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詩:我在他鄉,思念故裡

2020-12-22 騰訊網

詩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珠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時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了豐富的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是殷商西周交替之際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反過來也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地位崇高,影響深遠。

每一首詩歌,都有它的靈魂,也就是它的主題,它蘊含著獨有的思想感情,或是愛國忠君,或是懷才不遇,或是男女相思,或是歡樂喜悅,或是憂愁苦悶,或是豪邁奔放......細細讀來,仿佛是穿越了千百年的時光歲月,看到早已成為塵埃的種種場景,讓人心有所感,深有所思,今天,就來說一說《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我在他鄉,思念故裡。

這首詩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採薇》,全詩為: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首詩是一首戍卒返鄉詩,描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情景:寒冬時節,陰雨霏霏,雪花飄飄,一位解甲退役的戍卒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戍卒望著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思念家鄉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

所以,這首詩便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回鄉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它的主題是嚴肅的,唱出了從軍將士的艱辛戰爭生活和思歸想家的情懷。

全詩篇幅較長,一共有六章,每一章八句,詩歌以以採薇起興,運用重疊的句式和比興的手法,前五章著重描寫了保衛邊疆、徵戰殺敵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想家的情緒以及久久不能回家的原因,從中既透露出了士兵禦敵勝利的喜悅,也有感慨徵戰帶來的艱苦,流露出了期望和平的心緒,第六章則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尤其是頭四句,描寫了當年出徵之時和此日生還時刻兩種截然不同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被認為是《詩經》中最有名的詩句之一,感人至深。

整首詩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前三章,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採薇採薇」,以此來引起下文,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覆表達了戍卒遠離家鄉、久久不能歸家的悽苦心情。一開始,便展示了一幅悽涼的戍邊生活畫面,「薇亦作止」,寫的是春天薇菜剛剛綻放出翠綠的芽尖,「薇亦柔止」,寫的是夏天,薇菜肥嫩的葉片,「薇亦剛止」,寫的是秋天,薇菜的根莖又粗又硬,將要老去。從春天到秋天,薇菜由嫩而老,時光無情的流逝;守護邊疆的戰士思念故裡,從春到秋,一年很快就要過去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呢?薇菜不是什麼山珍海味,是一種普普通通的野菜,而將士們以這種野菜為食,也由此可見他們的生活之艱苦。

第二部分為第四章跟第五章,描寫的是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全篇的氣勢為之一振,詩的情感基調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為昂揚的戰鬥之情,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鬥,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衝鋒陷陣,畫面何等恢宏而壯烈,因為夷族的侵犯,邊關形勢的惡劣,戰士們嚴陣以待,這也是將士久久不能歸家的原因。

在殘酷的戰爭之中,誰也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死生可能就在一瞬間,對於遙不可及的故鄉,每一位戰士,都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思念,但這些陰暗的色調在雄俊高大的戰馬,威風凜凜的將軍,華貴的弓箭,齊整的戰車的描寫中被衝淡了,洋溢著的是一種報效國家,不惜血酒疆場的豪放情懷。因為當他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時候,身後承載著的正是他們思念中的溫暖美麗的家園。

最後一章也是最後一部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被後人譽為是《詩經》中最好的句子,既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有著悲喜交集的故事,仿佛是一個人生命的寓言,誰在那個春光爛漫的春天裡,在楊柳依依中送別我?在大雪飄飛萬物靜謐的冬季,又是誰在返程的盡頭等我?一股纏綿、深邃、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雋永,回味無窮。

