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常寧和鄭益昕,怎麼不打沙排卻轉室內了?有圖有真相,看這皮膚
張常寧標誌性的發球前的轉球動作還記得嗎?這就是沙排選手出來的習慣性動作,因為要把排球上的沙子轉掉,這應該是離心力的原理吧。
張常寧14歲進入沙排國家隊,拿過巡迴賽冠軍,但總體來說,沙排的前景還是不好,最終還是轉回室內排球。之後,張常寧也幫助中國女排拿到了世界冠軍。
顏妮在進入遼寧隊之前也入選了沙排國家隊,打過一陣沙排,只是後來身高長到了1米92,綜合衡量後還是轉回了室內排球。跟隨中國女排奪得了好幾次世界冠軍。而鄭益昕在國青女排時和朱婷一起拿到了世青賽冠軍,之後也是進入沙排國家隊,但一直沒有什麼突出的成績,最終被福建女排要回了,還是從事室內排球。
沙灘排球雖然和室內排球一樣都是奧運會項目,但是在咱們國家,沙排的水平遠遠趕不上室內排球的水平。中國女排已經在室內排球取得了很多次世界冠軍,而沙排一個都沒有。
被傳統觀念所累,好多家長不情願送孩子去練沙排。不在好多人眼中被認為是「傷風敗俗",其實大不可不必,也許是文化差異或某種信仰的影響。沙排群眾基礎差,地域性較強,現在一些傳統性較強的國家依然不認可。它的主流土壤還是在歐美,亞洲國家懸沙排進入奧運會後才得到重視的,起步偏晚,參與的人少之又少。
沙排訓練艱苦,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當時年輕的張常寧小姑娘的確有這方面的考慮,沙灘排球常年風吹日曬,這對於一名愛美的女孩子來說,絕對不願意遭受這樣的罪。這是有圖有真相的,以上這幾張照片,就能看出來皮膚的差距真大。室內雖然訓練也很苦,但是和風吹日曬相比,室內的訓練要「安逸」的多,如花的年紀,誰不願意自己更美一點呢?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因素促使張常寧轉室內。
沙排其實屬於比較冷的項目,而室內排球的關注度要高很多,而且薪水也要高一些,儘管這不是主要的因素,或許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中國沙灘女子排球與國際頂尖球員有差距,競爭力不強,沒有在奧運會上奪金牌的實力,但是中國室內女排實力在國際上當屬頂尖,有實力去爭奪冠軍,實現運動員一生的夢想。
沙排運動基礎轉為室內排球難度不大。兩者都屬於排球運動,沙排運動員多年的運動經歷是很好的基礎,沙排有兩人進行,室內排球是五人,只要稍微在團隊協作上進行訓練,就能很快融入5人制的室內排球,這比進行其他項目的運動,代價要小得多。所以轉室內排球是他們最好的選擇,這樣才有機會獲得奧運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