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鍾國斌
蘋果汽車要來了!某媒體援引臺灣製造商未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話稱,蘋果公司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至少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兩年,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該消息一出,立馬衝上微博熱搜。有網友認為,特斯拉的對手來了。
據媒體報導稱,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將相關業者列入首批供應鏈。
據悉,蘋果目前正在對全新的汽車產品進行測試,據稱蘋果在加州已經秘密上路測試了數十輛原型車。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祺此前預測,蘋果將為消費者帶來L4或L5全自動駕駛,Apple Car可能會在2023-2025年間問世。該車型將成為下一個蘋果明星產品,因為蘋果在軟硬體及服務整合上有巨大優勢。
截至目前,對於這個項目的進展及相關細節,蘋果官方未做出過多的透露。
這些年來,蘋果造車的消息一直不斷。
據相關報導,蘋果早在數年前就啟動了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項目——泰坦計劃,並在市場上招兵買馬。
2018年10月,前特斯拉三號人物、負責整車研發和製造的高級副總裁道格·菲爾德更新了自己LinkedIn的身份信息:蘋果公司SpecialProjectsGroup(簡稱SPG)的副總裁。
道格·菲爾德加入蘋果,終於讓蘋果的汽車業務以SPG的形式正式走上臺前。
有媒體統計了前幾年蘋果挖來的高管名單。
Alexander Hitzinger,蘋果SPG產品設計負責人。此前是保時捷919的技術總監。
Aindrea Campbell,蘋果SPG車身設計總監。此前是福特車身結構和輕量化專家,在福特負責全球銷量最大的車型F-150的鋁車身和創新材料應用。
Steve Kenner,蘋果SPG產品集成總監。此前是福特安全辦公室全球總監。
Chris Porritt,蘋果SPG產品開發管理者。此前是特斯拉副總裁,做了兩年的工程研發。
Huibert Mees,蘋果SPG底盤設計總監。原特斯拉底盤工程總監。
由此可見,蘋果的汽車業務,已經網羅了行業最頂級的人才,而且涵蓋汽車設計、研發、製造全產品周期。
除了挖人,蘋果在申請各種「黑科技」專利方面也動作頻仍。12月9日,DigiTimes報導稱,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
今年5月份,有媒體爆出蘋果申請了兩項專利。一項是「可拆卸面板組件」,主要應用於汽車的天窗部分。另一項專利名為「顯示器的外觀集成」。
目前蘋果公司已公布近70個汽車專利,除了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汽車智能化相關專利外,還包括電機、懸掛系統、燈光、車窗玻璃加熱、車輛導航等。
此前有消息稱,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團隊已經被轉移到該公司人工智慧部門之下。蘋果目前仍然在考慮是自己造車,還是推出售後市場兼容套件,或是與第三方汽車製造商合作,使其車輛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雖然目前蘋果尚未公開承認正在開發Apple Car,但市場認為一切皆有可能,並且科技巨頭的入局,勢必會成為特斯拉強勁競爭對手,並對特斯拉造成一定的衝擊。
恰好自21日起,特斯拉正式納入標普500指數,但特斯拉股價跌超6%,而蘋果股價則漲超1%。
今年以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股持續上漲,其中,特斯拉總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超越了所有傳統車企市值之和。
作為消費電子界的標杆,蘋果對汽車的認知也與其他巨頭不盡相同:汽車或許是未來唯一一個比手機更大、更複雜但更具潛力的消費品市場。
對於蘋果造車,資深業內人士認為,造好汽車和造好手機是兩回事。因為,同樣的零部件要實現同樣的功能在汽車上要達到車規級水準,這就對各個部件的穩定性、適應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蘋果具有設計優勢、人機互動優勢、軟體優勢和品牌優勢等,但蘋果能否顛覆現有的汽車製造格局還不能確定。
蘋果的「Apple Car」的任何舉動都足夠吸引眼球,「Apple Car」何時上市,是否會成為一款未來車,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