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口中常說的「彪」是什麼動物?為何會出現在清朝朝服之上!

2020-12-18 大咖說史

去過東北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東北話特別容易上口,而且極具特色,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而隨著這些年東北題材的電視劇火爆,有很多新的詞語也開始逐漸流行。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那一句「是不是彪!」,這句話在近幾年尤為洗腦,但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誇獎人的,而是說一個人莽撞不懂得規劃,而這個「彪」字就開始在全國流行起來了。

「彪」這個字看起來有彪悍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說彪是形容老虎身上的花紋,字分開來看就是一隻虎加上彡,彡就是指老虎身上的花紋。

可實際上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種猛獸就叫作彪,而且十分兇猛殘忍。

圖片:男子說「是不是彪!」劇照

古人起名字,有時候男孩子一般都會起猛獸的名字,希望未來孩子能夠學武有成,在戰場上堪比猛獸,比如著名史學家班固的父親就叫做班彪。

而在一些有著多個孩子的家庭,也往往會用龍虎彪豹來排位和起名字。就像是《水滸傳》祝家莊的三兄弟就叫祝龍、祝虎和祝彪。所以說在古時候,代表這種猛獸可能是真的存在的。

在一些雜談中有過一些傳說,彪這種猛獸是似虎非虎之物,而且生性兇狠,傳說老虎每次產子都會是兩隻小老虎,如果多出來一隻就會被母虎遺棄。

多出來的幼崽因為得不到餵養和照顧,就會在憤恨中變成一種憎恨老虎的奇異猛獸彪,開始變得殘忍狠毒,與其他老虎不死不休,這就是民間所傳說的「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當然這也只是民間傳說,但從這種傳說不難看出,彪是一種和老虎極其相似的動物,而且與老虎這種生物有著很深的仇恨,這也在一個方面證明了彪這種生物的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一窩「老虎」劇照

不光是民間傳說,包括一些史料中也有著關於彪的描述,說明這種野獸可能真的存在過,而不是所謂的空穴來風。根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有一位叫做裴旻的官員,在北平作龍華軍使鎮守北平。

當時野外有很多的老虎,這位裴旻比較精通騎射,弓馬也很嫻熟。有一天射殺了十一隻老虎,於是他就洋洋自得站在荒野中四處張望。

這時候過來一位老大爺看了一眼他的獵物,對裴旻說:「你這只是打的老虎,如果你碰到彪的話恐怕一隻都打不過」。

裴旻自然是不服氣的,於是就向老人家打聽彪在哪裡。老大爺就說:「從這往北三十裡路,經常有彪出沒。」然後裴旻就騎馬趕去,在一片草地裡果然看到有彪出沒。

圖片:老虎出沒劇照

雖然個頭很小但是勢頭兇猛,怒吼之下山石都紛紛滾落而下。嚇得裴旻的馬不停倒退,手裡的弓箭也掉在地上差點就沒能逃脫。從這以後裴旻非常慚愧,再也沒有射過老虎了。從這個小故事不難看出,在唐朝時彪這種生物還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且和老虎長得十分相似。

彪不僅和老虎長得十分相似,在民間傳說中性情似乎十分殘忍,據說生育了彪的母虎在需要過河的時候,一定是先將彪叼著來回搬運,因為母虎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彪殺害,只能用這種方法不停的看著彪,來防止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

「彪」這種兇猛和狠毒的貓科動物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畢竟兄弟相殘在動物的世界中也是極其少見的,說明之前的傳說不是子虛烏有,「彪」這種生物真的對老虎是深惡痛絕。

圖片:兇猛的老虎劇照

關於「彪」存在的另一個佐證出現在清朝,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會了解,清朝官員的朝服上都會刺繡一些圖案來代表官員的等級,加上頂戴花翎,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判斷出這位官員身居何職。

這種在官服大褂上的刺繡就叫做補子,文官的多是飛禽,武官的是兇猛的走獸為主。六品武官的補子繡著彪這種猛獸,也就是說,在明清時期彪這種生物還存在於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彪這種猛獸並不是人們的一種幻想。

圖片:清朝臣子身穿官服大褂劇照

綜上所述,彪這種生物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在並沒有明確的證據去證明,它是確切的哪一種生物,也沒有任何科學家找到所謂彪的蹤跡。但是如果說根據史料和民間傳說來推論的話,有一種瀕臨滅絕的生物確實和傳說中的彪大同小異。

這種生物就是在之前被世界列為瀕危物種的亞洲金貓了,亞洲金貓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叢林中,和老虎的棲息地比較接近,而且體長只有一米五左右,與幼虎極為接近,主要的食物有雞鴨鵝這種家禽。

夜間覓食的亞洲金貓,很容易被人當作發育不良的老虎或者是幼虎,亞洲金貓臉上的花紋也正是彪字中彡的意思。

圖片:看起來像老虎的的亞洲金貓資料截圖

而作為夜行獨居生物,亞洲金貓有著貓類中最為優良的聽覺系統和彈跳能力,能夠跳到老虎背上咬斷脖頸,因此也有著彪和老虎不死不休的傳聞,發達的後腿提供的爆發和彈跳,加上鋒利的獠牙,讓亞洲金貓一度成為叢林中最優秀的捕獵者,因此這種奇特的大貓又被人稱作黃虎。

