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紀雅學校智慧課堂展示。 受訪者供圖
日前,智慧教育論壇暨2020年能力提升工程2.0省級試點區、試點校專項培訓學員成果展示交流會,在中山市紀中雅居樂凱茵學校舉辦。試點校專項培訓學員們共同探討智慧教育,交流分享智慧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凝練訓後成果,加快推進省級試點區和試點校建設。南都記者了解到,中山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力爭到2022年底完成全市4萬餘名中小學教師的研修任務。
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
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
據悉,能力提升工程2.0是通過建立「整校推進」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採用以網絡研修和校本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新方式,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中小學校長及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教育治理能力,切實提高我省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
廣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鄧旭峰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特別是在新的科技革命背景下,智慧教育、智慧教學是大勢所趨,提升教師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技術變革能力,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是勢在必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在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他提出,希望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切實有效提高廣東省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各試點校在推進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過程中主動發揮創新精神,積極探索信息化校本研修的新模式,提煉優秀成果,形成可複製的推廣經驗,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培養智能化教育
領航教師、校(園)長
中山市教體局日前發布《中山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按照市、鎮(區)「示範帶動、分批推進、分類指導、全員覆蓋」的辦法,中山將強化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建設,圍繞學校制訂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教師研修計劃,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完成全市中小學校教師總數20%、50%、30%的培訓任務。
中山將建立培訓資源遴選機制,通過整合、自建、購買、生成等形式,逐步建立一批適合中山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課程資源,形成中山能力提升工程2.0專項資源庫。以「中山教師研修網」為基礎,建立市級工程成果共建共享平臺,匯聚教師實踐應用成果,通過展示、評選和徵集等形式,推進資源的共建共享及應用推廣。
《方案》指出,要組織實施智能化教育領域的教師、校(園)長工程,遴選一批在智慧校園建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等方面可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教師、校(園)長,建立市級智能化教育教師、校(園)長工作室,引領全市教育信息化發展。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年度開展智能化教育領航教師、校(園)長高端研修,每年培訓50人。
同時,匯聚本地中小學STEM教育、人工智慧教育、創客教育等各類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融合教學典型經驗,形成示範案例,建設本土跨學科融合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資源與跨學科融合教學示範校。整合教研、教師發展、教育技術部門和企業等多方資源,組建研訓團隊,開展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研修,打造一批基於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幹教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
能力提升工程2.0
校長是項目「第一責任人」
南都記者了解到,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提升工程項目執行辦公室,負責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過程管理和支持服務。
其中,市教師發展中心負責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的組織管理、諮詢指導和檢查評估,學分管理和對已有項目與能力提升工程對接,監督合作機構的實施過程和質量,指導各鎮(區)制訂實施方案;負責工程專項課題(研究項目)的申報與管理;組織管理者、培訓者的培訓,項目總結和經驗的成果提煉與推廣等具體工作。
市教研室負責組建培訓指導專家團隊;負責評選應用試點校、示範校;負責與教材、教研、教學相關的資源建設與共享,引導和鼓勵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負責組織示範課評選、應用技能比賽、優秀課例徵集。
市教育技術中心負責指導應用試點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負責信息網絡和技術支持;負責將優秀課例匯聚成共享的資源雲;負責市級示範課的攝製。
中山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領導小組副組長黃慶財表示,整體推進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校長是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各校應制定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目標和規劃,並圍繞目標,規劃切實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教研,落實全員信息化研修學分要求。
關注
中山市紀雅學校
40個教學班都使用雲平臺教學
據了解,中山市紀中雅居樂凱茵學校是中山市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2.0工程試點學校之一。該校成立了由校長擔任組長的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定期開會。在信息化微能力提升這一關鍵工作上,學校提出了領導小組成員分工能力點,成立專項能力點考核小組,考核小組負責對全體老師進行對應能力點的培訓、指導和考核測評。
此外,學校利用信息化能力提升為抓手,以課題研究為依託,建立了校級課題、科組課題、個人課題三級課題,將信息化能力提升推向深入。
所有班級設電子班牌和錄播系統
紀雅學校從2013年全面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2017年在原有的多媒體電教化技術的基礎上,全面推廣睿易雲平臺的多技術融合教育教學模式;2018年引進了IS智慧校園;2020年又引進了易教雲平臺。目前全校40個教學班,全部使用了睿易或易教雲平臺進行教學。
在該校的雲班中,學生人手一臺平板,所有老師都能熟練使用睿易雲平臺或者易教系統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利用屏幕共享,截屏筆記,課堂回看,課前預習推送,課後作業反饋,在線答疑等功能,突破時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拓寬自己的學習空間。
目前,該校所有班級都有電子班牌和錄播系統,初一年級還配置了智慧黑板。學生出勤、課堂表現情況,班主任和家長只需要打開平臺反饋數據和基本情況就可以一目了然。甚至,還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具體某一時間點內某位同學的具體狀況。除此之外,班主任和生活老師還可以通過智慧校園卡的記錄,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動態,方便及時有效地反饋處理問題。
提升老師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促進教師成長方面,紀雅學校有豐富的網絡學習空間,除了學科網、翼課網等資源,老師的每節課都會通過睿易通系統錄製並保存在伺服器。紀雅學校校長王健介紹,這些校本資源,不僅是平時教學的工具,也是老師進行網絡學習的有力工具。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戶,突破時空隨時隨地聽課學習。
除此之外,學校還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為平臺,打造精品課堂的校內教研模式,人人曬課,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協同備課,普遍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打造精品課堂。
王健表示,學校不但每周會對教師上課雲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登記反饋,定期對教師的信息應用能力進行過關考核,而且每學期都會組織全校老師進行「雲平臺下小組合作過關課」等一系列教學比武活動。在確保信息技術應用人人過關的基礎上,全面提升老師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採寫:南都記者 侯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