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玉帝的身份何其尊貴,要想面見他也自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初,東海龍王和閻王一起拜見玉帝,但玉帝只讓龍王進殿面見,卻不讓閻王進殿。這是為什麼呢?且來看看就知道了。
且說孫悟空當年被菩提祖師趕下山,便回了花果山,整日吃吃喝喝,悠悠蕩蕩,十分清閒。一日,他突然想要一件趁自己身份的武器,便前往東海龍王處討要兵器。龍王不敢不從,便給孫悟空展示了幾件龍宮裡的寶貝,但孫悟空通通看不上眼,最後選了金箍棒作為自己的武器。
這還不夠,孫悟空還要向龍王討要一副披掛。龍王左右為他置辦齊了行頭,孫悟空仍然弄武藝,顯神通,一路說著「聒噪!聒噪!」地打了出去。見孫悟空這般模樣,龍王心中甚是不平,因此商議向玉帝進表,懲治這孫悟空。
又說一日孫悟空正在睡覺時,被黑白無常兩兄弟帶到了地府。孫悟空一口咬定是黑白無常勾錯了人,死活不肯承認是自己陽壽已盡。
在與閻王爭執之間,孫悟空讓閻王拿來了生死簿。他在生死簿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大筆一揮,便劃掉了。接著,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猴子猴孫們的名字,大筆一揮,又給劃掉了。得逞之後的孫悟空,十分滿意,搖搖擺擺地便走出了地府,回了花果山。
孫悟空這等篡改生死簿的行為,致使猴屬之類無拘,獼猴之畜多壽,實在是有違天理,褻瀆了天威。因此,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便寫了一封表文命閻王上表給玉帝,希望玉帝能夠調遣神兵,收服孫悟空,還三界一個安寧。
有了這前因,東海龍王和閻王便趕上了一塊前往拜見玉帝。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中,玉帝在凌霄寶殿聚集了文武仙卿正在早朝,突然有人啟奏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玉帝當下傳旨,宣龍王進殿。
龍王走了之後,又有人啟奏閻王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之意進表。但是玉帝並沒有讓閻王進殿,而是著人接上了表文,送進了殿。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奇怪,這龍王和閻王都執掌一方職責,論職責大小來看,兩人都是差不多的。那麼為何龍王可以進殿面聖,而閻王只能在殿外呢?
其實,這與兩人的表文有關。
龍王的表文是他親自擬寫的,由他親自帶上天庭進表給玉帝,彰顯了他的敬意和誠意,愉悅了玉帝。
而閻王的表文,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擬寫的。寫了這一表文,地藏王菩薩卻沒有親自送來,而是讓閻王代送。那麼玉帝就不得不揣測地藏王菩薩的用意。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承的是菩薩之位,是佛教中人。佛教有了如來佛祖打理,勢力一天天地強大,那麼極有可能會影響到玉帝一方道教的勢力。因此,一旦佛教有二心,便會引來玉帝的側目。
而今,地藏王菩薩並沒有親自送來表文,就極大地讓玉帝懷疑佛教是否存在二心。玉帝不讓閻王進殿進表,實際上也是給佛教一個提醒,讓他們好好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注意細節,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舉動中往往蘊含著巨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