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非虛構寫作獎盧卡斯獎揭曉,作品關注黑人和司法制度

2021-01-10 新京報

盧卡斯獎

(Lukas Prize Project Awards)

成立於1998年,以美國記者、兩屆普立茲獎得主J·安東尼·盧卡斯(J.Anthony Lukas)

的名字命名,由已故歷史學家馬克·林頓的家族贊助。盧卡斯獎旨在表彰美國優秀的非虛構作品,共設有三個類別,分別為J·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J.Anthony Lukas Book Prize)

、馬克·林頓歷史獎(Mark Lynton History Prize)

和J·安東尼·盧卡斯WIP獎(J.Anthony Lukas Work-In-Progress Awards)

今年的獲獎作品和進入終選的兩部作品,都關注美國歷史、政治和社會的重要議題,如逃亡奴隸是如何將美國推向內戰的、美國營利性監獄的內幕、死刑在美國的興衰等。

以下為獎項和獲獎作品的詳細介紹:

J·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獎金一萬美元)

J·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旨在表彰非虛構寫作的傑出範例,這些作品體現了文學的優雅、對嚴肅研究的承諾,以及以J·安東尼·盧卡斯的傑出作品為特徵的原創報導。作品必須於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間出版,主題關乎美國政治或社會議題。

獲獎作品:沙恩·鮑爾(Shane Bauer)的《美國監獄:一名記者臥底懲戒生意之旅》(American Prison: A Reporter's Undercover Journey Into the Business of Punishment)

沙恩·鮑爾是美國雜誌《瓊斯母親》的高級記者,2014年,鮑爾搬到路易斯安那州鄉村,在私人監獄韋恩懲教中心臥底,擔任獄警。四個月後,鮑爾的偽裝被發現了。他用得到的素材在《瓊斯母親》撰寫了一篇黑幕揭露報導,並獲得了全國雜誌獎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還受華盛頓官員之邀講述營利性監獄所存在的問題。《美國監獄:一名記者臥底懲戒生意之旅》是對那篇報導的拓展。

J·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的評委認為,《美國監獄》指出無論是囚犯還是獄警,都是由利益驅動的受害者,這種利益導向根植於美國監獄的賺錢傳統。「《美國監獄》是一部勇敢的、令人不安的、緊迫的非虛構敘事作品。」

這本書還入選了《紐約時報》2018年度十大好書,《紐約時報》的推薦語稱,「他的書是恐怖行為的詳細目錄,從那些歷史先例——內戰結束後南方監獄裡的囚犯租賃,也就是把囚犯作為失去自由的勞動力出租給企業——到一個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產業裡司空見慣的猖獗暴力、瀆職與無能。」

馬克·林頓歷史獎(獎金一萬美元)

馬克·林頓歷史獎表彰歷史敘事類作品,作品必須出版於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間。今年的馬克·林頓歷史獎頒給了兩部作品。

獲獎作品:安德魯·德爾班科(Andrew Delbanco)的《戰前之戰》(The War Before the War: Fugitive Slaves and the Struggle for America’s Soul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Civil War)

安德魯·德爾班科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這本書將逃亡的奴隸放置於內戰前的美國的中心舞臺,對關於內戰的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安德魯·德爾班科將重點放在1850年《逃奴法案》的意外後果上。《逃奴法案》的目的是促進國家統一,卻點燃了國家分裂的導火索。通過這本書對這段被忽視歷史的敘述,提醒讀者美國最初對奴隸制的寬容所產生的持久的、破壞性的影響。評委稱,這本書生動地反映了在今天有著強烈共鳴的過去:兩個主要政黨的分裂,黑人對奴隸制和監獄的抗議,以及充斥著侮辱和謾罵的公共話語。

獲獎作品:傑弗裡·C·斯圖爾特(Jeffrey C. Stewart)的《新黑人:阿蘭·洛克的一生》(The New Negro: The Life of Alain Locke)

傑弗裡·C·斯圖爾特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研究黑人文化的教授。《新黑人:阿蘭·洛克的一生》是一部關於哈萊姆文藝復興之父阿蘭·洛克生平的傳記。評委認為,斯圖爾特巧妙地利用了洛克的檔案和書信,闡明了洛克作為一個同性戀勇敢生活的意志,以及洛克是如何深受其人際關係的影響的。《新黑人》闡釋了洛克對藝術美的信念,以及他把非裔美國人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作為美國現代主義的典型創作加以推廣。

J·安東尼·盧卡斯WIP獎(獎金2.5萬美金)

J·安東尼·盧卡斯WIP獎每年頒發一次,頒給正在創作的有關美國政治或社會關注議題的非虛構作品。

獲獎作品:莫裡斯·查馬

(Maurice Chammah)

的《讓上帝來挑揀他們:德克薩斯與美國死刑的興衰》(Let the Lord Sort Them: Texas and the Death Penalty’s Rise and Fall in America)

