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我們生活中的東西來自於歷史的延續和創造,而西安便是這樣一個創造我中華文明與歷史並且正在延續輝煌的一座古都。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裡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蹟,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
在歷史的長河中,西安以其優厚的地理條件和各方面的原因,贏得了很多王朝統治者的青睞,因此有許多朝代都把都城定在西安。那麼,到底西安是哪些朝代的都城呢?為什麼又被稱為十三朝古都?讓我們一起來走近西安,聽一聽它的過去的故事。
西安,古稱長安,這個千年古都與義大利羅馬、希臘雅典、埃及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說起西安,大部分人都會想起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先後都在這裡建都,它作為都城時間長達1140年。
如果穿越歷史的長河回看,西安的建城史真的是從周文王時代的豐京開始的嗎?
之前,確實沒有歷史證據,包括文字記載能證明西安有比豐京更早的城市。然而,隨著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的最近考古發現,可以表明——西安市的建城史、建都史或可提前至5500多年前的廟底溝時期。
楊官寨遺址位於涇水與渭水交匯處西北約4公裡的涇河北岸,是陝西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
2015年至2016年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楊官寨遺址環壕外圍進行針對性考古發掘時,發現墓葬182座,之後進一步發掘,至今已發現廟底溝時期墓葬339座,考古隊推測此地總共大約2000多座該種墓葬。
所謂廟底溝時期,亦即仰韶文化中期,比之龍山文化更早,大約距今6000年至4000年。
中國意為中央之國,中國的中心之點或叫大地原點就在西安,難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傑作阿房宮,在驪山建造了規模巨大、埋藏極為豐富的歷史寶庫秦始皇陵,在漢唐時期,西安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東有羅馬,西有長安」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的寫照。至今,西安與世界名城雅典、開羅、羅馬齊名,同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無愧於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浩瀚的文物古蹟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
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蹟,明代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
市內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遊區內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等馳名中外的景點。
自然景觀峭拔險峻,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臺、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西安,不僅僅他的城牆上爬滿了歷史的腳印,這裡更是寫儘儘了天下所有的詩篇。
有人說過長安是詩人的天地,而西安是詩歌的天地,有詩就是長安,有了詩歌才成為西安。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一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不衰。它的產生,繁榮和發展,是與歷史名城長安分不開的。提起長安,不由會聯繫到群星般燦爛的名字,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白居易,柳宗元,司馬遷等等詩人,和他們輝煌的詩章。
提起長安,不由會聯繫到大唐盛世,聯繫到那個時代的詩人的榮耀。的確那是一個能誕生偉大的詩的時代,詩人又獲得了空前榮譽的時代。一個寫詩的人,能生在那個時代的長安,無疑是幸福的,也是自豪「長相思,在長安」。的確長安是詩人們生活的地方,長安留下了詩人們的足跡,歷史上有有關長安的名篇佳作多不勝多。
今天,當你站在西安的多處歷史文化遺址前,我們的靈魂一直在與歷史的風雲呼應著,糾纏著。兵馬俑的雄奇壯觀,半坡遺址的訪祖喟嘆,華清池的脂粉豔歌,西安小吃的地域風情等,都在遊人的心中留下永遠的歷史懷想。
當年柯林頓訪華時曾經駐足西安他曾經說過:「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了解這個民族從哪裡來,確實西安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滄桑。」對於西安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城市而言,不管是今天還是過去的「長安」當遊人一踏入西安古都,就能受到詩的薰陶,立時感受到巨大的文化震撼和豐厚的歷史文化蘊涵。
同時也能感到歷史的印記在這裡一直在蔓延,西安就是一本寫不完的歷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