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驅動信息化教學的底層建設?超星集團為教育信息化提供解決方案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當前全民抗「疫」背景下,教育部提出「停教不停學、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無疑進一步加速了傳統教育行業實現信息化改革的進程。

在過去近30年時間裡,超星集團一直專注於數字資源建設與在線教育發展,不斷推動教學變革。據了解,疫情期間,超星集團為支持數千所學校的在線教育服務,累計投入1.23億元進行伺服器擴容、產品系統迭代升級,以及大量的平臺底層修復工作等。致力於成為傳統教學模式與在線教育之間的連接器,讓兩者相互依存,有機結合。

教育行業需因勢而動積極求變

儘管網際網路早前已對中國絕大多數的產業進行了大幅度地改造,但教育信息化領域一直是緩步前行。此次新冠疫情的突襲,讓教育行業在大危機中找到了新的機遇,教學在線化也提上了日程。

特別是當90後、00後逐漸站在時代的大舞臺中,各個產業也在慢慢隨著這批用戶的訴求而發生微妙的變化。超星集團副總經理王毅認為,在線學習平臺能為開放式的學習環境、眾籌化的學習內容兩者之間的聚合提供便捷條件,而教學不再是單向傳送,也不僅僅是簡單的雙向互動,學生與教師個體之間多向的知識傳導、解構和創新應用會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

顯然,教育行業和過去傳統教研模式已然出現差異化。

現在大多數的90後已走進校園,成為教師隊伍中的新生力量。而他們又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生活方式和習性更加網際網路化。從學生角度來看,這個對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習慣更加熟知且認可的新興教師群體與自己之間有更多的默契。

因此,超星集團很早便對學校的在線教育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超星集團研究院院長秦波濤表示,超星集團立足於課程建設,本質是立足於教學平臺的完善,為高校提供前瞻的、易用的、高可靠的、關注教學過程的網絡教學平臺,類似於修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時,還修建了無人收費站以及通達鄉村的鄉道,直達最後一米。

教師根據其自身學科特點及已有平臺進行組合、搭配,線上教學可以採用直播教學,或者直播教學加平臺混合教學的方式,但從教學過程性發展及學習記錄留存角度,純直播教學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超星的「一平三端」平臺,依託其豐富的資源包括示範教學包、圖書、期刊、視頻、課程等,幫助教師迅速建立適合自己的網絡教學課程,同時積極開展基於移動端的教學活動設計;支持引用網上有與自己課程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各級各類在線開放課程資源,教師可依託平臺建設自己的SPOC;

驅動信息化教學的底層建設

高等教育「變天了」。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所說,目前,高等教育的技術底層變了,知識生產機制、傳播機制改變了,網際網路時代,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和「知識權威」,所以,再用傳統的方式去教現在的學生已然不合時宜了。

但單純的網際網路在線教育模式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巨大的流量湧入對平臺容量和處理能力帶來了巨大的考驗。以超星集團為例,今年開學時期,超星旗下「學習通」便湧入了近600萬師生,時過一周,數量激增至近1200萬師生。

起初,「學習通」基本穩定,此後,超星集團不斷擴容,做好各種預案,但當流量集中爆發式湧入至1200萬用戶時,還是對其伺服器帶來了一定衝擊。對此,超星集團「產研聯動」,積極調整產品策略並快速找到了應對方案。通過主動分批次限流、分流,逐步給伺服器加壓,最終走向平穩運行。目前,該系統可支持為5800多個學校、53萬個班級進行服務,總訪問量超過20億人次。

巨大流量壓力給到平臺技術處理能力上一定的挑戰,但超星集團始終認為,信息化實際是針對教育核心即課堂教學的一次變革,它扮演的是驅動信息化教學的底層支持,而不是最終目的。

秦波濤進一步解釋道,教育部提出,要「四個回歸」,做到「以本為本、教學中心」,希望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需要的是「組合拳」,而不是簡單搬到網上,完成教學任務,更不是購買一堆硬體如大屏、黑板等。

對於超星集團來說,他們一直以來解決的是網絡教學評價的及時性、動態性,絕對不是為了數據而數據、為了報表而報表,而是真實跟蹤了解學生學習的「活的行為數據」,以分析判斷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的「教法」。