亞洲金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安徽、四川、雲南等地,但由於城市的開發和過度捕獵,以及保護措施不到位,亞洲金貓已經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等我們再次關注時,亞洲金貓已經由於偷獵者的不法行為幾乎快要消失殆盡了。尤其是亞洲金貓的皮張,更是在走私市場中有著極大的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亞洲金貓現在在中國已經不足5000隻,這還是十幾年前的數據了,而中國現在僅僅只在野外發現過幾次野生的亞洲金貓。

圖片:亞洲金貓資料截圖

所以說,我們真的要愛護身邊的每一個物種,不單單是亞洲金貓,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每一種動物。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已經讓這個世界消失了很多物種,有很多動物我們只能在教科書或者傳說中看到了,所以請愛護動物,不要讓「彪」在我們這個時代變成歷史上一種猛獸的代名詞。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清朝確立統治以後,江山穩固,為何會繼續沿用了馬蹄袖?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個動作呢?清朝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以後,江山已經非常穩固,為何還要繼承馬蹄袖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一下什麼是馬蹄袖,清朝為何長期沿用馬蹄袖。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什麼是馬蹄袖。《清稗類鈔》是一部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從清人、近人的文集、筆記、札記、報章、說部中,廣搜博採,仿清人潘永因《宋稗類鈔》體例,編輯而成。
  • 武將衣服上的「彪」是何物?以老虎幼崽為食,如今已成近危物種
    ,在古代不同的臣子身著的朝服是不一樣的,按照品階的不同朝服上的圖案也就不一樣,那麼這些官員們身上的官服繡的不同種類的動物究竟是按照什麼標準來製作的呢?其他動物我們還能夠理解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東西,但五品官員身上繡的彪讓很多人都充滿疑惑,這種動物為什麼沒有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見到呢?
  • 文化講堂:你真的知道漢字「彪」的含義嗎?是老虎的兒子嗎?
    彪行大漢「彪」這個字也指老虎身上的花紋。據說,「彪」字右邊的「三撇」,就是指的老虎的花紋。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彪,虎紋也。」其實關於「彪」這種動物都是來自於傳說,越是沒見過的動物,往往我們越覺得神秘。關於「彪」這種動物在文學作品中往往出現得最多。用「彪」字往往給文章作品帶來更多神秘色彩。在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一種排在虎豹之間的神秘動物。就是指彪。有些文學作品,常常用「龍虎彪豹」來排名。彪排第三位。通過排名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彪」這種動物是種很角色。
  • 清朝文武補子有何寓意?
    清朝《大清會典》規定,皇帝的朝服一般是明黃色,但皇帝衣服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材料也各不同,顏色也並不是只有明黃色一種,如祭天和天壇祈谷時用的是藍色,日壇朝用的是紅色,月壇夕月時用的是淺藍色。清代服飾制度還規定,要與不同的冠帽如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相應,腰間都具有相應的腰帶。
  • 人們常說的「彪」是個什麼樣的動物?
    這個「彪」啊從古至今呢有幾種說法,一個呢說法就是「彪」就是老虎長翅膀,按字來說他們說這三撇是老虎的翅膀,老虎長翅膀叫彪。還有種說法呢就是三虎出一「彪」,據說母老虎生小老虎一般一胎一個到兩個,再多一個那第三個就很難餵養,所以怎麼辦呢?
  • 滿清服飾大揭秘,清朝的常服是什麼樣子的?原來這樣好看
    滿清有著各種各樣的服制。今天我們要了解越發地貼近生活的清朝服制,使用的場合也越來越民間化。一起隨小編看看吧。原來清朝的常服這樣好看呀!源流一般認為,常服是清代服飾制度之中最能體現滿洲特點的一套,在入關之前,朝服、吉服都沒有定製的時期,常服的原型應該就作為滿洲中上層的正式服裝所使用了。在崇德年間朝服被定製之後,常服雖然沒有進入官定系統之中,但是無論宮廷還是民間,常服的使用還是很頻繁。
  • 為什麼中國人口在清朝時會暴增到4億?且看這三個原因
    接下來便會發生因人口過多而發生人地比例失調、人均資源下降、流民增加等破壞社會穩定的情況,也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馬爾薩斯陷阱」。而道光時代的清朝正處於其人口的巔峰時期,馬爾薩斯陷阱還沒有展現其最具破壞性的一面(不等於說完全沒有馬爾薩斯陷阱,乾隆時期,流民現象就越來越嚴重。
  • 清代皇帝朝服 (組圖)
    ——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清代皇帝朝服之一 清代皇帝服飾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清代皇帝朝靴 清代皇帝服飾 清代男子鞋履,便服以鞋為主,公服才穿靴。靴子的材料多為黑緞,式樣初尚方頭,後又流行尖頭。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 老一輩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似虎非虎的彪,有何特殊之處?
    在東北方言中,有很多特別神奇的動物,比如大家熟知的「犢子」、「彪」等。大多數東北人只知道「彪」是彪悍的意思,殊不知,在古代確實有一種名為彪的動物。《山海經》中就曾記錄過「彪」,並言它是一種介於虎豹之間,似虎非虎的神秘動物,有何特殊之處呢?
