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為滿足殘疾兒童的特殊學習需要而進行的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怎樣才能提升特殊教育質量,讓這些「特殊之花」自然綻放?寒亭區楊家埠小學進行了深入探索。 配備優秀教師,為特殊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寒亭區楊家埠小學始建於2008年9月,是按照省級規範化標準投資建設的一所公辦學校。教學設施全部按國家Ⅰ類標準配備,優質的教學資源,為特殊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物質保障。
學校有專門的舞蹈室、科學實驗室、創客實驗室、風箏扎制室、木版年畫室、體育器材室、圖書閱覽室、書法教室等,還有方便對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輔導的「心靈小屋」。室內配有玩具、沙盤等相關設施,環境舒適,能夠為隨班就讀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閱讀、遊戲和交流提供便利。
應特殊教育之特殊需要,楊家埠小學從「優先、優訓、優待、優質」四個方面來加強教師配備,提升教育水平。根據特殊學生的具體情況,優先配備高素質師資力量。在徵求家長和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確定特殊孩子的教育方式。
楊家埠小學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師培訓制度,切實保障特殊教育教師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熟悉相關政策與指導方針,思想認識、業務水平不斷提升。特殊教育需要超乎尋常的愛心和耐心,也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與策略,需要沉下心來循序漸進地給予學生個性化輔導與引領。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特殊孩子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展示特長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孩子們有的喜歡繪畫,有的擅長手工,有的願意閱讀,有的願意鍛鍊……特殊教育老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就近發展區給予適當的指引,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潛能,幫助他們獲得知識與技能,培養自信,讓他們在人格平等、互助友愛的環境中快樂成長,變成一個自理自立、堅強陽光的孩子。
創新教育理念,搭建殘疾兒童成長的階梯
為使每一個特殊孩子都能接受最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個性化教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與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寒亭區楊家埠小學教科研團隊遵循「激發潛能,助力成長」的理念,確定了培養「身殘志堅、陽光樂觀、自立自強」慧美少年的特殊教育目標,創建了「特殊教育」和「慧美教育」有機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方式。本著「人格上平等、心理上關注、生活中關愛、學習上適度」的原則,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必須做到「五個突出」「四項保障」和「三點關注」,給這些「特殊之花」提供真正適合他們發展的豐厚土壤。
學生資助工作,讓特殊教育散發人性光輝。殘疾兒童資助工作,是黨和政府給予這些特殊孩子的一份特別關愛,也是促進特殊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寒亭區楊家埠小學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和資助政策,將「有情資助」和「無痕育人」相結合,努力推進依法資助、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用摯愛與責任搭建起殘疾兒童健康成長的階梯。
學校採取政府、學校、教師三結合的方式。政府資助款項,根據政策應助盡助;學校不但免除殘疾學生的校服費,校領導還會定期看望,帶去溫暖和慰問品;教師給予孩子的更多是真誠的關愛,也有學習用品的贈予和現金的支持……這些認真細緻的工作,讓特殊教育有著特殊的溫度,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提升育人質量,讓特殊教育之花絢麗綻放
有了愛和陽光,特殊之花就會燦爛綻放。
在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關愛下,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曾經在寒亭區楊家埠小學隨班就讀的三名學生有了很大的變化:聽力有障礙的學生特別陽光自信,能把漢字寫得非常漂亮,與同學的關係極為融洽;肢體殘疾的學生非常好學,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兒;智力殘疾的學生,能學著同學們的樣子主動為班級服務了。有愛就有奇蹟,現在他們已全部升入初中,進行新的學習。
正是特殊教育也讓正常的普通孩子看到了「特殊之花」生命的頑強,看到了師愛的聖潔,特殊教育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都埋下了「大愛」的種子,面對弱勢群體,他們學會了接納、尊重、欣賞和付出;面對正常孩子,殘疾兒童不再自卑,他們有了敢於挑戰一切的勇氣,有了珍貴的友誼,有了自立自強的信念。看到孩子的變化,家長再也沒有了從前的擔憂,從他們滿足的笑容裡,從他們感謝的語言中,特殊教育老師們也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
現在在楊家埠小學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有四人,其中一人智力殘疾、三人肢體殘疾;送教上門的有兩人,一名多重殘疾,一名智力殘疾。為了他們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楊家埠小學的特殊教育工作依然在探索中前行,在實踐中創新。(濰坊晚報)
【來源:濰坊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