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特斯拉盤中一度跌超4%,之後震蕩回升,尾盤收跌1.46%。自周一蘋果被供應商爆出將製造自己的電動車的消息後,特斯拉也受到了波及,股價一改往日暴漲趨勢,周一大跌6.5%,連續兩日股價都有所回調。
與此前的高光相比,特斯拉近兩日受到的衝擊明顯。
納入標普500 兩天市值蒸發3400億元
特斯拉今年以來,穩坐全球電動車之王的寶座,更是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關注焦點。
今年一年時間,特斯拉已怒漲53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5萬億元,股價更是上漲超700%。
同時,根據路孚特統計,過去12個月期間,特斯拉股票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值180億美元,是美國成交值最高的個股,遠超名列第二的蘋果平均日成交值140億美元,成為了資本市場爭議和關注度最大的投資個股。
而在11月16日晚,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宣布,特斯拉將於12月21日(星期一)交易前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特斯拉也由此成為史上納入標普500時市值最高的公司,在該指數中的權重超過1%。
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17日漲幅達8.2%。自消息宣布至12月21日的一個月中,特斯拉累計上漲近60%。而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前夕,特斯拉亦是放量大漲,12月18日的漲幅達6%,勢頭銳不可當。
不過從18日的換手率也可以看出,當日換手率明顯陡增,成交金額高達1510億美元,成為了特斯拉上市以來最高的「天價交易額」。
由此可見,特斯拉正式被納入標普的第一日,其股價暴跌超6%亦是受到了此前一個月投機者炒作「標普指數概念」的巨大影響。
據路孚特數據,當日標普500指數下跌0.4%,其中0.1個百分點的跌幅來自特斯拉。
此外,當前特斯拉的市值已超過汽車巨頭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及標緻九大車企之和,然而從今年銷量上看,特斯拉的佔比卻不到全球汽車總銷量的1%,因此特斯拉飆漲的股價和高估值中必然存在一定泡沫,股價回調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特斯拉近兩日的大跌除了造車新勢力板塊估值的回調和投機者的影響外,另一重大因素是來自蘋果造車的威脅。
蘋果跨界威脅特斯拉
近日,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不斷傳出。昨日,據路透社報導,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並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其中可能包含該公司自己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
報導顯示,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通過省略裝電池材料的包裝和模塊,來增大單體電池的體積,並釋放電池組內部的空間。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
而這項技術,明顯針對當前各造車新勢力在續航等實用性上的問題而推出的。
此外,據蘋果供應商透露,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將在明年第三季度的9月發布,比原先規劃至少提前了兩年,數款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秘密上路測試。
同時蘋果近期積極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要求備貨,並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當前一眾供應商已陸續接到試樣訂單或開始小量出貨,預料出貨量將在2022年全面爆發。
受此消息影響,蘋果的股價已連漲兩日,周二更是一度大漲5%,隨後漲幅收窄,截至收盤上漲2.85%。同時,蘋果亦帶動了美股雷射雷達等相關供應鏈的大漲,今日A股和港股的蘋果概念也受此影響也漲勢迅猛。
雖然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蘋果造車的消息就會傳出,但是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這次是來真的了。
此前百度、華為等巨頭也接二連三傳出將要造車的消息,但從未對特斯拉有過影響,為何本次蘋果造車會造成如此強大的震動呢?
原因之一是蘋果強大的資金和系統生態足以威脅到特斯拉。雖然蘋果在造車方面經驗不足,但在軟體端卻長期深度布局。自2017年起就專注自主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近幾年持續推動測試落地。
當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數據顯示蘋果今年在自動駕駛研發上已投入了190億美元,佔全球總投入比例超1/5。
此外,關於汽車領域的專利也從未放鬆,今年以來,蘋果在汽車領域獲得了近40項新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多方面,疊加蘋果自身強大的IOS系統的生態基礎,在軟體端蘋果的優勢已足以對特斯拉構成強大的威脅。
其次,在硬體端,蘋果選擇的供應鏈製造商也主要採用了特斯拉已成體系的專業供應商,長期合作的富士康也專門打造了MIH電動車平臺聯盟平臺,支撐後續蘋果造車的需求。
因此,綜合來看,蘋果本次跨界造車勢必將對特斯拉產生嚴重威脅。
不過,汽車行業是比當前科技產業更加龐大的產業鏈,雖增長空間和市場有無限可能,但任憑誰入局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機遇。特斯拉是經過了近20年的積累才在硬體軟體都逐漸完善,實現量產。
當前科技巨頭們軟體端優勢強大,但硬體支撐不足,上下遊產業鏈和相關技術仍有待搭建和完善。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雖然硬體基礎強大,但科技端薄弱。
在此情況下,蘋果是唯一可以和特斯拉在生態資金和量產方面都能匹敵的公司。但鑑於此前蘋果發展了7年的apple car每年進展都充滿波折,可以預見這次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而自蘋果造車消息傳出,市場上對特斯拉看空和看多的勢力就不斷湧現打架。蘋果親自下場造車已經成為沽空特斯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看多者則從特斯拉已登頂全球車企第一的行業地位和搭建的生態技術看,特斯拉仍不容撼動,發展空間巨大。
不管怎麼看,隨著蘋果造車詳細信息的不斷公開,蘋果造車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特斯拉也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面對新能源智能化汽車這片巨大的行業藍海和變數不斷的行業格局,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是永遠的贏家。
特斯拉創造的新能源生態格局,正在面臨二次顛覆和挑戰,而蘋果的入局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怎樣的顛覆和創新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