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成為新首富,特斯拉正在用蘋果方式狙擊國內造車新勢力!

2021-01-11 科技老先森

這兩天被一條新聞頻繁刷屏,埃隆馬斯克超越貝索斯成為了新世界首富。貝索斯何許人也?電商巨頭亞馬遜的老闆,離婚分掉3000億後還能霸佔世界首富的男人,財富近萬億。

但這一次他的首富位置被別人拿下了,正是埃隆馬斯克,這位被稱作工作狂的鋼鐵俠,借著電動汽車行業的東風,個人財富近2000億美刀,一舉超過貝索斯,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馬斯克之所以能夠超過貝索斯,最大的收入增長是旗下電動汽車特斯拉。一說起特斯拉,很多人心裡就兩個印象——「高端」、「降價」,在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的銷量和市值確實一騎絕塵。但特斯拉瘋狂降價也是事實。

Model Y上市狂降16萬,一天爆單10萬+

Model Y定位中型SUV,是上海工廠建成後的第二款車型,售價33.99-36.99萬元,此前預售價為53.5萬元,這樣一看確實下降了16.51萬元,當天特斯拉的官網都爆了,直接訂車10W+,很多訂購了蔚來EC6的,轉而取消投入了特斯拉的懷抱。

對消費者來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會跟錢過不去呢?之前的Mode 3上市價格就是32萬多,但後面通過增配和降價的手法,現在的毛豆3價格已經來到25以內,所以很多人預測,Model Y也會經歷幾次降價,最終售價不會比Model3高多少,至少明年就有可能調整到30W以下。

相比國產造車新勢力,特斯拉哪裡來的勇氣大降價?

蔚來的老闆不止一次表示,蔚來的定價已經足夠良心了,沒有降價的空間了(雖然有時候蔚來的定價會參考特斯拉),但反過來特斯拉一次又一次的打臉。李斌曾也提到特斯拉降價,他認為特斯拉一直降價會傷害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蔚來希望通過更多服務的創新增加用戶的忠誠度和滿意度。而小鵬汽車何小鵬在朋友圈說到,「"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價我們挺有信心,連內部電話會都沒有開。還說到降價是營銷方式,是一把雙刃劍」

所以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這些造車新勢力被特斯拉的這一套組合拳打得挺懵的。但話又說回來,這不正是上海引進特斯拉的作用之一嗎,就想在電動汽車市場起到鯰魚效應,要不然國內這些電動汽車一直躺在補貼政策上,不思進取。所以對於特斯拉這種轟炸式的降價,作為消費者我是喜聞樂見的,對消費者和國內電動汽車市場都是雙贏。

那特斯拉哪裡來的底氣降價這麼多?畢竟現在國產電動車也發展得不錯,很多成本都是看得見的,小算盤一算,價格就出來了。簡單來說,馬斯克沒把特斯拉當成汽車做,而是當成電子產品做,這這正是特斯拉的厲害之處!

提高產能,擴大規模,降低成本:

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計劃在2021年生產55萬輛電動汽車,據悉特斯拉已經向相關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發出訂貨需求,這55萬臺包括30萬臺Model 3車型和25萬臺Model Y,這其中將有大約10萬臺Model 3和1萬臺Model Y計劃用於出口,由此可見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能力有多恐怖。

之前看到一個蔚來EC6車主退訂後轉向特斯拉的分析,蔚來現在交定金,基本上要三個月以後才能交付,而特斯拉只需要兩個月,甚至更早(具體車型交付時間不一樣)。然後特斯拉 Y續航600+,這一點優勢非常吸引人。由此可見,特斯拉的年產量是遠遠超過國內電動汽車總和。

蔚來汽車2020年12月共交付新車7007臺,這也是其首次單月銷量突破7000臺。2020年全年累計交付43728臺。強如比亞迪,漢EV也在2020年11月12日才把第2萬臺汽車下線,月產量還沒有突破一萬,作為對比,特斯拉可是一個月就生產三四萬(2020年全年交付49.95萬,其中Model3/Y就佔了44.25萬),總量來看特斯拉是蔚來的11倍。

