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野生動物,其中有一直生存至今的,比如熊貓,也有曾經存在,但是如今卻已經滅絕了的,比如曾廣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中國犀牛等。
另外,古人還用智慧創造出了龍這種不存在的生物,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然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些動物,給如今的我們帶來了極大的神秘感,比如「狽」、「彪」等,我們不清楚它們究竟是何物,也不敢確定它是否真的存在過,甚至連有沒有這種生物都不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人口中的「彪」,在如今的所有動物裡面,美洲獅有彪之稱,但是我不說大家也知道,中國人口中的彪肯定不是指美洲獅,因為在西周時已有「彪」字,而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華夏大地上的人們不太可能知道有美洲獅這種動物。
那麼彪究竟是何物呢?根據目前的民間傳說、網絡討論來看,大致有三種較多人支持的說法,一說彪是獅虎獸,一說彪是老虎一胎中多餘的虎崽,一說彪是亞洲金貓。
彪不大可能是獅虎獸
彪有可能是獅虎獸嗎?如果是的話,首先要滿足獅與虎在野生環境下能相遇,其次要能交配並產生後代,如此這般,野生的獅虎獸才可能存在,否則一切免談。
老虎起源於200多萬年前的東亞地區,大概地點就是華南虎生活的區域,後來經歷數次擴張之後,遍及亞洲大部分地區。
一般來說,大多數動物在沒有達到在當地生境中的飽和度時,是不怎麼會向周邊地區擴散的,但老虎是一種有高度移動性和顯著探索行為的貓科動物,在東亞環境中的老虎還遠遠沒有飽和時,它就已經向周邊地區探索了。
其實老虎的棲息地擴張大致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沿西南方向進入印度次大陸及東南亞地區,甚至登上了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島嶼,最終因地理隔絕演化成多個虎種;
另一個是沿西北方向進入亞洲的西南地區,但受限於高山和沙漠,沒能進入歐洲及非洲,最終止步於高加索南部及伊朗北部。從老虎的擴張腳步來看,這種貓科動物曾在亞洲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有分布。
獅子起源於非洲大陸,並在末盛冰期(大約距今2.11萬年前)擴展到了亞洲地區,非洲獅由北非出發,逐漸佔據南歐、中東,最終擴散到印度次大陸,發展成現在亞洲獅亞種。
從獅子和老虎的擴散腳步來看,它們分別往兩個相對的方向走,由東向西擴張的老虎與由西向東擴張的獅子在中亞地區上有很大的重疊,所以歷史上獅虎是能夠相遇的,滿足了能夠誕生獅虎獸的先決條件。
老虎觸及印度次大陸的時間節點是末次冰期,大約是距今1.15萬年以前,但始終沒有擴展到整個印度次大陸,因此很多人說是向東南擴張的獅群阻止了它,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從時間節點來看,準確地說應該是洞獅在更新世晚期阻止了老虎繼續向南前進,時間節點大約是距今1.17萬年以前,當時的洞獅在印度次大陸廣泛存在。
洞獅不是獅子的祖先,也不是獅子的一種,是一種史前巨型貓科動物。
再來說回老虎與獅子,它們在中亞重合的時間段大約是整個全新世期間,也就是自1.17萬年前開始至近現代,重合的區域是這個大中亞地區及西亞、印度次大陸地區。
既然老虎與獅子在野生條件下能相遇,那麼它們能不能交配並產生後代呢?根據生殖信息我們得知,獅子與老虎是不存在生殖隔離的,也就是說它們只要滿足了「野生狀態會交配」的前提,那麼誕生野生獅虎獸就不是問題了。
那麼問題來了,獅子與老虎在野生狀態下會主動交配嗎?從獅子與老虎的習性上看,我的答案更傾向於不可能。
老虎是一種獨居的動物,只有在繁殖季節雌獸與雄獸才會短暫生活在一起,等到雌虎懷孕之後,它的態度會從曖昧狀態轉變為兇猛,簡單來說就是「翻臉不認人」,主要目的就是將雄虎趕走,以保證即將出生的幼崽的安全。老虎的發情期雖然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是集中在11月份至來年的2月份,其他時間很少發情。
也就是說只有在11-2月份的時候,雌虎會散發出「雌性魅力」吸引雄虎前來。在以前,獅子與老虎的數量都非常多,同類之間完全能夠滿足需求,甚至雄虎與雄虎之間會為了爭奪交配權而大打出手,基本上是不會給雄獅任何機會的,另外,老虎交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雌虎有明顯牴觸情緒的話,這件事的成功率會大大降低,所以雌虎不大可能與雄獅產生太大的交集。
既然雌虎與雄獅交配的概率極低,那麼雌獅與雄虎交配的概率又當如何呢?其實只要了解獅子的生活習性,就知道這個概率甚至比前面的還要低一個等級。
獅子是營群居生活的貓科動物,雌獅是整個獅群的核心,它們是獅子家族中最合群的動物,只有在產子的最後幾天才會離群獨自去把「孩子」生下來,等到幼獅能自由玩耍時才將其帶回獅群共同撫養,在養育幼獅的整個期間,雌獅是不發情的,當幼獅全部長大,或者死亡之後,雌獅會快速進入發情狀態。
雄獅入主獅群之後,會將原有的幼崽全部咬死,目的就是促使雌獅發情,然後交配產生屬於自己的後代,畢竟雄獅的統治時間有限,它必須用最快的速度留下自己的後代。
從雌獅的這一特性上看,雄虎想要與雌獅交配,那麼就必須先入駐獅群,或者將所有幼獅咬死,無論是哪一個,概率都極小,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事件,所以獅子與老虎無論是哪種組合,在野生環境下都不大可能誕生獅虎獸或者虎獅獸。
另外,雖然是歷史上獅子與老虎在中亞、西亞等地區上存在較大的重合,但如果從微生境的角度出發,它們的棲息地又有區別。
獅子是群居動物,它們擅長集體捕獵,所以即便是生活在亞洲森林裡面的獅子,也更傾向於逗留在林間的開闊地帶,這些地帶是它們最主要的捕食場所和棲息地。而老虎是獨居動物,它更喜歡在草木眾多的密林裡捕獵,因為這種環境下,更方便它潛伏。
在大環境下獅虎棲息地是重合的,但在微生境上是分離的,野生環境下見面的機會也不是很大,所以誕生獅虎獸的概率就很小,而被古人們看見的概率就更加渺茫了,從這個角度出發,獅虎獸是彪的概率極小,幾乎不可能。
彪是雌虎一胎中多餘的虎崽嗎?
