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那年,張雪梅遇到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她被診斷為骨肉瘤,醫生建議她截肢才能保住性命。當時的她覺得天旋地轉,內心充滿了抗拒,「我情願不活了,也要保住腿」。後來,在父母的勸說下,她接受了手術。坐著輪椅出了醫院的大門,張雪梅把自己封閉起來。她變得自卑、敏感、不再聯繫同學,動不動就對父母發脾氣。
這樣黯淡的日子一直持續了3年,20歲那年,張雪梅去做假肢,認識了一位朋友,他說要不你試試打輪椅籃球?籃球在張雪梅的記憶中,只在小學六年級玩過,略懂皮毛,但不專業。看著朋友真誠的目光,她答應去試試。
於是,在廣州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她遇到了她的領路人——廣東省女子輪椅籃球隊主教練。教練雖然因患小兒麻痺症致殘,但他不向命運屈服,從運動員起步,努力奮鬥,他的人生充滿了勵志與傳奇。
第一次見面,教練安排隊長和隊友現場打了場籃球1V1比賽,張雪梅才發現打籃球原來可以這麼好玩、有意思,於是她留了下來。剛開始,張雪梅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運動天賦,跟別人的差距太大,她很怯場、自卑。教練看出了端倪,經常跟她聊天,分享自己的挫折經歷、成功經驗。慢慢地,張雪梅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經常從教練身上感受到正能量,他讓我對人生的看法變得不一樣。」張雪梅說。
從此,張雪梅對自己很「狠」,一天進行四場訓練,從早上5點半起床就持續練習到晚上10點。辛勤的汗水收穫了成功的喜悅,她和她的隊友先後獲得了2017年全國輪椅籃球錦標賽、亞大區輪椅籃球錦標賽第一名;2018年全國輪椅籃球錦標賽、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輪椅籃球女子組」第一名;2019年第十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輪椅籃球女子組」第一名。
最讓她自豪的是,2018年世錦賽上,中國女子輪椅籃球隊創造歷史最好成績,首次殺進4強,由此獲得東京帕運會的入場券。
張雪梅有感而發,「優秀成績的取得,除了自己和隊友的努力,也離不開省、市殘聯和廣州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的關心和支持。」據悉,近年來,廣東省大力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從資金、場地、器材、後勤保障等提供全方位支持,為輪椅籃球隊配置先進、耐用的專用輪椅,按照健全人專業隊的訓練模式展開體能和技術訓練。
籃球改變了張雪梅的人生。「練籃球之後,目標變得更清晰了,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張雪梅說。從2012開始練籃球,她從沒有想法、沒有規劃的軟弱女子,蛻變成愛生活、有目標的堅強「女漢子」。留下來、進省隊、上場打比賽、進國家隊、拿全運會冠軍……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她都一一實現了,張雪梅最新的一個目標是:明年的東京帕運會上,和隊員一起,為中國隊創造歷史最好成績,她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籃球訓練還使張雪梅的身體變得強健。張雪梅說,手術之後,有5年的危險期。之前跟自己同期的病友,都在這幾年相繼離世,「我很慶幸自己挺過來了!」出院後的前3年,每逢季節變換,她都會感冒,練籃球後,基本很少感冒了。張雪梅的父母說,感謝廣州市殘聯、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感謝教練,讓他們的女兒「重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