誠然,目前教育行業的信息化改革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在線教育平臺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大規模在線考試,不僅僅要承受線上爆發式流量對於平臺承載壓力的考驗,同時其流量紅利也易被不法分子盯上。據相關媒體報導,某些不法分子以團夥形式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試題和答案並進行兜售,且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完整又極其隱蔽,對行業造成了很大困擾。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超星集團積極履行社會企業責任,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為防止試卷和答案洩露,其旗下產品實現了對題庫的加密和對試卷的封存,即只有題庫和試卷的創建者,通過單獨授權設置的密碼才可訪問,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題庫和試卷的保密和保險性。同時,系統還通過人臉識別、動態監考、防切屏等技術手段防止考生作弊,最大程度保證在線考試的公平性。

目前,超星集團已與數十家網際網路傳播平臺及教育平臺達成合作共識,將組建專業技術團隊,依託大中後臺信息技術優勢,共同打擊網絡兜售試題行為,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揚清激濁。

相關焦點

  • 基於雲計算的校園信息化教學整體解決方案
    打開APP 基於雲計算的校園信息化教學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安防行業網 發表於 2020-12-23 11:23:09 一、方案簡介 此解決方案基於雲計算的應用數據中心與多媒體教學整體解決方案。
  • 中國教育「線上遷徙」,中教雲集團為「信息化教學」搭建平臺
    中國教育「線上遷徙」,中教雲集團為「信息化教學」搭建平臺 2020-08-07 11:34:31   來源:網絡
  • 佳發安泰打造教育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經過多年積澱,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銷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教育考試信息化產品並提供相關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教育考試考務管理與服務平臺以及網上巡查、應急指揮、身份認證、作弊防控等教育考試考務信息化系統產品。
  • 深信服發布「四維立體教育城域網解決方案」,助力搭建教育信息化...
    四維立體教育城域網解決方案以「兩橫兩縱」互相支撐為理念基礎,為教育城域網的構建,提供了高速、穩定的骨幹網絡和極致便捷的業務體驗,確保了教育城域網運營與建設的安全合規,助力用戶構建一體化的運維管理體系。比如,方案可以解決教育業務雲化後的高可用性,確保「三個課堂」等教學業務穩定開展,OA、網站等辦公系統順暢運行。其二,在保障各類創新型教學的常態化應用,減少維護成本的同時,還確保了教育系統的數據資產安全,且提供了精準治理能力。
  • 教育信息化為「學在柯橋」提供技術支撐
    中央電教館、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等的領導專家以及來自北京、江蘇、浙江等地的150餘名骨幹教師參加活動,共同研商教育信息化發展大計。這次培訓除專家報告外,承辦方湖塘中心小學還準備了主題報告、展示課和專家點評。
  • 網絡教學正從新鮮走向新常態,教育信息化建設不能缺位
    「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可以最大程度地檢驗在線教育的優越性、可行性,成果經驗彌足珍貴。」推進教育信息化需要軟硬體兩個方面未來,網絡教學要從「新鮮」走向「新常態」,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說是基礎。。
  • 水發民生集團信息化建設紀實
    2017年上半年,為降低會議成本,解決本部與非駐濟公司通訊聯絡和異地工地實時遠程檢查等問題,集團上線帶有移動端功能的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為打通信息孤島,調研上線簡易版OA系統並探索HR的管理功能,解決事項審批及時性、規範性以及人資基礎信息管理問題,培養公司全員線上辦公、線上審批的意識,為實現真正的無紙化辦公打下堅實基礎。在對內加強信息化管控的基礎上,探索建設對外展示平臺。
  • 信息化教學不會?中小學老師要培訓
    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據悉,能力提升工程2.0是通過建立「整校推進」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採用以網絡研修和校本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新方式,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中小學校長及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教育治理能力,切實提高我省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
  • 網龍助力「數字福州」打造智慧校園 推動教育信息化升級
    一個高度信息化、智慧化的校園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是無紙化智能辦公,還是刷臉進出校園?網龍給出的答案更豐富、更智能!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永久會址福建福州,網龍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已落地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下稱「二附小」)、福州市蓓蕾幼兒園、福州三中濱海校區、福州濱海實驗學校等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助力校園實現智慧升級。
  • 在線教育(2C)是未來教育產業黃金賽道,教育信息化(2G)著力構建智慧...
    教育信息化的產品已覆蓋幼教、K12及高教,其中K12階段的教育信息化產品以提升教學效果為主要目標,關注應試場景;高教信息化涉及到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方面,及信息系統建設和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為主;而幼教信息化針對的應用場景相對簡單,目前多集中於展示互動,由於教育機構的信息化實施水平有限,企業需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可靠、易集成的好產品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
  • 教育行業:教育信息化受益新基建政策推動