根據民間的傳說,彪是雌虎一胎中多餘的虎崽,這個說法可信嗎?相對於獅虎獸是彪來說,這個說法就可靠多了。
老虎一胎產仔最多7隻,平均數為3隻,但大多數情況是2隻,所以即便是在野生環境下,一胎生3隻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古人見多了2隻的老虎幼崽,有時候見到3隻的就會誤以為是多生出來的,這也不奇怪,畢竟「彪」這個字裡面的「彡」,有指老虎身上有色斑紋的意思,讀音跟「三」相同。
在老虎的每一胎裡面,都會有一個體型較大,較為強壯的個體,我們稱之為「優勢個體」,通常來說是小雄虎,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小雌虎。
優勢個體對於一窩幼崽來說很重要,它就像是裡面的老大哥一樣,當幼虎6個月大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會建立等級順序,優勢個體就會成為幼崽當中地位最高的存在,當雌虎不在的時候,優勢個體就會發揮作用,指示其他幼虎的玩耍、睡覺等行為,其他幼虎也會以它為首,十分聽從命令。
一胎中的優勢個體其實是蠻重要的,它可以獲得絕大多數的資源傾斜,享有更多的食物,有時候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比如當發生什麼變故時,雌虎往往會選擇保住優勢個體的性命,因為在野外環境下,較強壯的幼虎往往意味著有較高的生存概率。
當古人觀察到這一規律的時候,會覺得這個優勢個體比其他的小老虎都要大,且更兇猛,所以自然就認為它與眾不同,稱之為彪就不奇怪了,所以說彪並不是雌虎一胎中多餘的虎崽,倒有可能是其中的優勢個體,只是古人不知道這個概念罷了。
彪最有可能是亞洲金貓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可能性之外,彪是亞洲金貓的說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肯定,我也認為這個說法比較接近現實,或者說如果非要說哪種動物最有可能是彪?那麼就只有亞洲金貓了。
首先「彪」這個字就有老虎身上花紋的意思,而亞洲金貓就是大花臉,一眼看上去就與眾不同,加上其體重大多集中在十幾千克內,像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小老虎,古人將其誤認也不是不可能。
亞洲金貓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頭體長66-105釐米,尾長40-57釐米,平均體重12千克,比家貓大兩到三倍左右。貓科動物大多數都有著高顏值,但是亞洲金貓卻跟顏值並不沾邊,甚至說還有點醜,體毛呈黃色,背脊為深棕色,內眼角至眼眶處有一道白紋,雙頰亦有較寬的白紋,肩膀、側身和臀部有大的斑紋,所以整體看上去,亞洲金貓整臉斑斕,並不太好看的樣子。
有人可能會說了,彪還有魁梧健壯的意思,比如「彪形大漢」,就是形容身材高大、結實的男子,而亞洲金貓,即便是成體其體重也只有9-16千克,較大者也不過20千克,很難與高大、強壯聯繫在一起,如果說它是彪,難免會牽強一些。
其實這個質疑乍看之下的確很合理,但仔細想想是漏洞百出的,既然古人將亞洲金貓誤認為是沒有長大的小老虎,那麼必然會相信它之後能夠長大,甚至能長到超越一般老虎的體型。
人們將彪這種動物描繪得神乎其神,甚至到了令人害怕的地步,這裡面需要弄清楚一個事實,究竟什麼才是人類最恐懼的,是豺狼嗎?是虎豹嗎?雖然這些猛獸的確可怕,但卻是一種已知的可怕,真正令人感到恐懼的是未知,因為未知才有想像空間,當古人見到亞洲金貓時,誤以為它們是一種不一樣的小老虎,但誰也沒有見過它長大的樣子,自然而然的就會腦補,畫面感一下子就出來了。
另外,雖然目前亞洲金貓數量稀少,零散分布於亞洲東南地區,但是歷史上亞洲金貓曾遍布亞洲南部和東部大部分地區,區域涵蓋整個中國華南、西南地區,以及尼泊爾、泰國、緬甸等國家,是亞洲很常見的一種貓科動物,它們喜歡棲息在森林和巖石區域,獨居且營夜間生活,晨間和黃昏活動較為頻繁,習性與虎豹大致相同,所以古人遇見亞洲金貓的概率並不低。
針對彪是哪種動物,目前還有人說是白虎,其實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雖然控制老虎白色形狀的基因是隱性基因,雙親正常的老虎的確能夠誕生出白虎,但早在先秦星宿觀念中,就將視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獸,所以白虎這一詞彙早就出現了,人們也不可能將白虎另叫他名。
加上白虎除了毛色與普通老虎不一樣之外,其餘特徵與普通虎並沒有太大區別,即便是不知道有白虎這種說法,按照人們最直觀的取名邏輯,也會稱呼它為白虎,所以彪是白虎的可能性極微。綜合上面的所有觀點來看,我更傾向於亞洲金貓就是彪,或者是彪的原型,你們覺得如何呢?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