所以特斯拉跟蘋果很相似,精簡車型,擴大產能(蘋果手機每次下單都是幾百上千萬的下,訂單量非常恐怖),當數量足夠大,那零部件的成本就會無限下降,到了最後依然有很高的利潤,這一點國內造車新勢力真沒辦法比。

嚴格管控供應鏈:這也是特斯拉成本能夠快速下降的原因之一,特斯拉的供應鏈管控也是一絕。以上海超級工廠為例,很多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已經換成國產,或者外資企業在華建廠,減小供應鏈成本。國產化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幅降低了人工、零部件採購成本等。同時特斯拉的直銷模式也省去了不少營銷費用。

從下面供應商名單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直接或間接供應商達到130多家,國產企業就佔了半壁江山。要知道這還是去年的數據,今年的國產化比重只會更多,達到百分之六七十都完全有可能。所以特斯拉的供應鏈管控不亞於蘋果,並且特斯拉還是自己建造工廠,沒有依附富士康這種製造企業(蔚來是由江淮代工,小鵬汽車是鄭州海馬汽車工廠代工),這樣就少了一層代工廠的利潤,這也是減少成本的方法之一。

技術快速更新迭代:Model Y之所以這麼便宜,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還有技術共享的原因。很多人把Model Y看做是Model 3的拉皮版,設計結構基本相同,屬於小改,內部很多元器件可以通用。不管是製造成本還是設計成本都得到大幅縮減。

最關鍵一點,它的續航達到600+,競爭對手只能達到400+,這就是技術帶來的優勢。或許後面特斯拉會率先突破1000km的續航,高端機型消化一兩年後,進行技術下放,降維打擊,那屆時更加沒有招架還手之力。

在自動駕駛上,特斯拉也有很大的領先優勢,雖然目前國內電動汽車也很牛,呈現百花爭豔的局面,但特斯拉的資本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作為消費者來說,看到特斯拉這種風殘雲卷的大勢還是值得期待,說不定過幾年只需要十多萬就能買到續航600公裡的家用電動汽車,真正普及到普通消費者。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絲絲擔憂,擔憂國產造車新勢力經不起特斯拉的衝擊,最後一家獨大。屆時電動汽車又被國外企業壟斷,說不定收割市場後又跟DD、MT一樣,開始漲價!