    兩會召開在即,加碼新基建或成為政策主導方向之一,教育信息化受益新基建政策推動,有望迎來新催化。  分析與判斷:  新基建獲政策加碼支持,有望為經濟內生增長提供新動力。2012 年明確建設「三通兩平臺」的規劃開啟了教育信息化 1.0 時代,由此逐步實現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並建成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2018 年出臺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提出「三全兩高一大」的目標開啟教育信息化 2.0 時代,計劃到 2022 年基本實現教學應用/學習應用/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教師/學生/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並建成網際網路+教育的大平臺。
  • 十堰市召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推進會
    為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精神,科學實施《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切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此次會議以深化數字校園與教學點網校建設與應用,強化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保障為主要內容,採取現場觀摩、專家授課、經驗介紹、交流探討等多種形式進行。
  • 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優秀案例丨華南師範大學 以「新師範」為理念...
    作為華南地區的教師教育龍頭,華南師範大學須責無旁貸承擔起教學信息化探索試驗與實踐引領的重要使命。  2018年2月,廣東省出臺《廣東「新師範」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新時期師範教育的新內涵。作為踐行「新師範」新內涵的排頭兵,學校努力從傳統封閉師範教育向新型開放教師教育轉變、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引領服務轉變,為廣東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支撐,為振興全國教師教育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在此背景下,華南師範大學展開了新一輪教學信息化支撐環境建設。
  • 驅動教育信息化創新,育能智慧操場亮相第七屆國際智慧教育展
    12月18日,由北京雅森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鼎力支持的第七屆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展會聚集教育信息化優秀區域、學校、課堂教學應用案例和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經驗案例等,涵蓋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健康等多個板塊的主題區域。
  • 發揮在線教育優勢 推進教育信息化
    「十四五」規劃首提「發揮在線教育優勢」,這明確了在線教育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教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了遵循。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各類學校大規模停課,大量學生面臨著「無學可上」的困境。
  • 西安翻譯學院後勤集團榮獲「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
    12月12日,第七屆中國教育後勤網際網路大會暨中國教育後勤協會信息化建設專業委員會(2020)年會在海南舉行。會上,中國教育後勤協會信息化建設專業委員會對全國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優秀示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經過在線申報、系統測評、遠程答辯、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環節激烈角逐,在入圍參評的50餘所高校中,西安翻譯學院後勤集團榮獲「2020年度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後勤集團辦公室米瑞獲得「中國教育後勤協會教育後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個人」。
  • 銳捷受邀參加55屆高博會,探討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暨智慧校園建設...
    西南交通大學的教育信息化圍繞三個方面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添磚加瓦。第一,構建多樣的物理學習空間和數字學習空間,以一流的智慧化教學環境服務於學校雙一流,;第二,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信息化支撐學科科研;第三,以教學需求為導向,面向服務的教學管理為師生提供專心、放心、安心的教學信息化服務環境。
  • 柏斯音樂集團捐贈信息化音樂教學系統,助力鄉村美育發展
    柏斯音樂集團捐贈信息化音樂教學系統,助力鄉村美育發展 2020-11-12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教雲助推寧夏教育信息化建設駛入快車道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與中教雲凝心聚力,攜手共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師隊伍。培訓覆蓋寧夏各市、縣(區)及廳直屬中小學的2000餘名骨幹教師,旨在提升教師運用數字教材的能力,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以支撐課堂教學深化改革,構建「網際網路+」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信息化的「規模化」與「常態化」,進而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建設的全面升級。
  • 教育信息化改革當前,輸出型中學校長如何做?
    他坦言,前些年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並不像現在這樣被看好,尤其是在河南這樣的中部地區和高考大省,想要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實現教育信息化並不容易。 智慧教育要解決人的問題 一個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能沒有信息化環境的支撐,而信息化校園環境的建設不能單憑學校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