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一年一度的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如期而至。相對一年前的首屆深圳全球招商大會攬下128個項目超5600億元計劃總投資額,今年的盛會籤約項目和預計總投資額均創新高,分別為242個、超7800億元。小政認為,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此次盛會大豐收,說明全球投資者高度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看好深圳打造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之一。
牢記囑託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攜手繪就合作共贏新畫卷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十個必須」系統總結了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對經濟特區如何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總書記提出了六大要求,其中強調要「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
深圳市委書記、「招商專員」王偉中表示,本屆大會以「海納百川圳共贏,先行示範再出發」為主題,就是要鮮明表達深圳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大家攜手在新起點、新徵程上,繪就合作共贏的新畫卷。
而在12月1日召開的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商務局局長王有明表示,未來,招商大會將一屆接一屆地辦下來,深圳有信心將它辦成全球企業家發掘新商機、每年必來深圳的投資盛會。
今年的全球招商大會,除了深圳主會場外,還在五大洲的8座城市設置海外分會場,分別是美洲的紐約、巴拿馬城,歐洲的倫敦、紐倫堡,非洲的約翰尼斯堡,亞洲的東京、新加坡,大洋洲的雪梨。這樣的布局,本身就體現了面向世界的開放。
深圳誠摯歡迎世界各國各類市場主體一起把深圳開放的大門開得更大,一起把深圳市場的蛋糕做得更大,一起把深圳發展潛力開發得更大,讓所有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都成為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國際投資者始終看好深圳
小政注意到,此次全球招商大會的參會嘉賓都是重磅級別,包括美國高通、法國賽諾菲巴斯德等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上市公司、行業領軍企業高層以及外國駐華領事、外商協會代表等。參會企業及機構近300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金融、商貿流通、數字經濟等領域。
對於此次招商大會,籤約項目和計劃總投資額均創新高,小政一直抱有非常高的預期:一方面,包括深圳在內,國內的疫情防控形勢、復工復產成效都非常理想,安全性經受住了重大考驗。另一方面,相關經濟指標顯示國際投資者一如既往看好中國、看好深圳。今年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出現了大幅萎縮,但是前十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150.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同期,深圳市實際使用外資70.55億美元。規模方面,佔全國的6.13%;增速方面,同比增長7.5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投資來源地方面,主要為中國香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截至2020年10月底,深圳市歷年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9.6萬家,累計吸收合同外資3059億美元,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05億美元。
而從大的環境看,世界銀行等權威組織普遍預計,中國是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取得正增長的。而深圳的經濟也呈現一季比一季好的發展態勢,前三季度GDP增長達到2.6%,增速居中國一線城市首位。眼光獨到、嗅覺靈敏的企業家又怎會錯過深圳。所以,小政相信,更多的好項目落戶深圳自在情理之中。
五大理由 深圳不容錯過
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選擇深圳一定是無比正確的抉擇。他給出了五大理由:
選擇深圳,就是選擇與重大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在總書記、黨中央的親切關心關懷下,從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到2019年,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正式印發;再到今年,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臺,一年一個重大利好,使深圳成為多重國家戰略的交匯之地。今年10月,在黨的十八大後,總書記第三次親臨廣東、深圳視察,親自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賦予深圳新時代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深圳經濟特區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海內外優秀企業共享發展紅利、創造新的輝煌的重大歷史機遇。
選擇深圳,就是選擇與最具活力最有韌性最為開放的市場共同成長。2019年深圳經濟總量達到2.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外貿出口額連續27年位居中國城市首位,經濟發展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汪洋大海。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市場活力不減、投資熱度不減、發展勢頭不減,深圳經濟一季好於一季,前三季度GDP增長2.6%,增速居中國一線城市首位,淨增企業16.2萬家,商事主體數和創業密度繼續保持中國城市首位,社會投資增長14.7%,民間投資增長22.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7%,銀行對小微企業普惠貸款增長37.6%。當前深圳正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先行示範者。
選擇深圳,就是選擇與創新創業創造相伴相隨。深圳是一座空氣中都充滿創新味道的城市。深圳不斷完善創新政策,實施科技計劃管理改革「22條」,頒布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科技創新《條例》、個人破產《條例》等,依法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讓科技創新更加符合科研規律、受到法律保護。深圳著力增強創新能力,近三年,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實現翻番,每年以不低於30%的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持續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鵬城實驗室、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加速建設,各類創新載體超過2600家,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4.93%,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中國城市首位,佔全國30%以上。深圳持續壯大創新產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三季度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6.3%;建成4.6萬個5G基站,在中國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正加快實施「5G+8K+AI+雲」新引擎戰略;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7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中國的一面旗幟。深圳加速健全創新生態,推進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構建起並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在中國設立首支100億元、規模最大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著力解決初創期科技企業金融支持不足的問題;實施新一輪「鵬城孔雀計劃」,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600萬人,其中科技人才超200萬人。
選擇深圳,就是選擇與一流營商環境緊密相擁。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深圳堅持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全市「一號改革工程」,出臺營商環境改革20條、重點任務清單275條等,推出500項「不見面審批」,更多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政府辦事環節和程序能減盡減,辦事時間縮到最短,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服務的「加法」,激發市場活力的「乘法」。深圳堅持「有事服務、無事不擾,服務前移、貼心周到」,絕不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指手畫腳,讓企業家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對企業遇到的困難,第一時間做到個性問題「一企一策」精準解決,共性問題出臺政策一攬子解決。面對疫情影響,我們快速出手,出臺實施「深圳惠企16條」「穩增長66條」「六穩六保54條」等措施,已為企業減稅降費超過1000億元。深圳堅持以更大力度推動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去年一次性推出30平方公裡產業空間,今年又整備了15平方公裡產業空間,還在加快打造「兩個百平方公裡級」高品質產業空間,基本實現了從「項目等空間」到「空間等項目」的歷史性轉變。只要是符合深圳產業方向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優質項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深圳堅持把法治作為最好的營商環境,嚴格執行《深圳經濟特區營商環境條例》,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選擇深圳,就是選擇與美好生活一路同行。藍天、綠地、清新空氣已成為深圳的靚麗名片。截至今年11月,全市PM2.5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經困擾我們多年的水汙染問題,經過近四年累計投入超1200億元的超常規治理,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成為城市新景象,深圳成為全國唯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副省級城市。我們始終把民生實事作為工作大事,今年1至10月,全市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已超過七成。深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今年新增中小學位7.7萬座、學前教育學位2萬座,未來五年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98萬座以上,努力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深圳高等教育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高校數量達到15所,國際國內全球排名迅速攀升。深圳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深圳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引領全國,在最新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深圳有7家醫院分別進入同類前100名,全市三級醫院達到47家,每個社區都有社康中心,「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正加快實現。深圳毫不動搖堅持「房住不炒」,出臺「2020深八條」,積極調控穩定房價,加快構建「4+2+2+2」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十三五」期間建設籌集43萬套住房,著力解決各類群體住房需求。深圳誠摯歡迎世界各國各類市場主體來深共建共享「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民生幸福標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