莫裡斯·查馬是美國報導司法公正的非營利新聞組織「馬歇爾計劃」

(The Marshall Project)

的特約撰稿人。這本書通過對得州死刑興衰的描述,解釋了美國犯罪和懲罰的真相以及法律制度是如何運作的。評委稱:「這是一本強有力的、報導深入的、具有啟示性的書。」能夠擴大讀者對所處時代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理解。

獲獎作品:史蒂芬·達德利

(Steven Dudley)

的《馬拉:製造MS13》(Mara: The Making of the MS13)

史蒂芬·達德利是研究美洲有組織犯罪的智囊團InSight Crime的聯合創始人。這本書通過對一個薩爾瓦多移民家庭的集中敘述,展現了犯罪幫派MS13的複雜故事,MS13是一個發源於美國的國際性幫派,因手段殘暴而臭名昭著,是美國政府努力消除「非法移民罪犯」的頭號打擊目標。這本書消除了圍繞這個團體歷史和權力的許多神話,揭露了多年來美國和中美洲有缺陷的政策,以及它們所創造的剝削性和不平等的制度。

作者:新京報記者 吳鑫 實習記者 聶麗平

編輯:徐悅東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美國非虛構寫作導師傑克·哈特:感受故事的力量
    ·哈特走進北京大學,與熱愛非虛構寫作的廣大同學及讀者一起,分享了一場關於非虛構寫作理論與技巧的精神盛宴。傑克·哈特先生北大之行是 「創意寫作訓練營「活動的一部分,由北大未名講壇、鳳凰讀書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主講人哈特先生曾任《俄勒岡報》主編兼寫作指導,獲美國報紙新聞編輯協會授予的國家教學獎、威斯康星大學服務獎,以表彰他在新聞寫作教學工作上的突出貢獻。
  • 尼爾·蓋曼首部非虛構作品集出版,揭秘《美國眾神》《星塵》《墳場...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雨果獎、星雲獎等30餘項幻想文學大獎得主、當代幻想文學巨匠尼爾·蓋曼首部非虛構作品集《尼爾·蓋曼隨筆集:廉價座位上的觀點》簡體中文版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由後浪公司策劃出品。
  • 「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獲獎作品揭曉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光明網訊日前,由團結出版社主辦,「特寫」App、光明網承辦的「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獲獎作品名單揭曉,共有21部優秀作品分獲文字組和視頻組各獎項。  為發掘和呈現更多優秀非虛構類作品,今年11月,「特寫杯」非虛構寫作大賽正式啟動。
  • 非虛構獎提名獎作品《我願意學習發抖》竟來自作家郭爽對《格林...
    一種溫柔的觸感……」這是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獎提名獎作品《我願意學習發抖》中的一段文字,作家郭爽以格林童話為線索,記述她對異域的觀察,文字中流淌著童話的天真、純粹和溫暖。同時,書中從頭到尾貫穿了對自我身份的確認。並在與異域世界的碰撞和陌生人類的接觸中,反觀自我,對於文化、現實等議題,有細緻入微的觀察。
  • 科爾森·懷特黑德再次獲得普利茲小說獎
    這部小說去年也曾得到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的推薦,他評論道,這本書「是一本必讀之書,它詳細描述了種族隔離和大規模監禁如何撕裂人們的生活並造成了今天的連鎖反應」。懷特黑德此前因其2017年出版的《地下鐵道》(the Underground Railway)獲得普立茲獎,該書正由《月光男孩》編劇導演巴裡·詹金斯(Barry Jenkins)改編成亞馬遜系列。
  • 華裔作家遊朝凱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亞裔作家大放異彩
    當地時間11月18日,2020美國國家圖書獎揭曉最終結果。美籍華裔作家遊朝凱(Charles Yu)憑藉諷刺作品《唐人街內部》(Interior Chinatown)獲得了本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獎。《唐人街內部》《唐人街內部》對好萊塢和亞裔美國人的刻板印象進行了諷喻。
  • 普立茲獎得主基德爾:非虛構作者目前的處境是艱難的
    這些作品,有關於美國貧民區一名普通小學老師教學經歷的《學童中》,有關於老人院的《老朋友》,還有關於傳染病醫生保羅·法默的《越過一山,又是一山》,也有關於工程師如何把新型計算機推向市場的《新機器的靈魂》——最後一本書,讓他獲得了1982年的普立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
  • 披頭四傳記《一二三四》贏得2020年度英國頂尖非虛構獎
    得益於豐富的經驗,在這本書中他融合了歷史、日記、自傳、粉絲來信、訪談、清單和表格等多種寫作素材。One Two Three Four: The Beatles in Time,Craig Brown ,Fourth Estate,2020年4月布朗曾表示,他的目標是「傳達披頭四時代的樂趣和刺激,以及他們四人改變的歷程,無論是好是壞」,並且,「我也熱衷於展示他們對每個人的影響,從女王到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 作家袁凌: 非虛構寫作,從來沒有成為一門顯學
