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口述西安事變不為人知的謎題

2021-01-12 在線閱點

張學良,中國著名的愛國將領,歷史上「西安事變」的始作俑者,對於這麼的一個愛國將領歷史對其也是褒貶不一的,但無一例外的是你不能否定其愛國情懷,據說,2016年開年大戲《少帥》裡的主要劇情是根據張學良口述內容來編寫的.

當然啦,關於張學良的事跡的未解之謎也是非常之多的,如,西安事變、張學良的死亡之謎,據說張學良去世之前是非常的安詳平靜,人面對死亡都會抱有一定的恐懼,為何張學良如此安靜平和?帶上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據資料顯示,選定2002年公布張學良口述歷史和他個人保存的資料,是張學良於1992年1月16日之前自己選定的。他選定公布的時間不是倉促的選擇。

張學良口述西安事變不為人知的謎題

張學良口述包含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容,並具有一定傷害性。什麼內容能具有神秘性和傷害性?那就是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主要是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問題。西安事變後,內戰停止了,和共產黨也聯合了,也一致對外了。不具有什麼神秘性和傷害性。如果蔣介石對共產黨背信棄義,根據當時國共兩黨的關係,難以保密。涉及共產黨的事不大可能。

張學良說:「我沒死,關鍵是蔣夫人幫我,蔣先生是要把我槍斃了,我不知道,這個情形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一個東西我才知道。」是美國公使寫的東西。「他寫宋,決不是宋子文,對蔣先生說,說你對某人,他們都管我叫小傢伙,她說你對那個小傢伙要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開臺灣,我把你的事情都給你公布了。這句話很厲害。」「她說我西安事變,她說他不要金錢,他也不要地盤,他要什麼,他要的是犧牲。」(註:郭冠英撰稿:《世紀行過——張學良傳》,根據香港衛視中文臺播出的節目整理。)