  • 古代傳說猛獸「彪」,是什麼動物?能輕鬆獵捕老虎,全國現存3隻
    在古書《癸辛雜識》中記載:「虎生三仔,必有一彪」。意思就是老虎一胎若是生了三仔,則必定會有一隻「彪」。而彪是什麼呢?古人給出的解釋為:「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生三胎,而若是生下了第三胎,也會將其中最弱小的一隻遺棄。至於為何會遺棄掉呢?不過是因為雌虎的能力有限。雌虎若是要養活多餘的幼崽,就需要多打獵。研究人員曾經對虎群進行研究發現,一隻單身的雌虎每年需要新鮮肉食1400千克,而帶兩隻幼崽的話,雌虎每年就需要2700千克左右的肉食。
  • 明清官服所繡的彪,到底是什麼?2005年後發現過3次蹤跡
    這些官服上所繡的飛禽走獸,大多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真實的動物,而只有六品武官所繡的彪這個動物,眾說紛紜,沒有人能確定它到底是什麼。在神話傳說中,就有許多神奇的動物,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親眼見到的,有龍、鳳凰、麒麟等等,這些動物往往都是祥瑞的象徵,有著過人之處。那麼,彪到底是不是只存在與傳說中呢?
  • 面積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咋丟的?清朝:防漢人白送的!
    由於外東北當時幾乎沒有駐軍,沒有建立像樣的行政機構,甚至沒有多少人口,所以被沙俄輕鬆割走,如同拾芥。實際上,清朝在東北北部的空虛,正是後金崛起過程中大規模遷徙野人女真各部人口,後來乾隆朝為了彌補軍事力量衰退又廣泛徵發索倫等部為兵的結果。
  • 清朝的人口出現爆炸式增長,真的是玉米、土豆的功勞嗎?
    如果再攤上像蒙古人這樣治理天下隨心所欲的統治者、自元世祖忽必烈之後就再也不肯統計人口,我們也拿他們沒有什麼辦法……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歷代人口統計數據,不僅可能是失真的,而且在事實上也是缺失和不連貫的。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數據不僅參考價值大打折扣,有時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誤導。戶籍人口和實際人口是兩回事,可能早在兩宋之前中國的人口就已經「破億」。
  • 清朝皇帝帽子前沿的標誌是什麼?權力的地位,加持宗教的力量
    《大清會典圖》中記載:「皇帝夏朝冠,前綴金佛飾東珠十五」。金佛是金佛牌中間的小人,有人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為何佛陀的形象會出現在滿清皇帝的帽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因為佛陀有吉祥如意,萬事順遂的寓意,清人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祝福皇帝安康。但實際上,這可能與清代皇帝的另一重身份有關。
  • 關於「彪」的猜想,它有可能是哪種動物?獅虎獸還是金貓?
    虎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人口中的「彪」,在如今的所有動物裡面,美洲獅有彪之稱,但是我不說大家也知道,中國人口中的彪肯定不是指美洲獅,因為在西周時已有「彪」字,而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華夏大地上的人們不太可能知道有美洲獅這種動物
  • 古代猛獸「彪」是什麼動物?能殺死老虎,2005年後我國只拍到3次
    人類與動物應保持和平 在古老的思想當中,天地或者說大自然是無所不能的,道家提倡我們要順應自然法則,而人類對於天地鬼神更是無比尊崇。在這樣的思想觀念下,人類與動物大多保持著一個和平的狀態,雖然古代皇家可能每年都會有一場秋獮,但是他們同樣會保證動物的繁衍生息,畢竟只有這樣,萬事萬物才能夠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 清朝入關以後,春秋沿用到明朝的笏板,為何被全面廢除?
    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清朝入關以後,從春秋時代一直沿用到明朝的笏板,被徹底廢除。那麼,清朝為何要廢除笏板呢?其實,笏板屬於中原王朝服飾、禮儀制度的一部分。清朝入關以後,自然沒有採用。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塊小金牌?
    在很多清宮劇當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樣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塊小金牌。那麼,這塊小金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是有特殊的意義,還是只是為了美觀呢?古代帝王,因為身份尊貴,穿衣服飾必須彰顯帝王威嚴。清朝自入關以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
  • 乾隆朝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為何清朝卻開始衰退
    而清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既沒宦官幹政,也無外戚幹政。特別是乾隆朝,在康熙和雍正兩大有為君王的治理後,乾隆接手的清朝,可以說是政治清明。頂多在乾隆晚年的時候,出了個權臣和珅。
  • 古語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似虎非虎的彪,很可能是這種動物
    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按照字面意思來看,一般母虎生子,但凡是生出來三隻,其中就有一隻是彪。從「彪」字的組成來看,虎字旁加三撇,意思為「三虎」。顧名思義,這個彪,是老虎三兄弟之中的老三。那為何說老三似虎非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