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五月天的《自傳》:想講述一代人的喜怒哀樂
2016年07月27日 14:01 來源:京華時報
參與互動暌違4年7個月、1600天的等待,慢工出細活的五月天將對生命、生活、世界的體悟,化作7月21日發行的最新專輯「作品9號」——《自傳》。在當天發布會中,李宗盛稱讚五月天是華語樂壇最成功的樂隊,同時也提出了五月天會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樂隊的問題。從成功的樂隊到偉大的樂隊,五月天還差幾步?「五月天和偉大的樂隊距離差了多遠?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但也很好回答。沒有人知道我們離那個距離有多遠,可是我們隱約知道偉大的方向,我們在往那個方向走,這輩子盡力去走,盡生命所有的力量去走。」阿信說。
京華時報記者侯豔
■新專輯
等待最久時長最長
新專輯《自傳》是五月天第一張數字專輯,這張專輯從7月21日凌晨起在蝦米音樂、阿里星球雙平臺正式發布。《自傳》專輯醞釀近五年,是五月天相隔最久的一張專輯,「在做專輯的時候,有給自己一些挑戰,要找到最初的那顆心、那些天真,那個時候為什麼要玩音樂?為什麼要組團?好像有一點懷念、一點懷舊,但即使這樣,也不能復古,因為在這個時代,還是要做出新的東西來,把一些新的見解和想法放在音樂裡面。」石頭說。
除了是讓大家等待最久的專輯外,《自傳》也是五月天專輯作品裡長度最長的一張,整整59分59秒裡,五月天除了紀錄五個人「自傳」,更想描述所有人的「自傳」,為幾百幾千年後的後人留下一筆證據,證明遙遠的以前曾經有人這樣活過、愛過、瘋狂過、存在過。阿信表示:「五月天從第一張專輯到現在,中間累積了很多精彩的過程和一些感悟,我想也是時候把五月天自己的心路歷程寫成一張專輯。這張專輯我們稍微貪心一點,我們希望不只是我們的自傳,希望跟我們此時此刻呼吸著同樣空氣,生活在同樣的星球上的這個時代的人們一個共同的自傳。千百年後,未來的人聽了這張專輯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如何的瘋過、愛過、擁有過、失去過。」
■創作
分享生活靈感更多
創作靈感是音樂創作者被問得最多的話題,但五月天表示,創作靈感很多、不吃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各自在不同歌手的作品裡有製作歌曲,令我們學到更多,所以相對每個人為五月天的唱片製作時,我們五個人的標準會更高,但我們要討論出一個交集,不像以前初生之犢不畏虎,覺得隨便做都OK,現在對我們來說,比較花時間的部分是在討論階段。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所以這些不同也是我們靈感的來源,甚至靈感會更多。我們現在除了在一起工作,還會分享我們的生活,比如發生了哪些事情、去了哪裡玩、遇到什麼事情、做哪件事情遇到什麼困難,其實可以寫的題材好像越來越多,反而在一張專輯,你要去蕪存菁,這部分讓我們更頭疼、更花時間,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瑪莎說。
■李宗盛
沒有他發掘就沒有現在的五月天
在當天發布會中,對五月天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李宗盛親臨現場。如果沒有李宗盛,就沒有現在的五月天。 1998年,當時的五月天已經組成樂隊一年多時間,積累了許多音樂作品。當時躍躍欲試的幾個小夥子,騎著摩託車把心血結晶一張張投到臺北各大唱片公司。後來其中一張DEMO輾轉到了「音樂教父」李宗盛手中,而五月天的路就從這一刻啟航。
談到自己當年的慧眼識英雄,李宗盛表示:「我在這個行業30年,就只會一招,在音樂面前人人平等。以一個比他們先開始的音樂人,在面對新音樂人的熱血時,能夠靜下心來聆聽,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當你自己沒有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很厲害。」看著五月天這十幾年的變化,李宗盛直言:「我對他們的擔心比關心多,他們每出一張專輯,我都會偷偷地問他們公司高管,專輯怎麼樣啊?有沒有要散團啊?有沒有吵架啊?我最開心看到的一點就是他們更加謙遜了。因為這是一個迷惑人的行業,很容易在一次成功就忘記自己是誰,忘了自己從哪裡來。這五個人經歷十幾年,慢慢沉澱下來,每一個人都變得比以前謙虛,不是很會講大話。」
五月天對於大哥當年的知遇之恩一直銘記在心,「雖然我們和大哥有很多機會聊天,可是大哥從來不跟我們聊應該怎麼做音樂。他寧願我們自己去撞得滿頭包的,自己去學習。我想很多喜歡五月天歌曲的人,過著跟我們一樣的生活。在這張專輯裡,我們簡單來講,就是寫我們想寫的,唱我們想唱的。」阿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