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也造車了,特斯拉還挺得住嗎?

2020-12-26 騰訊網

昨晚,特斯拉盤中一度跌超4%,之後震蕩回升,尾盤收跌1.46%。自周一蘋果被供應商爆出將製造自己的電動車的消息後,特斯拉也受到了波及,股價一改往日暴漲趨勢,周一大跌6.5%,連續兩日股價都有所回調。

與此前的高光相比,特斯拉近兩日受到的衝擊明顯。

納入標普500 兩天市值蒸發3400億元

特斯拉今年以來,穩坐全球電動車之王的寶座,更是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關注焦點。

今年一年時間,特斯拉已怒漲53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5萬億元,股價更是上漲超700%。

同時,根據路孚特統計,過去12個月期間,特斯拉股票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值180億美元,是美國成交值最高的個股,遠超名列第二的蘋果平均日成交值140億美元,成為了資本市場爭議和關注度最大的投資個股。

而在11月16日晚,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宣布,特斯拉將於12月21日(星期一)交易前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特斯拉也由此成為史上納入標普500時市值最高的公司,在該指數中的權重超過1%。

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17日漲幅達8.2%。自消息宣布至12月21日的一個月中,特斯拉累計上漲近60%。而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前夕,特斯拉亦是放量大漲,12月18日的漲幅達6%,勢頭銳不可當。

不過從18日的換手率也可以看出,當日換手率明顯陡增,成交金額高達1510億美元,成為了特斯拉上市以來最高的「天價交易額」。

由此可見,特斯拉正式被納入標普的第一日,其股價暴跌超6%亦是受到了此前一個月投機者炒作「標普指數概念」的巨大影響。

據路孚特數據,當日標普500指數下跌0.4%,其中0.1個百分點的跌幅來自特斯拉。

此外,當前特斯拉的市值已超過汽車巨頭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及標緻九大車企之和,然而從今年銷量上看,特斯拉的佔比卻不到全球汽車總銷量的1%,因此特斯拉飆漲的股價和高估值中必然存在一定泡沫,股價回調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特斯拉近兩日的大跌除了造車新勢力板塊估值的回調和投機者的影響外,另一重大因素是來自蘋果造車的威脅。

蘋果跨界威脅特斯拉

近日,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不斷傳出。昨日,據路透社報導,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並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其中可能包含該公司自己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

報導顯示,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通過省略裝電池材料的包裝和模塊,來增大單體電池的體積,並釋放電池組內部的空間。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

而這項技術,明顯針對當前各造車新勢力在續航等實用性上的問題而推出的。

此外,據蘋果供應商透露,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將在明年第三季度的9月發布,比原先規劃至少提前了兩年,數款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秘密上路測試。

同時蘋果近期積極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要求備貨,並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當前一眾供應商已陸續接到試樣訂單或開始小量出貨,預料出貨量將在2022年全面爆發。

受此消息影響,蘋果的股價已連漲兩日,周二更是一度大漲5%,隨後漲幅收窄,截至收盤上漲2.85%。同時,蘋果亦帶動了美股雷射雷達等相關供應鏈的大漲,今日A股和港股的蘋果概念也受此影響也漲勢迅猛。

雖然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蘋果造車的消息就會傳出,但是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這次是來真的了。

此前百度、華為等巨頭也接二連三傳出將要造車的消息,但從未對特斯拉有過影響,為何本次蘋果造車會造成如此強大的震動呢?

原因之一是蘋果強大的資金和系統生態足以威脅到特斯拉。雖然蘋果在造車方面經驗不足,但在軟體端卻長期深度布局。自2017年起就專注自主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近幾年持續推動測試落地。

當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數據顯示蘋果今年在自動駕駛研發上已投入了190億美元,佔全球總投入比例超1/5。

此外,關於汽車領域的專利也從未放鬆,今年以來,蘋果在汽車領域獲得了近40項新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多方面,疊加蘋果自身強大的IOS系統的生態基礎,在軟體端蘋果的優勢已足以對特斯拉構成強大的威脅。

其次,在硬體端,蘋果選擇的供應鏈製造商也主要採用了特斯拉已成體系的專業供應商,長期合作的富士康也專門打造了MIH電動車平臺聯盟平臺,支撐後續蘋果造車的需求。

因此,綜合來看,蘋果本次跨界造車勢必將對特斯拉產生嚴重威脅。

不過,汽車行業是比當前科技產業更加龐大的產業鏈,雖增長空間和市場有無限可能,但任憑誰入局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機遇。特斯拉是經過了近20年的積累才在硬體軟體都逐漸完善,實現量產。

當前科技巨頭們軟體端優勢強大,但硬體支撐不足,上下遊產業鏈和相關技術仍有待搭建和完善。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雖然硬體基礎強大,但科技端薄弱。