當時,知道這些核心秘密的人五個人已經走了三個,只剩他和宋美齡兩個人健在。那選定2002年主要是考慮他們兩個人。兩個人如果在2002年都作古了,最好。如果剩一個,不管剩誰,也無所謂了。正如張學良所說,「(人)都沒了,還負什麼責」。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全面張學良口述歷史問世
    2 從「愛國狂」到「不抵抗主義」  張學良自1937年1月1日被軟禁於南京孔祥熙宅始,無法通過日記了解他此前的思想狀況。現在有了口述資料,就打開了通向張學良內心世界的大門。  《文化廣場》:張學良口述歷史比起有關張學良的史學著作,具有哪些特殊的價值?  楊天石: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張學良的內心世界。
  • 發動西安事變是張學良一生的豐功碑
    之後,東北軍負責從華清池抓捕蔣介石,十七路軍負責抓捕陳誠、衛立煌和蔣鼎文等人,史稱為「西安事變」。據載,1936年12月12日凌晨5點,西安近郊的驪山方向槍聲不斷,老蔣的警衛部隊與東北軍直接交火。蔣介石聽聞槍響後立即跳窗而逃,躲在了半山腰的一個巖洞中,不久就被東北軍搜尋到,如今還在原址修建了「兵諫亭」。
  • 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的一生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17路軍 張學良與楊虎城 總指揮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卻遭到蔣拒諫。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進攻陝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安徽。
  • 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結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零五期】(歷史系列第688講)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離開西安,西安事變結束。西安事變沒有搞定紅軍,卻消滅了兩大軍閥力量,進一步實現了國內的統一。對於西安事變本身,蔣介石始終耿耿於懷。事變之後,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稱:此次事變,為我國民革命過程中一大頓挫。八年剿匪之功,預計將於兩星期至一個月可竟全力者,幾全毀於一旦。
  • 晚年的張學良否認,他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將功補過,表示問心無愧
    提起張學良,就不得不說一下三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九一八事變、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其中,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是張學良一生的汙點,而後面兩件事則是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可對於西安事變,他表示問心無愧,做這件事沒有私心和私人利益,只是因為他愛國,不忍心看見外敵當前,雙方還在鬧內訌,希望可以一致對外。如果他想要謀取個人地位和利益,便不會發動西安事變。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張學良所說的那樣嗎?
  • 張學良如何走到西安事變這一步
    圖註:1930年,蔣介石與張學良在中山陵前合影導語1936年的西安事變,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一、一開始堅持「擁蔣」1、1936年1月,張學良主動與紅軍接觸,表示願意聯合抗日,但不同意反蔣西安事變究其根源,與張學良對蔣介石的不滿關係最大。而張學良對蔣介石的不滿,至少可以追溯到1934年他從歐洲回國前後。
  • 「西安事變」,誰才是背後真正的主謀?張學良晚年終於給出了答案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號召儘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楊虎城當時的頭銜是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則是西北「剿總」副司令。
  • 抗日戰爭張學良被扣押真相,蔣介石心有謀劃,卻和西安事變無關
    1936年12月26日剛剛經歷了西安事變的蔣介石終於乘坐飛機抵達南京,而跟隨他一起的除了宋子文、宋美齡等人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張學良。 蔣介石返回南京之後第一時間便將張學良扣押了起來,同時他下令讓李烈鈞為首組成軍事法庭對張學良進行審判。
  • 揭秘:西安事變的「主謀」並非張學良,而是另有其人?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臨潼幾聲槍響,時任西北「剿總」副司令的張學良和17路軍的總指揮楊虎城,用「兵諫」的方式扣留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若問這場由張、楊聯合發動的「西安事變」中誰是主導者,名氣更大的張學良一直承擔「犯上作亂」的主要責任。
  • 西安事變民國牛人寫了一封信,52年後張學良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
    1936年冬,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當然「西安事變」的結果我們是都知道的。共產黨派副主席周恩來前往談判,與蔣介石達成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協議,最後由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剛剛發生的時候,國內國外的記者就都對此給予了極高的關注。那時候著名報紙《大公報》也對其極其重視。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要求老蔣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最終在各方調停下和平解決,1936年12月,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被蔣介石軟禁。一,民族大義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東北軍如王以哲、于學忠等部分高級將領深明大義,不願意與南京政府直接對立,從而打起內戰。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
  • 西安事變前夜,誰激怒了張學良:「從今天起,我要做獅子了」
    不過,最重要的是,在潘東周犧牲前,「一黎一潘,真格的殊途同歸,把對蔣介石已灰心的張學良推上了『革命道路』」。他是死有所值了。西安事變的幕後人物對於黎天才成為張學良親信後的活動,分歧很大,尤其對他在西安事變中的表現說法不一甚至相當矛盾。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願意親自送蔣回南京,並不是因為錯信宋氏兄妹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劫持了當時在西安巡遊的蔣介石,當時沒有想到後來會怎樣對待蔣介石,只是提出了「救國救民」的八項要求,對最後怎樣對待蔣介石,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
  • 西安事變前,老蔣曾想讓蔣鼎文取代張學良,衛立煌取代楊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全民族統一抗日的局面,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近些年,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公知」的歪曲下,張揚二人不再是民族英雄,而是成了「千古罪人」。
  • 西安事變後,被軟禁的張學良一個月花銷尚能武裝一個團
    眾所周知,張學良是近代民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為同時他還是一位錦衣玉食的花花公子,無論是哪個版本的京城四大公子裡,張學良永遠都是最有權勢的那一個!張學良自己在回憶訪談錄中也說過,他小的時候在奉天的大帥府中光是在後廚幫忙做活的傭人就有70多個人!
  •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最終結局如何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直接被囚禁,楊虎城不久也被抓捕。那麼他們手中的東北軍、西北軍最後的結局如何。蔣介石用什麼方法,處置這兩支部隊的呢!首先我們先說東北軍,西安事變的時候,東北軍大約還有25萬人,這個數目是相當驚人的,從編制上來看,有5個軍,22個師。更為特殊的除了51軍、53軍、57軍、67軍之外,還有一個騎兵軍,路上作戰能力極強。
  • 十二月主題黨課——《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後接受抗日主張。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敗退臺灣後,歷任「總統」及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臺北去世。西安事變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 2 張學良 張學良(1901-2001)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54年,25萬東北軍群龍無首,後來怎麼樣了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西安聯合楊虎城發動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目的就是為了逼蔣抗日。隨後在國共雙方共同努力之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下飛機後便被軟禁,此後被蔣氏父子兩代以及李登輝一直軟禁到1990年。張學良被軟禁後,東北軍大部分仍駐紮在陝西省,人數多達25萬人。那麼,這支為數不少的東北軍,最後下場如何了呢?
  • 【黨史故事】西安學生運動與西安事變
    張學良自從在西北實行聯共抗日之後,也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但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方針的蔣介石卻置民族危亡於不顧,繼續調遣重兵入陝,企圖「圍剿」陝甘根據地和紅軍。1936年10月,蔣介石親赴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率部「剿共」。
  • 西安事變的「幕後黑手」,張學良本有意消滅紅軍,他的出現扭轉局勢
    他的存在讓世人爭議不斷,在當時還有一位爭議非常大的人,就是曾經東北王的兒子張學良。 可是他死後,張學良繼承了東北的江山,帶領著幾十萬的東北軍,本以為他會守護這裡,可是他卻帶著軍隊離開,讓日軍信心大增,開始大面積的侵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