在這一首詩裡,有著太過深沉的情懷,思念家鄉,報效國家,豪放與蒼涼,自豪與傷悲,種種和諧的交織在一起,奏響的是真實的生命樂章。別離時是楊柳春光,回歸時是漫天飛雪,季節交替,時光流逝,我們離去又歸來,在這來去之間,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沒有誰能給出答案,只有漫天的飛雪中,一個經歷了殘酷戰爭、飽受思鄉之苦的又飢又渴的孤獨戍卒的身影,步履蹣跚,戰戰兢兢地走向未知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詩經》中最相思的一首詩:思念是一種病,除了你,無藥可醫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是電視劇《西遊記後傳》的片尾曲《相思》中的一句歌詞,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歌詞,寫出了一種相思的無望跟悲傷,也想做一個收放自如的瀟灑之人阿,不會想起那些飽含著相思情誼的古詩詞,不會再在心底心心念念著某一個人,也可知不管時空人世如何變化,相思這種感情永存世間。秋風清,秋月明。
  • 遠嫁的女子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感動了世人2000年
    故鄉,是每個遠在他鄉的遊子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鄉,承載著每一位遊子心中最深厚的情感。對於遠嫁他鄉的女子來說,亦是如此。兩千年前有一位遠嫁他鄉的女子,按捺不住自己對故土的思念,寫下一首最美的思鄉之作。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出宿於幹,飲餞於言。載脂載舝(xia),還車言邁。遄臻於衛,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譯文:那眼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斷,將滔滔的泉水注入淇水之中。我沒有一天不在思念衛國,我只能和同來的姐妹們,一起談論家鄉,(聊解對家鄉的思念)。
  • 白居易一首20字小詩,溫暖親切,誰又讀懂了詩中的思念
    回憶是光陰留下的故事,是歲月走過的聲音,是上帝跌落人間的最美麗的失誤。人生進入暮年,一切回憶變得彌足珍貴,曾經在生命中走過的一個個身影,都倍感親切。白居易的晚年是在洛陽度過的,除了和洛陽權貴、社會名流的交往讓他稍稍感到安慰以外,也會時時想起遠在他鄉的老友。他想起了劉十九。劉十九是劉禹錫的堂兄,名叫劉禹銅。那一天,洛陽城已經是隆冬臘月。
  • 《詩經》中最純粹的一首愛情詩:我愛你,只是因為愛你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一共311篇詩歌,因此又被稱為《詩三百》,《詩經》的內容極為豐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反映了勞動與愛情、壓迫與反抗、戰爭與徭役、風俗與婚姻,甚至天象地貌、動植物等各方各面,成為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 《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在說理論證時,經常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增強說服力,到了西漢時期,《詩經》被正式尊為儒家經典,成為《五經》之一。在眾多詩詞中,除了寫景山水愛國之外,愛情也一直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作為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纏綿悱惻,感人至深,流傳甚廣,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沒有佔據狂亂,沒有自私狹隘,有的只是一腔喜愛跟思念,是對心上姑娘的祈盼跟祝願,讓人明白,原來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 《詩經》中最傷感的一首詩:無論我多想你,你都不會再回到我身邊
    「思念」,是詩歌中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是人世間一種永恆的情感。想來你每年也應該是十分想念我吧,在每個清冷的月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詩中首句,也是廣為人知的一句,堪稱「點睛之筆」,也點明了這是一首悼亡詞。蘇東坡19歲時娶了16歲的王弗為妻,婚後二人相敬如賓,恩愛幸福,可惜僅過了11年,27歲的王弗便離開了人世,這對蘇軾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 《詩經》中生僻字最多的一首詩,鏗鏘有力,剛柔並濟,不可不讀
    提起《詩經》,大家在讚嘆其言語精煉,意境優美,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卓越非凡的同時,也難免會有一絲感嘆——《詩經》中的生僻字太多了,讓我們這些現代人往往很難順順噹噹的讀下去,隨便哪首詩中,都難免有幾個生僻字,這些生僻字就像攔路虎,阻擋了很多小夥伴讀《詩經》的興致。
  • 詩經中最經典的一首詩,詩中的名句人盡皆知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305篇詩歌,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的笙詩六篇,有人認為這六篇本身是曲譜。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他心中即使覺得委屈,也不能說,所以在詩中,只是把一切罪過歸結到自己身上。詩中寫道,聖主的光輝潤澤萬物,而我因為愚昧不明事理而犯下過錯。言下之意,聖上是寬大的,我是咎由自取的2.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 晏殊最悽美的一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清明的悲涼
    北宋的詩人晏殊,也曾經在清明的時候,寫下了一首七律,這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詩人在清明這天的悲涼。寓意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自從你走後,我就在無窮無盡的寂寞傷感中,靠著喝酒打發一天又一天的時光;眼前悽涼的寒食節,讓我更加思念你的倩影,更加懷念我們的過往。我想寫封信給你,卻不知道該寄到哪裡去;隔著層層山,隔著條條河,這封信怎麼才能到你的手中?晏殊的文風以含蓄婉麗著稱,他的詞言語清麗,聲調和諧。在這首七言律詩中,晏殊依然展現出自己的這一特點。