在此情況下,蘋果是唯一可以和特斯拉在生態資金和量產方面都能匹敵的公司。但鑑於此前蘋果發展了7年的apple car每年進展都充滿波折,可以預見這次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而自蘋果造車消息傳出,市場上對特斯拉看空和看多的勢力就不斷湧現打架。蘋果親自下場造車已經成為沽空特斯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看多者則從特斯拉已登頂全球車企第一的行業地位和搭建的生態技術看,特斯拉仍不容撼動,發展空間巨大。

不管怎麼看,隨著蘋果造車詳細信息的不斷公開,蘋果造車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特斯拉也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面對新能源智能化汽車這片巨大的行業藍海和變數不斷的行業格局,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是永遠的贏家。

特斯拉創造的新能源生態格局,正在面臨二次顛覆和挑戰,而蘋果的入局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怎樣的顛覆和創新亦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蘋果造車,能終結特斯拉神話嗎?
    01 造車會是蘋果的新引擎嗎? 12月22日據路透社報導,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並計劃在2024年投產。放眼全球,短期內有能力終結特斯拉神話的,或許還真的只有蘋果了。 早在賈伯斯時代,蘋果就有了造車的想法,在賈伯斯去世前一年,還曾與主打輕便和廉價車型的製造商「 V-Vehicle」進行過磋商。
  • 蘋果造車消息一出,特斯拉收盤價猛跌,這麼魔性嗎?
    前言:正值春風得意的特斯拉,被蘋果造車的消息,驚出一身「冷汗」。 然而就在馬斯克還沒開香檳慶祝的時候,就又有媒體報導出了蘋果造車的最新消息:蘋果將在2024年投產一款乘用車,將會搭載具有突破性的電池技術。此消息一出,特斯拉收盤價當即從前一日交易的新高下跌6.5%,成為一周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真是萬萬沒想到,只是一則簡單的造車消息,竟能有如此魔性。不愧是人的名,樹的影,蘋果雖尚未正式踏入汽車市場,但眾多「果粉」早已翹首以待。
  • 特斯拉Model Y加速國產,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加上其優異的性能和空間,其性價比之高將給同級的豪華品牌帶來更大的壓力,沒有形成直接競爭局面,就無法感受到壓迫,特斯拉這次登場的SUV車型Modle Y理論上不會留給造車新勢力任何的定價競爭力。 因此,Model Y或許真的能夠如馬斯克所願,銷量超過其他特斯拉型號總和甚至翻倍。 02 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錯過了特斯拉的蘋果,其實有意向自己造車。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援引供應鏈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臺灣汽車配件供應商會在明年的二季度提前為Apple Car(蘋果汽車)發布做準備。該報導還披露,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 特斯拉終結者?科技巨頭蘋果入場造車
    但在行業內部,蘋果造車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早在2014年,造車新勢力們扎堆成立的元年,蘋果就在內部秘密創建「泰坦項目」的造車計劃。項目建立的第二年,蘋果就開啟「鈔能力模式」,大肆挖人。不論是奔馳等傳統汽車巨頭,還是特斯拉這樣的新能源領頭羊,幾乎被蘋果挖了個遍。
  • 蘋果造車確認回歸,特斯拉在美國終於有了對手?
    其中因為特斯拉中幾位重要人員被挖走,惹得馬斯克很不開心,曾表示:蘋果招聘的人員都是被特斯拉"解僱"的。2016年,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返聘,並專注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2017年,蘋果公司獲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 蘋果公司終於決定造車,當年曾拒絕收購特斯拉
    蘋果公司決定明年啟動造車計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這一消息刷爆科技圈,人們好奇這家公司會如何攪局汽車行業,期待會用科技創新顛覆現在的汽車產業,一如賈伯斯當年推出的iPhone手機顛覆了整個通信產業。最近,特斯拉的馬斯克爆料,說蘋果公司當年拒絕收購特斯拉的機會,這才有了特斯拉走到今天的局面。特斯拉在2020年風頭非常猛,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廠商——日本豐田。如果馬斯克說的是真的,那麼蘋果公司要感到懊悔了,錯過了這麼一個厲害的投資機會。馬斯克是這麼回憶這個事情的。
  • 造車,「庫克」是認真的?蘋果與特斯拉科技之爭的恩怨糾葛
    不得不說,蘋果在全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而在國內市場更是如此,即使在今年消費者心心念念蘋果12正式發布前後,因為其縮水的電池以及不送耳機和充電器等行為備受國人吐糟,那段時間網絡上甚至還流行起一個段子:「千萬不要買蘋果12,因為王守義說過13香」來調侃。
  • 蘋果造車,特斯拉一震,多個汽車股大跌
    近日傳出消息,蘋果公司造車計劃正式提速,蘋果公司會在明年9月發布乘用車:Apple Car(蘋果汽車)。消息傳出後,特斯拉在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股價大跳水。分析認為,財力雄厚的蘋果公司造車將對幾乎所有汽車品牌,尤其是高端車和新能源車造成衝擊。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蘋果造車登上熱搜榜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大家都想成為第二個特斯拉。蘋果與特斯拉在互相挖角上樂此不疲。前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 在被特斯拉挖走五年之後,於2018年重返蘋果。Doug Field 的回歸無疑重燃了蘋果造車的決心,自2017年至今,蘋果就已經獲得了100餘項汽車領域的專利,並於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Drive.ai。
