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漢語教師志願者,從事海外漢語教學的第二個年頭即將畫上句號,回首這一無比充實的任期,我收穫了對該職業更深入的認識——除了必須的漢語教學專業知識和「琴棋書畫」等傳統技能,還需要有「強心臟」來取代「玻璃心」。這段心路歷程值得回顧。
為德蒙福特大學迎新周彈奏古箏
在德蒙福特大學開放日舉辦書法體驗活動
充分了解教學對象是做好教學的基本前提。因文化環境和民族性格等差異,英國學生既不像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學生那麼「遵守規矩好控制」,也不像我曾經教過的美國學生那麼「活潑好動樂參與」,而是處在二者之間。這對還不熟悉英國教育特點的新手老師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在控制課堂紀律和提高課堂參與度之間做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面對「矜持」又格外有自己想法的英國學生,在教學初期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我」。相信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憧憬,被學生喜歡確實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教學,我意識到這一目標需要調整,優秀的漢語教師不應以「被喜歡」作為教學工作的導向,這會讓你忽視學生的真正需求,一旦學生的喜歡沒有「如約而至」,那麼老師脆弱的「玻璃心」就會破碎,繼而影響教學的積極性和師生合作。因此,我從親身經歷出發,對如何將「玻璃心」升級為「強心臟」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感悟:
一、積極對待學生的負面反饋
我在萊斯特郡幾所中學教漢語課後興趣班,其中一個興趣班由6名7年級和6名12年級的學生組合而成,年齡跨度較大。為了不讓課堂枯燥無聊,我總是挖空心思設計各種各樣讓學生動起來的課堂活動。但是,兩個年級組成的複式班造成學生只跟自己同年級的同學交流,課堂活動也只跟熟悉的人一起做。為了幫助學生走出舒適區,多和不同的人交流,增強語言操練的效果,我製作了12個號碼牌,讓學生根據指示去找對應號碼的搭檔進行對話。
帶領學生做的漢語抽拉賀卡
小P同學是一個7年級的男孩兒,起初總是板著臉聽課,給我一種他不喜歡我的信號。那次課堂活動小P一直趴在桌上一動不動,詢問之後得到的回答竟是:「我不想玩這個遊戲,很stupid」。這樣的反饋對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但我並沒有強迫他,也沒有斥責他,而是以平等搭檔身份幫助他完成了對話。課後,我對此進行了反思。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如實記錄當天的教學收穫或反思,實踐證明,這個習慣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當天課後的反思日記
我意識到,設計課堂活動應該始終以學生的個性出發,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而課堂活動設計的好壞與否不能簡單地以「場面」是否熱鬧來衡量,課堂遊戲應該是錦上添花,否則只是徒有其表的空架子。仔細回憶那堂課,我發現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室很混亂,所有學生同一時間離開座位,有的在進行對話,有的在尋找搭檔,有的在等待搭檔完成另一組對話。……由此可見,小P的反應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叛逆。此後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都會儘量避免讓所有人離開座位的混亂情況出現,也儘量照顧有些英國學生的「靦腆」個性。終於在下一次課結束後,小P笑著跟我說「謝謝老師,這是我上過最有趣的漢語課。」
小P用小紙條表達感謝
在那之後他上課再也不板著臉了,反而成為了班上最活躍的人。這也讓我明白中學生其實是單純又聰明的,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漢語學習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也會給你最直接的正面反饋。過去我們只習慣接受表揚,而誤將給出負面反饋的孩子視為「問題學生」,其實積極看待學生的負面反饋,收起那顆只想被喜歡的「玻璃心」,對於我們的教學進步是十分有益的。
二、堅定自己的教師權威
以前的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脾氣」老師,對於課堂上偶爾違反紀律的學生總是態度溫和,認為嚴厲的老師不受歡迎,不被喜歡。但長期過分追求「被喜歡」會極大影響教師權威,導致課堂管理更加困難。由於我不是學校的正課老師,起初總有些心虛,漢語興趣班的表現也不在學生成績評定範圍中,對於有些比較鬧騰的學生著實不好管理。我期待學生對於溫和老師的喜歡並未出現,調皮的學生反而「變本加厲」地擾亂課堂秩序。於是我下定決心做一回不被學生喜歡的嚴格老師,將個別學生的名字在考勤表上做了記錄,假裝要反饋給負責記錄學生表現的老師,課後學生竟然主動向我道了歉。可見孩子們有時非常善於選擇「欺負」的對象。嚴厲了一次後,課堂管理變得更容易了,學生聽課也更投入了。他們學到的東西越多,成就感也就越大,進而增強了學習漢語的興趣。這再一次讓我感覺到「被喜歡」對於一個老師來說應該是在學生學好漢語之後對你產生的自然而然的感謝,而不應是首要追求。
學生對我的漢語課的評價
三、理性面對學生的要求
除了中小學的教學任務,我還擔任大學的成人課教學。我相信很多在海外從事漢語教學的老師都希望儘可能融入當地,也覺得我們作為當地的「外國人」,學會「拒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的一名成人課學生L對於漢語學習很有熱情,同時也分外熱衷於廣交中國朋友。他經常在微信上給我發消息,也會不時提出課外見面「開小灶」的要求。考慮到他在漢語學習方面的投入很大,我同意了幫助他進行一對一複習,但是沒有採納他在校外進行輔導的建議,而是選擇在孔院教室幫他補課。但由於精力有限,為了保證正課質量,我控制了為他課外輔導的時間,他對此表示理解,也充分肯定了我對他漢語學習上的幫助,甚至在國內出現疫情期間提出要去教堂幫我的家人祈禱,還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反對因疫情而出現的對中國人和亞裔人的歧視。這讓我更加堅信,只要能真誠對待學生,你在教學上的投入,他們都能感受到,不需要有過分的社交心理負擔,更不需要刻意迎合討好。
疫情期間學生L的暖心簡訊
研討會上與孔院教師分享我的教學心得
經過各種歷練,我終於成為一個不畏懼被學生「不喜歡」,不再被「玻璃心」困擾的海外漢語教師,並繼續在鑄造一顆「強心臟」的路上前進著。感謝德蒙福特大學孔子學院帶給我的成長,也希望能和所有在一線進行漢語國際教學的教師們共同成長……
本文作者:於意,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
版權歸原創,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