    撰文 | 餘雅琴在大家眼中,袁凌的名字是和非虛構寫作緊密聯繫的。他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調查記者,前媒體人,知名作家,以及「非虛構」。隨著「非虛構」成為一種流行,作家袁凌的曝光度也隨之上漲。但是在他看來,熱鬧更多是虛的,非虛構從來沒有成為一門顯學。
  • 普利茲音樂獎首次頒給流行歌手肯德裡克·拉馬爾
    ­  美國新聞業最高榮譽獎項——普立茲獎今年的獲獎名單近日揭曉。值得一提的是,向來少為人知的普利茲音樂獎此次頒給了30歲的說唱藝人肯德裡克·拉馬爾(Kendrick Lamar)。他是自1943年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流行歌手,此前榮獲該獎的都是古典樂和爵士樂的音樂人。
  • 陳榮輝:非虛構攝影的美學和實踐
    面向人群:準備申請攝影專業的學生、攝影專業在讀學生、攝影愛好者,新聞攝影從業者,青年藝術家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課程亮點· 非虛構攝影的美學理論+外拍實踐;· 與名師面對面交流溝通,分享美國耶魯名校攝影專業的申請經驗;
  • 正午解散、影視化遭遇狙擊,非虛構寫作的內外困局
    最早在2016年,就有ONE實驗室、魔宙(偏向於半虛構寫作)、真實故事計劃等這樣的獨立團隊風起雲湧,這個背後,既有當年微信公號的流量紅利佐證,也有《太平洋大逃殺》《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密謀十七年的逃亡》《黑幫教父最後的敵人》等非虛構文學作品相繼被影視公司高價購入的商業潛力。 但如今看來,非虛構平臺的商業模式陷入某種困局中。
  • 2020兒童文學伊索獎揭曉,原創繪本《鄂溫克的駝鹿》獲榮譽獎
    記者丨何安安2020年度兒童文學伊索獎和伊索榮譽獎已於近日揭曉,由美國童書作家伊恩·倫德勒(Ian Lendler)創作的《伊索的寓言人生》(The Fabled Life of Aesop)奪得了年度大獎伊索獎,由格日勒其木格·黑鶴撰寫、九兒繪圖的原創繪本《鄂溫克的駝鹿》(The
  • 2020年LensCulture黑白攝影獎揭曉
    批評若不自由 讚美則毫無意義2020年LensCulture黑白攝影獎日前揭曉。來自120多個國家/地區的攝影師參加了此次活動,經過評審團的廣泛審查和熱情討論,39名攝影師被選為最佳。
  • 非虛構導師約翰·麥克菲:辦公室裡擺著215本學生寫的書
    麥克菲曾連續四年密切關注布拉德利在普林斯頓大學四年的籃球生涯。在他的作品中,有四部是關於地質主題,三本是關於交通運輸主題、兩本是關於體育主題。麥克菲是美國非常著名的非虛構寫作指導者,他教授出一代又一代有抱負的傑出非虛構作家,同時他還組織研討會教授寫作。[4]他認為,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作家最根本的是堅持不斷寫作,寫作只有越寫才能越好。
  • 英文閱讀技巧你會分辨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作品嗎?
    非虛構類作品傳達給孩子不同於虛構類作品的理念,比如,科學的書籍會讓孩子懂得嚴謹;歷史哲學方面的書籍會培養他們批判的精神……(1)意味著書中的所有內容都是基於真實信息。可以找到的信息研究或研究真實信息,不能偽造和虛構。
  • 2020年普立茲獎揭曉,懷特黑德二度獲得小說獎
    當地時間5月4日星期一,普立茲獎行政官達娜·坎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在Pulitzer.org上宣布了2020年普立茲獎。小說獎頒給了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獲獎作品是小說《鎳幣男孩》(The Nickel Boys),這是他第二次得到這份榮譽。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北京時間10月8日,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
  • 非虛構作品的魅力,僅僅在於真實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作為舶來品的「非虛構寫作」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已風靡歐美,其開端則可以上溯到美國新聞業自誕生以來便存在的嚴肅性報導與刺激性報導之間的分野和對立。縱觀美國新聞事業發展歷程,從政黨報刊到商業報刊,從高級報紙到大眾報紙,從《世界報》和《新聞報》掀起的「黃色新聞」浪潮到《紐約時報》所倡導的「刊登一切適合刊登的新聞」……嚴肅高端和刺激耐讀一直相互交替著引領美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 2020荷賽多媒體獎提名作品揭曉
    原創 朱鈺 傅蓓夢 穀雨計劃-騰訊新聞阿姆斯特丹當地時間2月25日12點,第63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年度多媒體獎提名名單揭曉。《華盛頓郵報》的視覺記者佐恩·墨菲(Zoeann Murphy)擔任此次多媒體獎評審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