  • 蘋果也要造車,誰怕了?
    蘋果曾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如今,蘋果造車有了眉目,汽車產業怕了嗎?蘋果造車又有了最新消息。臺灣經濟日報近日稱,蘋果最近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了備貨要求,蘋果預計將會在明年9月發表蘋果汽車,還稱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當然,蘋果汽車亮相的時間點還有不同的說法。
  • 蘋果要造車!特斯拉的對手來了?馬斯克:曾想賣給蘋果,但庫克沒興趣
    蘋果要造車?特斯拉的對手來了?據中國臺灣媒體援引當地製造商未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話說,傳聞已久的蘋果電動汽車至少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運行,並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報導稱,供應鏈正準備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蘋果汽車的零部件生產,因應AppleCar 備貨需求,和大、貿聯等大廠已全面爆單。
  • 蘋果挖角「特斯拉」,一年狂砸 1300 億造車,欲再創史上傳奇?
    蘋果正抓緊與「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搶蛋糕,這次真要造車了?據報導,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首款電動汽車 Apple Car 將在明年 9 月發布,比原計劃提前2 年,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 蘋果宣布造車!特斯拉一夜蒸發3400億,大眾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蘋果開始宣布自己將提前兩年開展造車項目先後引起不小的轟動,大多財經人士都對蘋果是否真的能造車產生懷疑,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蘋果造車將對特斯拉造成巨大影響,成為特斯拉的頭號勁敵。事實證明,蘋果造車的消息確實讓特斯拉有些難受,截止本周二,特斯拉股價連續下跌,累計跌幅7.86% ,市值蒸發 518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3400 億。反觀蘋果宣布造車計劃提前後,股價不斷攀升,市值增長 888 億美元。根據可信信息供應鏈目前正準備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蘋果汽車零部件的生產。
  • 鋼鐵俠成為新首富,特斯拉正在用蘋果方式狙擊國內造車新勢力!
    相比國產造車新勢力,特斯拉哪裡來的勇氣大降價?蔚來的老闆不止一次表示,蔚來的定價已經足夠良心了,沒有降價的空間了(雖然有時候蔚來的定價會參考特斯拉),但反過來特斯拉一次又一次的打臉。李斌曾也提到特斯拉降價,他認為特斯拉一直降價會傷害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蔚來希望通過更多服務的創新增加用戶的忠誠度和滿意度。
  • 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5日電 (付玉梅)蘋果造車的動態讓一些人坐不住了。近日,大眾汽車CEO發文評價稱,蘋果對大眾帶來的挑戰要高於傳統競品豐田,而特斯拉CEO則公開質疑蘋果的電池技術。爭議之下的蘋果造車,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會動了誰的奶酪?
  • 巴倫:蘋果不應該造車!大摩:蘋果造車有戲
    科技巨頭蘋果顯然正在重啟製造汽車的計劃,一些人看到了特斯拉和其他汽車廠商將面臨風險。而《巴倫》卻不看好蘋果造車:汽車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過去十年,年銷量1100萬輛的大眾汽車在廠房和設備上花費了近1800億美元。而造電子設備的蘋果在設備開支上僅花費了大約1000億美元。汽車行業規模龐大,需要大量資金和製造規模才能成功。
  • 蘋果要造車?利好國內新能源車產業鏈
    而受到威脅最大的特斯拉因為這個新聞當日股票應聲下跌!果粉們可以想像出來這樣一個場景嗎?一輛新能源電動車的車標是一個咬了一口的蘋果,夠酷了吧?其實不要小看了蘋果造車這件事,蘋果是完全有這個能力和實力的!關於蘋果要造車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從賈伯斯時代就有這樣的傳聞。我們都知道,造車是個燒錢的行業。那現在最火的特斯拉為例子,特斯拉成立十七年,幾乎是年年都要虧錢。賈躍亭業是燒了幾百個億造法拉第,到現在還沒見到有車出來。
  • 頻挖馬斯克「牆腳」,或在美國建廠造車,蘋果要成特斯拉最強競爭對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事實上,有關蘋果公司造車的傳聞由來已久。早在2014年,蘋果公司就傳出了名為「Project Titan」(泰坦項目)的智能汽車研發項目,並從特斯拉、克萊斯勒、大眾等車企強勢「挖人」。
  • 摩根史坦利:蘋果造車是最可信的看空特斯拉理由
    來源:新浪財經摩根史坦利周二表示,有關蘋果試圖製造自己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消息產生了「一個新的看空特斯拉的理由」。在周一下跌6.5%之後,特斯拉股價周二收盤進一步下跌1.46%,盤中一度大跌5.5%。此前一天有報導稱,蘋果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並計劃到2024年生產出一款包含自主電池設計的乘用車。摩根史坦利以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為首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蘋果可能進入汽車行業,這或許是投資者一段時間內不得不考慮的特斯拉最可信/最可怕的看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