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20年11月28日文曾提到(見引弓第三期國際教育資訊摘譯),西方政府和國際企業,對英漢雙語人才持續增長的剛需。可是,因為漢語學習難度等原因,歐美年輕人近年來正在放棄漢語學習和中國研究。這個空白,正在被中國的海外留學生填補:漢語母語、英語流利,而且熟悉東西方文化。可是,在海外就讀的小留學生,不同於在國內滿世界報英語學習班的小夥伴們,反而對漢語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一個是漢語本身的難度,還有一個是漢語傳統教學相比英語,方法和內容更單一。引弓教育特意邀請了擔任馬來西亞某國際學校漢語老師多年的彭老師,分享她對小留學生在海外學習漢語的真知灼見。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讀懂莎翁戲劇的悲喜,也能領會陶淵明世外桃源的悠然。
識字誠可貴,閱讀價更高;等等,還有……
鬥轉星移,今年已是我來馬的第六個年頭。在國際學校工作的我,漸漸發覺教室裡的小小中國留學生多了起來。許是鄉曲之情的緣故,中國家長們常和我聊起他們在異鄉生活的不便、未來的計劃,當然還有孩子的中文學習問題。
關於中文學習,識字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孩子沒有2500個識字量,是無法進行自主閱讀的。漢字遺忘率高,孩子的自主閱讀年齡比歐美國家的遲,這在國內也是傷腦筋的問題。現在孩子漂洋過海來到海外,豈不是給漢字學習雪上加霜?長期在海外生活的中國孩子,除識字量不足,或識字量進入瓶頸難以突破外,還會出現識字量≠閱讀能力的情況。這是因為孩子接觸的大多是日常中文,對於閱讀文章中的書面語言、高級口語是比較陌生的;有的家長在輔導識字時只注重單個字的學習,忽略了詞句的輸入以及其與孩子認知的聯繫。漢字學習是一場長徵,切忌揠苗助長,切忌與國內同年齡的孩子比較。我們要遵循先認後寫,隨文識字,少量多次,形式多樣的原則。
漢字學習有時很枯燥,但我發現在用甲骨文或者圖片的形式介紹漢字,讓孩子發揮想像,更有效率。可別小瞧孩子的想像力,他們能把「慢」字想像成一個手持寶劍、身穿盔甲,慢慢行走的騎士。這類的教材、教具市場上也有不少,我用得比較順手的是麥田識字、直印認字、悟空識字、小象認字和四五快讀。這些工具不僅結合了字與圖、字與文,有的還配合有趣的遊戲,或是介紹漢字相關知識,大有裨益。
提到閱讀,最有效的識字方式莫過於在閱讀中識字。孩子識字量有限,須有家長的陪伴。我建議家長要和孩子商討一個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一同親近漢字,感受中文的美。家長要多就文章內容提問,和孩子互動,培養他們的成段成句表達能力。如果家長能了解一些六書知識,和孩子講漢字的含義、故事,如此閱讀會更有質量。避免為識字而識字,為閱讀而閱讀,易導致孩子產生反抗情緒。
家長們常常問我,什麼樣的閱讀書籍適合孩子。我的回答只有一個——經典的中國文學讀物。我並非坐井觀天排斥其他文學,只是對於小小中國留學生來說,他們心中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親近感是他們學習中文的內在驅動力,直接決定了未來的中文學習。我也並非危言聳聽,據了解,中學階段放棄中文學習的中國孩子大有人在。相信我,一個只了解中華美食文化的人,是不具有足夠的毅力去攀登中文這座大山的。
圖片來自網絡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正是因為我們可以對其進行不同角度的學習和解讀,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感。我相信沒有孩子能拒絕《西遊記》的魅力吧!市場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西遊記》讀本,這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孩子未識字時可以聽故事,識字之初可以認讀簡單漢字,長大後可以配合插圖閱讀。孩子愛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作為家長,我們還可以剖析孫悟空身上的美德。不畏權威、刻苦學道、機智勇敢……還可以介紹佛道教文化。
當然對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的學習也不應該被忽視。浩浩文海,巍巍書山。家長們一定被我說的嚇壞了吧!不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稱小小中國留學生為Heritage students,那就讓我們小心地保護他們身上的星星之火,以期燎原之勢吧!
圖片來自網絡更多閱讀:
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從主流的英式A-LEVEL國際教育到新興的IB國際文憑教育,從一流老牌國際學校到各有特色的平民價位國際學校,引弓為中國家長提供一條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以外,超高性價比的國際教育路徑。
通過短期插班服務,和國外的孩子學習同樣的課程,讓孩子全方位提前體驗原汁原味的國際教育。
利用身處馬來西亞的獨特優勢,為有志於送孩子出國的家庭,提供優質的在線國際教育融入培訓:雅思英語、學科英語、批判性思維。形式有一對一私教、小班教學等等。師資來自於英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經驗豐富的國際老師。生活考察、籤證(包括二家等長期居留籤證)、酒店、交通、託管、醫療、保險、購車、租房、置業、個人稅號、銀行開戶、註冊公司等等,幫助家長們安心融入大馬生活。
因為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如果您還想如常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一次乾貨都能被您看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