞好,還不如回到專業體制。
對此,馬明宇認為不能走倒退的老路,他說,國家隊成績不好有多方面原因,不能歸結到職業足球上面。職業足球發展好了,可以培養巨量的足球人口,這才是國家隊取得好成績的根基。「而且職業足球可能讓老百姓參與度更高,觀看高質量比賽可以愉悅身心,踢球可以鍛鍊身體,這也是發展足球的意義之一。」
在馬明宇看來,現在中國足球改革在不斷加快,制度越來越完備,投資人也越來越理性,帶來的效果就是教練員水平不斷提高,湧現出來的好「苗子」越來越多。「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相信大家能看見中國足球崛起的一天。」馬明宇說。(攝影及視頻 吳迪)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