相關焦點

  • 百度造車大猜想: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
    隨著特斯拉股價的上漲,馬斯克超越亞馬遜CEO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押寶新能源汽車的蔚來市值已經超過了百度,即便它比百度要晚成立15年。百度和吉利姍姍來遲,他們的合作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嗎?百度的一大步百度下場造車,早有苗頭。2020年11月12日,素有女版巴菲特之稱的Cathrine Wood所操盤的ARK基金,連續兩天建倉、加倉百度。
  • 為什麼特斯拉殺不死中國造車新勢力?
    天下網商記者 黃天然 王安憶總有人認為,特斯拉會殺死中國造車新勢力。去年Model 3降到25萬以下,開始在銷量榜上屠榜,很多人就以為造車新勢力要涼,就連理想創始人李想自己,都說這叫滅頂之災。蔚來李斌說,特斯拉既是對手也是隊友,大家可以聯手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做大。威馬說他們巴不得特斯拉越賣越多,一起把市場蛋糕做大。銷量數據已經證明,特斯拉不斷刷新銷售新紀錄的同時,頭部造車新勢力也迎來了高光時刻,而純電動汽車的蛋糕,也確實越做越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賣出了10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20%。
  • 特斯拉Model Y加速國產,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不要否認一個事實,特斯拉會用最快的降價速度來呈現自己最強勢的擊打力。一旦價格高度重疊,那麼將會真正意義上形成正面對抗局面,同樣預算,亦或者預算相差不大,你會選擇特斯拉還是會選擇造車新勢力? 這將會給不斷處於募資狀態的造車新勢力當頭一棒,畢竟從後市場服務、品牌價值、科技感多方面考量,新勢力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補齊短板。有成長空間卻沒有成長時間,這最為可怕。
  • 蘋果造車,特斯拉一震,多個汽車股大跌
    近日傳出消息,蘋果公司造車計劃正式提速,蘋果公司會在明年9月發布乘用車:Apple Car(蘋果汽車)。消息傳出後,特斯拉在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股價大跳水。分析認為,財力雄厚的蘋果公司造車將對幾乎所有汽車品牌,尤其是高端車和新能源車造成衝擊。
  • 蘋果也造車了,特斯拉還挺得住嗎?
    不過特斯拉近兩日的大跌除了造車新勢力板塊估值的回調和投機者的影響外,另一重大因素是來自蘋果造車的威脅。 蘋果跨界威脅特斯拉 近日,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不斷傳出。
  • 是誰,讓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
    馬斯克,一直被稱為美國科技界的鋼鐵俠。他特立獨行,而特別的人往往會成為頂層人士之一,卻絕對做不到第一。所以馬斯克一直是美國頂級富豪之一,但從沒有人將他與首富聯繫在一起。2021年1月7日,世界首富易主,馬斯克,憑藉特斯拉瘋狂暴漲的股票,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特斯拉在...
    紅極一時的新能源汽車概念板塊突然遇冷,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集體大跌,未來投資空間還有多大?  北京時間25日晚間,中概股造車新勢力盤前跌幅持續擴大,截至9:30左右,理想汽車盤前跌近14%,小鵬汽車盤前跌超12%,蔚來汽車盤前跌近10%。相比近段時間的漲勢來說,新能車概念熱度已經明顯降低。與此同時,多隻A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出現回調。
  • 特斯拉終結者?科技巨頭蘋果入場造車
    有外媒報導,蘋果似乎已經來到汽車生產的關鍵時刻,正在向多家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關鍵供應商向媒體透露,蘋果將在明年9月份推出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比預想中的計劃提前了整整2年多。在普通用戶看來,蘋果是一家專注於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數碼產品的科技巨頭,似乎跟造車扯不上什麼關係。
  • 「造車新勢力」公布去年成績單 李斌何小鵬正面回應特斯拉降價 BBA...
    來源:中國證券報新年伊始,美股造車新勢力「三兄弟」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公布去年交付情況,多項數據均創新高。與此同時,特斯拉Model Y元旦期間售價狂降16萬元,門店分分鐘被擠爆。目前,國產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區間已經與造車新勢力三家車型形成短兵相接之勢,在「三英戰呂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造車新勢力生意要被搶了嗎?
  • 被資本捧上天的造車新勢力,真實現狀是?
    寒冬退去,造車新勢力還能扛多久?據統計,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企業數量僅40家左右,已倒閉的超過6成。有人預估,國內90%的造車新勢力都可能會淘汰出局,最終存活下來的或許只有3、4家。2020年,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淘汰賽正在加速上演。對於國內造車新勢力來說,擺在它們面前的兩座大山,一個是融資,一個便是交付。
