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是我的一個好姐妹,今年參加了省考,沒過;後來又陸陸續續參加了好幾個重要考試,結果成績都不太理想。她便開始害怕,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她說:「一想到你們都工作的工作,結婚的結婚,而我什麼都沒有,就感覺自己很失敗。」
其實,曉曉才是我們幾個要好朋友中最拔尖的姑娘。大學畢業後,她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回老家考公務員,卻跨專業考上了985大學的研究生。兩年後,她拒絕了留校任教的好機會,選擇了一家剛起步的動漫公司去上班。這幾年,她在公司也幹得不錯,老闆很賞識她,要不是今年疫情影響,公司準備搬到距離市區幾十公裡偏僻郊區,曉曉可能也不會想著換工作。
她一邊上班,一邊複習,本就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考的,沒考過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曉曉依然感覺很失落,她覺得自己不僅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和上千元的報名費,還猶猶豫豫錯過了很多機會。
「如果當時我留校就好了,或許現在就不會這麼慘了,你們說是不是?」曉曉在問我,也是在問自己。
似乎覺得這句話特別熟悉,好像在哪兒聽到過?不對,好像我自己也說過同樣的話。
大概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吧,和朋友們聊著天,時常提起過去,說著「如果當時……」細數著一路走來的諸多遺憾。可是,我們又沒有哆啦A夢的時光機,不能穿越到過去,也無法挽回過往的遺憾。
後來,曉曉說,她現在就想考個公務員,或者找一份穩定像樣的工作,然後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結婚生子,安穩生活。這讓我想到前幾天刷微博時看到一段話:「年輕的時候背著行囊頭也不回地離開家,後來最渴望的也是每年拖著行李回家的那幾天。」是啊,人本身就是個矛盾體,就算是相同的境遇,十年前和十年後的我們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一段屬於遺憾的時光,我們總是披星戴月行色匆匆,出沒在孤獨難熬的夜晚,一邊追求著故事的圓滿,一邊又在缺憾中妥協。「如果當時……」那些假設就像是一場沒做完的美夢,在未來漫長的日子裡,成為人生中獨一無二的體會。
所以,比起時不時地為過去而遺憾,也許我們更應該時常提醒自己,忠於內心,活得盡興。來不及的可以等待,沒做好的可以重來,一切都沒關係。接受遺憾,接受過往,接受未曾擁有,接受孑然一身,接受現在的自己,勇敢地生活。
投稿郵箱:
ydfanxing2020@163.com
文丨柴小豔
誦讀丨馬星
音頻後期丨宋聿可
編輯丨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