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記者陳斯睿報導】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海外中文教學帶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通過線上培訓等方式,海外漢語教育者能夠不限時間地區地與同領域人士接觸交流,拓展自己的技能與知識。近日,英國、愛爾蘭等歐洲英語區的漢語教師們就通過在線專項培訓,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適應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
「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線上舉辦。(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第三屆「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落幕
12月11日至13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在線落幕。此次培訓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舉辦,以適應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和新冠疫情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的新常態,進一步提升漢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建立本土漢語教師資源共享、經驗交流、溝通互動的有效平臺,促進歐洲英語區漢語教學的蓬勃發展。
繼2018年11月、2019年6月在倫敦、曼城成功舉辦首屆和第二屆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後,受疫情影響,此次培訓第一次在線上舉辦。
培訓得到了英國、愛爾蘭和歐洲其他以英語教學的本土漢語教師的積極響應,報名人數超過280人,比額定人數倍增,最終來自英語區主流大中小學和相關教育機構的250餘名學員參加了為期3天的在線培訓。
為了推動培訓跨區域授課和互動、分享資源、交流經驗、增進溝通,特別邀請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歐洲漢語教學協會會長白樂桑教授作培訓首日主旨講座,他帶來的《中文教育有沒有獨特性?》的講座令人醍醐灌頂,得到培訓學員的一致好評和喜愛。
本屆培訓的培訓師由英語區資深漢語教學專家擔綱。專家們對一線漢語教學現狀和面臨的挑戰感同身受。整場培訓以Action Research為主題,圍繞Action Research展開兩場主題講座,分別由謝菲爾德大學東亞研究學院對外漢語教學碩士學位主任陳莉莉博士聯手阿伯丁大學現代語言與口筆譯專業主管、博士生導師朱珠博士講授Action Research的理論與應用和Action Research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相長。配套兩場主題講座拓展4個工作坊: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系主任教師宋連誼博士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系首席導師、倫敦孔子學院英方執行院長宣力牽頭分別從漢語考試、課堂活動、漢字教學和寫作4個方面,從線上到線下的教學環境中,闡述Action Research在教學實踐中的貫徹落實。(註:Action Research,即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此外,培訓期間圍繞Action Research主題展開4個工作坊,由專家牽頭,圍繞主題闡述講解;互動講師根據主題提煉出分標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與培訓學員經驗分享,專家再點評分析,層層推進,最後對培訓學員的提問答疑解惑。該模式在教師培訓中首次嘗試,取得了顯著效果。蘭開夏中央大學講師黃觀宇、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語言中心講師褚菁、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公派教師楊璇等紛紛承擔了工作坊的經驗分享。
除Action Research主題外,針對英語區漢語教學現狀,為應對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新常態的挑戰,還特別設置線上線下中小學課堂管理專題工作坊,由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中小學孔子學院優秀孔子課堂資深中文學科主管寇優牽頭,英國教師資格證書(Qualified Teacher Status)持證教師尹海燕、冷雪年以及倫敦金斯福德社區中學漢語教師李春雷、哈裡斯集團小學漢語教師Cara Bleiman配合,從綜合課堂管理、紀律管理、網絡技能管理和時間管理等角度,現身說法,深入淺出,層層分析,與培訓學員溝通探討行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貫穿整場培訓專家們寓教於樂、娓娓道來,學員們認真聽講、積極互動,除分組討論、完成課堂練習和作業外,還在留言區與專家和其他學員們互動討論,有效溝通,充分利用線上Zoom平臺的強大功能和居家聽課省去舟車勞頓的便利,在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下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和高昂的學習態度,使培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主辦方為全勤參加培訓且認真聽課,及時完成作業和反饋問卷的學員們頒發了培訓證書並為全體學員每人提供獲贈英語注釋教材配送、防疫品等優惠福利,為本土漢語教師加油打氣,鼓勵教師們面對疫情壓力迎難而上,適應線上線下漢語教學的新常態,努力做好本職漢語教學。