  • 蘋果造車,能終結特斯拉神話嗎?
    前幾天豐田總裁表示,新能源車被嚴重炒作,並且指出「我們生產的新能源車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嚴重」!對此,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何小鵬回應道——這讓我想到了諾基亞。 對於新能源車的發展方向,豐田有豐田的觀點,新能源車廠家有新能源車的觀點。我們拋開市場上所有爭議的觀點,不可辯駁的一個事實是,數位化已經是未來汽車不可逆的方向。
  • 造車新勢力根本不是什麼「後浪」,它們就是未來
    另據乘聯會數據,在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單中,以特斯拉Model 3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均現身榜單,幾個國內新勢力頭部品牌進步明顯。新能源汽車,似乎已經率先駛出了疫情陰霾。造車,後浪可畏?是的,特斯拉一旦進入標普500,它就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隻新晉標普500的公司,成為被這一指數納入之初市值最高的成分股,權重在所有成分股中排名第10。毫無疑問,它必將享受到N只指數基金的大量被動採購。受到特斯拉的帶動,中國造車新勢力在美股的代表蔚來、理想、小鵬無不揚眉吐氣,股價短期漲幅驚人。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蘋果造車登上熱搜榜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大家都想成為第二個特斯拉。但正如庫克所說的,「純電動汽車不過是大型電子產品而已」,如今,「起了早卻趕晚集」的蘋果似乎並不想放棄在造車這件事上的野心。挖角、換帥如何能夠減少競爭對手的威脅?庫克的解決方式是正面硬剛——挖角。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 曾表示,不少特斯拉員工跳槽至蘋果。
  • 造車新勢力的2020:洗牌、紮根與資本狂歡
    在海外資本市場,僅17年造車經歷的特斯拉早已將一眾百年車企甩在了身後,美東時間6月10日,特斯拉市值首次取代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截止12月11日,豐田的市值為2110.95億美元,不到特斯拉5782.1億美元市值的一半。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股價即便在11月下旬以後有所回落,但年內仍有不錯漲幅。
  • 特斯拉降價猛攻之下,僅一款車的理想汽車,造車新勢力中最幸福?
    對於一款中型純電SUV而言,國產Model Y的大降價,不僅對國內中高端電動車市場產生非常明顯的衝擊,而且連奧迪Q5L、奔馳GLC、寶馬X3等豪華品牌中型SUV也在其輻射範圍內,當然受到影響最直接的,還是造車新勢力品牌。在特斯拉國產Model Y宣布大降價之後幾個小時之內,特斯拉中文官網直接被「擠爆」,很多等待在線訂購的準車主甚至打不開網頁。
  • 鐵打的東方新天地 造車新勢力的名利場流水席
    眨眼間,東方新天地已屹立長安街20年有餘,在新天地商業綜合體東方廣場東側,曾經讓國人的眼羨的豪車品牌奧迪體驗中心早已在2017年易主蔚來,至今仍在經營;往東相隔百米距離內,恆大汽車的首家品牌體驗店正在春節前抓緊裝修,伴隨「恆馳汽車首期六款車,敬請期待」的隔擋貼上長安街的牆壁,也宣告了另一家造車新勢力威馬的品牌體驗店暫別長安街。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特斯拉在美召回近萬輛電動車,風口能否繼續?  紅極一時的新能源汽車概念板塊突然遇冷,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集體大跌,未來投資空間還有多大?北京時間25日晚間,中概股造車新勢力盤前跌幅持續擴大,截至9:30左右,理想汽車盤前跌近14%,小鵬汽車盤前跌超12%,蔚來汽車盤前跌近10%。相比近段時間的漲勢來說,新能車概念熱度已經明顯降低。與此同時,多隻A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出現回調。
  • 新造車勢力真的要火了嗎?
    在前幾日的文章《蘋果汽車將至,華為潛心賦能!科技巨頭會否掀起新一輪汽車大戰?》中,我們詳細闡述科技巨頭磨刀霍霍殺入汽車領域。事實上,這只是電動汽車行業風起雲湧局面的一個縮影。真相是,以新造車勢力為主的電動汽車行業在加速起飛。不得不提的是,去年新造車勢力還身處「地獄」中。
  • 看似花團錦簇實則「外強中乾」,造車新勢力還有未來嗎?
    科技自媒體 / 東方亦落2020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頗不平靜:賽麟、博郡、拜騰等企業接連「爆雷」,「泰坦計劃」在蘋果內部顯露出「失寵」的跡象,戴森造車計劃也以失敗告終。近些年來,提到「新勢力造車」,面前就好似展現出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風口能否繼續?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特斯拉在美召回近萬輛電動車,風口能否繼續? 摘要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風口能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