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7成受訪者在辦理攜號轉網遇到困難及阻礙-新聞中心-北方網

2020-12-15 北方網

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用戶可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其所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規定施行已滿一年,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70.39%的人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號是解鎖各種應用程式的「金鑰匙」,太多應用程式需要手機號註冊登錄,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更換手機號絕非易事,「攜號轉網」對每個人來說都涉及切身利益。當然,「攜號轉網」的最大意義不在於減少成本,而在於明確權利——用戶未必真的會轉網,但權利不能被剝奪。令人遺憾的是,對這種有限的權利,通信運營商表現得並不積極。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共有超過120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這組數字看起來頗為亮眼,但結合16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來看,實際上微不足道。

「攜號轉網」有多難?西安周女士的遭遇頗具代表性。交涉近一個月後,周女士的「攜號轉網」業務還是沒辦成,最後只得購買了一部雙卡雙待手機,辦理了一個新電話卡。周女士受阻的關鍵是,她的靚號協議到期時間為2029年年底。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還有人曾投訴,自己的靚號協議被延長18年且不能銷號。為此,陝西省通信管理局認定陝西移動西安分公司行為違法,罰款5萬元並對5名負責人進行處理。寧願受罰,也要堅持為「攜號轉網」設置障礙,由此足見運營商的「山頭意識」有多強烈。

上述「攜號轉網」難在靚號轉網,通信運營商為靚號轉網設置重重障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攜號轉網」的進程。有人表示,靚號轉網難在使用權歸屬不清晰。實際上,比靚號使用權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靚號協議本身是否經得起法律的審視?按照相關規定,運營商不能從靚號銷售中額外獲利。現實情況是,因為奇貨可居,靚號往往會被捆綁上最低消費、預存話費等附加條款。換句話說,運營商已經從靚號的使用中獲取了額外收益。在「攜號轉網」的過程中,運營商將額外收益固化為應得利益,這真的那麼理直氣壯嗎?起碼,陝西省通信管理局並不這樣認為,因此才會向陝西移動西安分公司開出了罰單。問題是,5萬元的罰單到底能有多大的懲戒力與威懾力?

2019年3月,工信部發布《關於2019年信息通信行業行風建設暨糾風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要深化「攜號轉網」業務規範辦理,不得擅自增設辦理條件、人為設置障礙,不得利用「攜號轉網」實施惡性競爭行為。工信部今年9月提供的數據顯示,「攜號轉網」服務正式提供以來,全國電信管理機構累計約談、通報、責令整改、行政處罰各級電信企業相關違規行為超過500次。監管部門頻頻出招,可以看出其雷厲風行的態度,但這也未嘗不是運營商屢屢違規的真實寫照。由此帶來的疑問是,在這場觸及利益的改革中,相關處罰是否能觸發痛覺?

事實上,資料顯示,僅從2019年3月到11月,全行業為「攜號轉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超過30億元。就「攜號轉網」而言,監管部門的態度是明確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當下最迫切的需要是加大問責和處罰力度。如果不能破除運營商的「山頭意識」,「攜號轉網」的政策紅利就難以真正落地。

(作者:趙志疆,系媒體評論員)