朱珠博士在培訓後告訴記者:「這次疫情確實對許多人的學習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對海外中文教學也是一個挑戰。面對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和學生構成,對教師們來說,需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提高,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和需求。因此這次專項培訓可以說非常及時,這一點從教師們參加活動的踴躍程度也可以看出來。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發言,讓我有機會和各位教師們交流,也有機會向其他講者學習。」
她認為,這次培訓活動中教師們熱情高漲,通過網絡平臺積極交流經驗和心得,互相學習、互相鼓舞。看到這麼多教師放棄周末休息時間來參加活動,她很受感動。「在問答環節,教師們提出的問題直指核心,讓我自己也得到很多啟發。這次培訓活動可以說是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臺,讓致力於在海外推廣漢語、提高中文教學水平的人們齊聚一堂,希望在大家的進一步努力下,能把歐洲英語區的中文教育推向一個更加成熟的階段。」
除本屆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培訓外,作為2020歐洲英德法三大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培訓,在11月27至29日和12月4至6日還分別舉辦德語區和法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培訓。
宋連誼。(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專訪海外漢語教學專家宋連誼:「漢語學習正成為一種發展需求」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語言教學博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系主任教師宋連誼是英國漢語考試委員會學術諮詢委員召集人,也是英國和愛爾蘭考區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書面試主考官。在為期3天的第三屆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中,他接連2天為參加培訓的教師們帶來了工作坊和經驗分享,探究海外漢語以及線上漢語教學的特點。
「毫無疑問,海外漢語教學的發展與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直接聯繫。」宋連誼認為,人們對於中國的關注有兩方面的考量,其一是中國不斷提高的經濟影響,其二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提升,他透露,有些學生學習漢語是為了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加之中國現如今正邁向世界強國之一的地位,有一部分學生是出於「不得不」了解中國的原因而進行中國研究。由此可見,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海外漢語教學存在的意義已不僅僅在於滿足世界人民對於中國的興趣和好奇,現如今正在逐步成為聯通世界的必經途徑之一,「現在學習中文不在於你是否喜歡,而是你是否需要」。同時,據宋連誼了解,中國的國際形象對於學生報名學習漢語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海外進行漢語教學,與中國境內最大的區別在於學生的思考模式、教育背景和學習習慣。宋連誼告訴記者,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即便是在英的華人學生,也或多或少習慣於西方教育的思考方式,因此了解西方學生的特點和想法是海外漢語教育者應重視的方面之一。雖說如此,他認為,西方學生也應該對中國教師的教育特點多少有些了解。此外,教材的選用也很值得推敲,宋連誼坦言,在這方面中國境內外更好地合作配合銜接是海外漢語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英國,漢語教學面向的人群分為幾大類:大學、中小學、周末華文學校以及成人教育。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習人群,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宋連誼坦言,小孩和成人的大腦在處理信息和吸收方面區別很大。小孩學習語言的特點在於不是通過邏輯來學,而是一種泛化的吸收,相比之下,成人需要通過分析進行學習。他也提到,由於今年疫情原因,大部分課程轉為線上,在網絡發展的基礎上,人們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正在改變。
談到授課方式,宋連誼希望英國的漢語教育者能夠不僅在中國教師群體中吸收信息,也能夠有所突破,與海外其他語言教師多進行溝通交流,在教育理念上不斷更新進步,吸收他們的經驗和教育理念。雖說今年疫情對漢語教育多少有些影響,但同時也給海外漢語教育者提供了機遇,通過線上培訓等方式,不限時間地區地與同領域人士進行接觸交流,拓展自己的技能與知識。除此以外,宋連誼提到,疫情帶動了線上教育的發展,中國的相關技術走在世界前沿,在這方面海外漢語教師能夠抓住機遇,打破地域限制,更好地將散布在各地的漢語教育人士匯總吸收,同步提升各地區漢語教育質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讓人防不勝防」,線上教學是和學生鬥智鬥勇的過程,宋連誼笑談。線上授課的最大挑戰是和學生進行高效的互動,出於隱私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宋連誼告訴記者,中小學的線上課程學生都是不允許出鏡的,而大學網課雖然不受限制,但是否出鏡取決於學生的意願,「很多時候我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個學生」,宋連誼苦笑道。正是因為如此,考試成為了更大的挑戰,很難保證真正的公平公正。但線上技術也在不斷跟進,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宋連誼相信情況會越來越好,「實際上,在課件等方面,網課已經能做到相對高效,以後回歸線下教學後也可以繼續沿用,發揮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