  • 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豳風·七月》
    《豳風·七月》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這首詩反映了周代早期的農業生產情況和日常生活情況,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一首傑出的敘事兼抒情的名詩。古人的智慧都是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比如二十四節氣等。這首詩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 王勃在他鄉遇到故人,當真是兩眼淚汪汪,寫下一首詩更是感人肺腑
    初唐詩人王勃在他鄉遇到知己好友,寫下一首令人感動的《他鄉敘興》,道盡了喜悅之情,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當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道盡了思鄉之苦。整首詩也是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王勃以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喜悅之中還是有讓人感慨萬千。即使是遇到了老鄉,那種思鄉之苦更加深沉。
  • 帶著鄉愁奮鬥在他鄉,故土是一幅畫,故土是一首詩
    帶著鄉愁奮鬥在他鄉,故土是一幅畫,故土是一首詩。我思念故鄉的那條山路,蜿蜒曲折。無論你身在何處,都能憑藉一抹溫馨的氣息,讓一顆疲憊的心回歸故裡,找到那一種久違的感動,投到故鄉溫暖的懷抱裡。那一聲聲喊著我乳名的呼喚,總能喚醒我心底那一絲絲柔軟,那帶著泥土氣息的話語,是你走遍萬水千山也尋不到的最妥帖的安暖。帶著鄉愁,帶著對故鄉的捲簾,踏上背井離鄉的奮鬥歷程,人到不惑之年,依舊竭盡全力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是為父母,為子女,為家鄉的一片情,記憶不斷有畫面湧現在腦海裡。
  • 《詩經》中最大氣的一首詩:我要選一位淑女,與我一同輔佐君王
    在愛情婚姻中,另一半的忠誠跟獨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全感,大概是所有女子都想要的。而今天要說的,則恰恰是與之相反的一首詩,也是《詩經》中最讓女子糾結的一首詩,因為她必須要給丈夫再找一個老婆,不僅要與她人分享丈夫,而且還要自己親自尋找,有什麼比這讓人更加揪心的呢?那這又是一首什麼詩呢?
  • 漂泊在外思念故鄉,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他鄉之人每逢佳節總會更加思念故鄉,又是一年歲末,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歸家的人們愈發多了起來,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在盼望著回家,漂泊在外的離愁和思念令人輾轉難眠,古人亦是如此。唐代有位詩人在客居他鄉時寫下了一首經典古詩,站在渡口邊望著明月和江水有感而發,將遠離故鄉的遊子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起來品讀這份離愁與人生。
  • 唐才子思念家鄉一首詩,背井離鄉外出打拼,皆是艱辛令人同情不已
    現如今因為時代在發展,有很多節日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已經銷聲匿跡,唯有春節、端午這樣的節日在人們的心中始終屹立不倒。只要時間一到,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想方設法的回到家鄉去和家人團聚,包餃子、吃湯圓、吃粽子、吃月餅,共享著團聚的時刻。
  • 這是李清照唯一的一首悼亡詞,思念之情連綿不絕,道盡人生孤寂
    悼亡詞是詩歌中常見的題材,大多數是男子思念亡妻所作,《詩經·邶風·綠衣》是中國文學史上傳世最早的悼亡詩: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悽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 《詩經》中適合孩子閱讀的20首詩
    《詩經》中有三百餘首詩,如果您想讓孩子讀讀《詩經》,那麼從哪幾首詩開始好呢?我向您推薦下面20首詩。1.燕燕推薦理由 一首深情的送別詩,可稱得上「中國送別詩之祖」名句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11.七月推薦理由 這首詩把平凡,把生活的不易,融入大自然的節奏之中,寫出了天地之間的美好與和諧。它是《詩經》中最長的詩,寫的卻是中國人最平凡的事,並把平凡寫得很美,很有詩意,很有文化氣息。《七月》亦是一首難以超越的經典。
  • 詩經中最肉麻的一首詩,「少女懷春」便出自此詩,女生讀都會臉紅
    而說到愛情詩,還得說《詩經》,《詩經》中的《關雎》、《蒹葭》、《子衿》可謂是愛情詩的鼻祖。 愛情詩中讓人看著臉紅的句子 而在愛情詩中,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存在,它們讀起來會讓人臉紅,甚至很多女生都不好意思讀。它們有點像是閨中的詩詞,比如李清照《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中"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 詩經《終風》:一首別開生面的怨情詩
    讀《詩經》,很多篇章會有一種歌唱的感覺,這就是中國詩歌的音樂特質,而這種音樂特質,恰恰是源於《詩經》。中國文學的發展史上,詩和音樂的密切關係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雅樂、清樂和燕樂。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詩經》時代,以樂而從詩,就是「雅樂階段」。漢樂府時期,採詩入樂,便為「清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