  原標題:推行「攜號轉網」須破除「山頭意識」

相關焦點

  • 北京市消協:超七成消費者辦理攜號轉網遇到困難及阻礙
    北京市消協:超七成消費者辦理攜號轉網遇到困難及阻礙 站長之家(ChinaZ.com)11月27日 消息:昨日,北京市消協發布了「攜號轉網
  • 北京七成受訪者遇到困難或阻礙 攜號轉網難在何處?
    不過根據北京消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有七成受訪者在辦理「攜號轉網」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簡單一點說,用戶想跟原來的電信運營商「離婚」還真不容易,遇到的麻煩往往比「冷靜期」還要複雜。理論而言,「攜號轉網」對於電信運營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儘量留住原有用戶的同時也有望從其他運營商那裡挖到新用戶。但實際上,不同運營商對於本次改革的態度可能存在著微妙區別。
  • 北京市消協:7 成以上用戶攜號轉網遇困難和阻礙
    鞭牛士BiaNews消息:北京市消協日前發布 「攜號轉網」服務和 5G 認知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辦理過 「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 70.39% 表示在辦理 「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如部分消費者因原套餐合約未到期、涉及違約金等原因,只好放棄 「攜號轉網」。
  • 阻礙攜號轉網,阻礙的是什麼
    然而,這項惠民工程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阻礙,有媒體列出了諸多坑點:運營商贈送的業務暗藏陷阱,有在網期限限制;靚號堪比「賣身契」,轉網要交高額賠償;恐嚇話術強挽留,表示轉過去就成「二等用戶」……這些暗戳戳的小動作阻礙了攜號轉網的順利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共有超過120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
  • 北京市消協:七成受訪者「攜號轉網」時曾遇阻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北京市消協:七成受訪者攜號轉網曾遇阻本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齊志明)北京市消協近日發布「攜號轉網」服務調查報告,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
  • 「攜號轉網」方便嗎?北京市消協:七成受訪者曾遇阻
    打算「攜號轉網」,方便嗎?今天,北京市消協發布「攜號轉網」服務調查報告,7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促使消費者「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51.71%表示由於原運營商信號和網速欠佳,其次有36.99%表示由於轉網後套餐資費和套餐內容更實惠,僅有11.3%的受訪者表示由於運營商服務較差或其他原因而轉網。
  • 【經濟觀察】阻礙攜號轉網,阻礙的是什麼
    阻礙的是什麼  11月27日,攜號轉網服務全國施行滿一年。然而,這項惠民工程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阻礙,有媒體列出了諸多坑點:運營商贈送的業務暗藏陷阱,有在網期限限制;靚號堪比「賣身契」,轉網要交高額賠償;恐嚇話術強挽留,表示轉過去就成「二等用戶」……  這些暗戳戳的小動作阻礙了攜號轉網的順利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共有超過120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
  • 消費者反映辦理「攜號轉網」遇各種困難阻礙,三大運營商回應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消費者在「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對各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表示不滿。更有消費者認為,「攜號轉網難」已成常態,「網上看過很多人吐槽,覺得都這樣,那就算了。」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70.39%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 移動拒絕攜號轉網被罰5萬 北京市消協:70.39%用戶遇到困難
    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攜號轉網」服務和5G認知調查報告。體驗調查結果顯示,36個樣本體驗得出三大運營商的綜合評價上,辦理轉出服務的綜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聯通93.49分,中國移動92.89分,中國電信89.86分;辦理轉入服務的綜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移動93.52分,中國電信93.18分,中國聯通89.14分。
  • 合約未到期、辦理網點少 攜號轉網難以「想轉就轉」
    產生過攜號轉網的念頭,並不意味著會付諸行動,真正辦理攜號轉網的人數仍是少數。此次調查中,接近9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辦理過攜號轉網。導致人們產生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南都記者此次調查發現,「信號差」「資費多少」是決定人們是否想要轉網的最大「痛點」,受訪者佔比接近六成。其中,「信號質量」排在第一位,佔比超過3成。其次是資費,佔比約為26%。排第三位的是「服務質量」,約有23%的受訪者表示會因為對現有運營商服務不滿意而想攜號轉網。
  • 攜號轉網時滿一年:中移動等運營商 「強留」用戶手段多樣,七成消費...
    根據北京市消協發布的 「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在辦理過 「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 70.39% 的人表示曾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業內普遍認為,攜號轉網的實施本意在倒逼電信運營商優化產品服務,從而保證用戶基本權益。但在攜號轉網具體的落地過程中,運營商屢屢採用不正當手段阻撓用戶,令消費者寒心。
  • 「攜號轉網」規定施行滿一年:1200萬用戶已完成 超七成受訪者遇障礙
    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用戶可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其所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規定施行已滿一年,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70.39%的人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 消費者反映辦理「攜號轉網」遭「絆腳石」 三大運營商回應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梁爽)2019年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攜號轉網」施行已滿一年,消費者對於這項便民服務是否滿意?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消費者在「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對各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表示不滿。
  • 工信部:已有1700萬用戶攜號轉網,一小時攜轉成功率超99%
    IT之家12月15日消息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12 月 15 日上午,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出席 2021 中國信通院 ICT+ 深度觀察報告會並致辭,截至目前,我國 「攜號轉網」服務已經累計有 1700 萬用戶完成攜轉,一小時攜轉成功率超過 99%。
  • 縱橫談|打通「攜號轉網」的梗阻,時不我待
    「攜號轉網」服務正式施行已經一年有餘了。然而,從《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近日的報導來看,目前各大運營商對這項服務的支持似乎並不盡如人意。為什麼一項群眾非常期盼的惠民工程卻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梗阻著實不少。
  • 珠中江聯合調查:合約未到期、網點少讓攜號轉網難「想轉就轉」
    調查還發現,攜號轉網自去年底全國推開以來,各運營商現有用戶總體保持穩定,7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攜號轉網的想法,僅25%的受訪者表示有過攜號轉網的念頭。產生過攜號轉網的念頭,並不意味著會付諸行動,真正辦理攜號轉網的人數仍是少數。此次調查中,接近9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辦理過攜號轉網。
  • 新Apple Watch或將支持血壓監測/七成以上用戶攜號轉網遇困難
    北京市消協:7 成以上用戶攜號轉網遇困難去年12月1日,備受大家關注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規定中明確,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攜號轉網服務,不得有妨礙服務、幹擾用戶選擇、阻撓攜轉、降低通信服務質量、比較宣傳、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
  • 已有1700萬用戶攜號轉網 超99%用戶1小時內辦結
    攜號轉網是利國利民的大舉措,受到了很多電信用戶的擁護和支持。12月15日,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某會議上進行報告指出,目前我國 「攜號轉網」服務已經累計有 1700 萬用戶完成攜轉,一小時攜轉成功辦結率超過 99%。
  • 媒體:推行「攜號轉網」,須破除運營商的「山頭意識」
    光明日報12月14日消息,根據《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用戶可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其所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規定施行已滿一年,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70.39%的人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 央視熱評:「攜號轉網」所有難題的關鍵點都在於「服務」二字
    央視新聞11月30日報導,轉眼間,「攜號轉網」服務全國施行已滿一年了。近日,北京市消協發布「攜號轉網」服務調查報告,七成受訪者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有的消費者甚至不得不因此放棄「攜號轉網」。為什麼原本以惠民為目的的一項服務,卻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遇到如此多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