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正值春風得意的特斯拉,被蘋果造車的消息,驚出一身「冷汗」。
這兩天本應該是特斯拉的個人秀,不僅正式躋身標普500,而且在當日還創下新高,後勁十足。然而就在馬斯克還沒開香檳慶祝的時候,就又有媒體報導出了蘋果造車的最新消息:蘋果將在2024年投產一款乘用車,將會搭載具有突破性的電池技術。此消息一出,特斯拉收盤價當即從前一日交易的新高下跌6.5%,成為一周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真是萬萬沒想到,只是一則簡單的造車消息,竟能有如此魔性。不愧是人的名,樹的影,蘋果雖尚未正式踏入汽車市場,但眾多「果粉」早已翹首以待。
其實蘋果造車屬於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自2014年立項目(Project Titan)從零開始,一路磕磕碰碰並不順利,但供應鏈不斷傳出試產計劃,以及蘋果專利的申請,都證實了蘋果在不斷完善打磨自己的造車夢。這次消息所說時間是否會往後推遲尚待推敲,但這一系列「槍聲」極大的動靜,卻無形之中讓特斯拉躺了槍。
據悉蘋果造車的核心戰略就是電池設計,預計將會使用「單電池」設計,以消除裝電池材料的保護袋和模塊,得以獲得更大的電池組內部空間,增加電池組的電芯數量。並且電池內部可以容納更多的活性物質,讓汽車的續航裡程得到顯著提升。
一位不便透露名字的Project Titan工作人員曾表示:「我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哪家公司能像蘋果一樣擁有著如此多的資源可以去造車。」
蘋果有著自己完整的生態、硬體、軟體、作業系統及生態資源,這些是其他造車企業所不具備的資源,蘋果完全可以依託於IOS的優勢,將車發展成繼手機、電腦、手錶的下一個移動終端。在科技方面的配置也將會延續蘋果手機的特性,不僅前沿,而且有趣便捷。
跨界造車難免會出現相關人才不足的窘境,財大氣粗的蘋果憑藉著「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的理念,直接從特斯拉、奔馳、福特等等各大汽車企業之中進行人才招募。其中以特斯拉最為嚴重,大到特斯拉工程副總裁,小到固件工程師無一「倖免」,尤其是在2018年,不到10個月的時間,就從特斯拉那裡「請」來了至少50名員工。畢竟如果沒有理想和信念,沒人會經受得住兩倍薪酬的待遇,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以至於特斯拉CEO馬斯克稱蘋果是「僱傭了被我們解僱的人,如果在特斯拉待不住了,可以去蘋果上班。」
雖然因為特斯拉等一大批造車新勢力的存在,蘋果造車難以再現iphone所帶來的革命性創新,但蘋果長久積攢的市場基礎,以及品牌力的號召,只要踏實做產品,必然會佔據汽車市場的一方江山,甚至一定意義上,蘋果LOGO要比BBA等一線豪華品牌的車標更能代表時尚科技感,這對於年輕消費者有著極大誘惑力。
目前對於蘋果造車這次的事件,網上大都是對其持肯定態度,畢竟蘋果一直都有著前沿科技和年輕時尚的標籤,但也不乏一些網友對於蘋果造車提出相應質疑,比如呼聲較高的就有,買車送不送充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