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有一片被譽為「海洋之州」的土地。它的水域面積佔到了整體面積的14%,從境內任何一個地點開車到達海岸邊都不超過半個小時;它是全美國地域面積最小的州,卻有著僅次於新澤西州的人口密度;它常被誤認為是脫離美國本土之外的一處孤島,還有著全美各州中最長的名字,這就是羅德島州,全稱為「羅德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之州」(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這樣一個相對繁瑣的名字,是1644年時,該地區早期若干個殖民地名稱合併的結果。這些殖民地包括今日紐波特(Newport)附近建立的羅德島殖民地(Colony of Rhode Island)和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在普羅維登斯市(City of Providence,現羅德島州首府)建立起來的普羅維登斯莊園。
2005年6月25日,羅德島州議會考慮到該州州名的後半部分可能存在「蓄奴」的引申含義,因此提議全體州民投票,決定是否將州名正式縮減為「羅德島州」。結果在2010年11月2日與美國中期選舉合併的公民議題投票中,超過78%的選民支持保留原有州名,這也就使得最小之州有著最長名稱的尷尬延續下去。
從地理上看,羅德島州西鄰康乃狄克州,東面和北面與麻薩諸塞州接壤,西南與紐約州長島隔海相望。歷史上,羅德島州曾是北美早期建立的13個殖民地之一。1776年5月4日,羅德島早於其他殖民地率先宣布獨立。在獲得保證必將通過《權利法案》為美國憲法修正案後,羅德島州於1790年5月29日批准美國憲法,成為聯邦第13個成員。
談起羅德島州的暱稱「海洋之州」,該州的25美分硬幣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在硬幣圖案的正中,一艘巨大的三角帆船正在橫渡著名的納甘西特海灣(Narragansett Bay)。背景圖案是克萊本·貝爾大橋(Claiborne Pell Bridge)。硬幣右上方刻著「海洋之州」(The Ocean State)的字樣。對於有著超過400英裡(640公裡)海岸線的羅德島而言,這一暱稱再恰當不過,因為早在1524年,航海家吉奧瓦尼·達·瓦拉查諾(Giovanni da Verrazano)就駕船航行至這裡,掀開該州長達500年的航海歷史。
在如此漫長的航海史中,必然湧現過許許多多英雄的航海家,也流傳著數不勝數的偉大航海曆險。誠然如此,羅德島州25美分硬幣卻另闢蹊徑地向世人展示了在美國人心中,佔據獨特地位的「美洲杯」(America’s Cup)帆船賽上一艘傳奇的賽艇和其背後天才的設計師。實際上,硬幣正中的那艘帆船並不是稀鬆平常的普通船隻,而是一艘聲名顯赫的「美洲杯」參賽船——「信任號「(Reliance)。這艘帆船在1903年被建造的唯一目的,就是在比賽中遠遠甩開所有的對手,將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航海賽事獎盃——「美洲杯」永遠留在美國人手中。
要了解「信任號」在羅德島乃至世界體育運動史上的地位,就必須首先了解「美洲杯」帆船賽。這項賽事始創於1851年。當時英國作為世界上頂尖的航海強國,希望藉助舉辦大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的機會邀請世界各國的航海好手來英國參賽,領教英國皇家賽艇艦隊(Great Britain’s Royal Yacht Squadron)的威風。這一做法深深刺激了大西洋彼岸的紐約遊艇俱樂部(New York Yacht Club)。該俱樂部的五名會員組成了一個財團,斥資4.5萬美元建造了一艘90英尺(約27米)長的帆船,命名為「美洲號」(America),期望這艘船能不負眾望,殺殺英國人的威風。
1851年6月,「美洲號」首航出海,僅用了創當時紀錄的20天便成功航渡大西洋。到達英格蘭之後,「美洲號」與其他15艘參賽船隻在英國懷特島(Isle of Wight)展開角逐。結果,「美洲號」將所有對手遠遠甩在了後面,以領先各船20分鐘的優勢率先抵達終點,為美國捧回了一隻銀質獎盃。據傳,當英國女王維多利亞(Queen Victoria)得知美國賽艇獲勝以後,向身邊人詢問誰獲得了第二名。令人尷尬的是,女王得到的回答為:「沒人獲得第二名。」因為其他各船都同等地遠遠落後於「美洲號」。
「美洲號」回到美國後,獎盃擁有者將其捐獻給了紐約遊艇俱樂部,用以作為未來舉辦國際賽艇比賽的優勝獎盃。英國人將該獎盃稱為「皇家快艇艦隊杯」(Royal Yacht Squadron Cup)或「百君主杯」(RYS Cup for One Hundred Sovereigns),這樣的命名體現了英國人對原本該屬於自己的獎盃的不甘心態。作為勝利者的美國人則似乎有意調侃對手,將獎盃略帶嘲諷地稱為「百基尼杯」(One Hundred Guineas Cup,基尼是英國舊時使用的貨幣)。實際上,為了紀念首次獲勝的賽艇,獎盃通常以該船名稱命名,稱之為「美洲杯」。不過也有船員私下裡開玩笑說,那不過就是一個破舊的水杯罷了。
在持有獎盃近20年後,終於有英國船隻前來向美國人發起挑戰。1870年,英國船隻「坎布裡亞號」(Cambria)在紐約遊艇俱樂部參賽船的夾攻之下無功而返。翌年英國又遭遇了一次慘敗,以至於接下來的14年時間裡再也沒有英國人向獎盃發起衝擊。在英國賽艇偃旗息鼓之際,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卡斯波特(Alexander Cuthbert)的加拿大人接過了接力棒。事實證明,這個心比天高的挑戰者率領的船隊是如此不堪一擊,以至於美國決定此後不在加拿大的五大湖區再舉行「美洲杯」的任何比賽。
從1885年開始,英國重返這一賽事,但先後派出的「吉涅斯塔號」(Genesta)和「加拉提亞號」(Galatea)卻都鎩羽而歸。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加拉提亞號」參賽的一位女船員成為這項賽事歷史上首位參賽的女性。1887年,蘇格蘭人也發起了一次挑戰,同樣以失敗告終。1893年和1895年的「瓦爾基裡二號」(Valkyrie II)和「瓦爾基裡三號」( Valkyrie III)都失敗而歸。
面對著美國人無法被撼動的優勢,託馬斯·立頓爵士(Sir Thomas Lipton,立頓茶葉品牌的創始人)和「皇家阿爾斯特遊艇俱樂部」(Royal Ulster Yacht Club)決定發起連續衝擊,希望能將獎盃帶回歐洲大陸。立頓爵士是一個自力更生的商人,一個蘇格蘭阿爾斯特後裔(Ulster Scots),同時也是威爾斯王子的朋友。在威爾斯王子的重託之下,從1899年至1930年間,立頓爵士率領「三葉草一號」(Shamrock)至「三葉草五號」(Shamrock V),先後五次參賽,這也間接幫助立頓爵士推廣了他旗下的茶葉品牌。
在「三葉草」號強有力的挑戰下,紐約遊艇俱樂部再也無法想當然地將獎盃視為己有。美國的參賽船得到了諸如摩根(J.P. Morgan)和約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等傳奇富商的鼎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一位天才的賽艇設計工程師——納撒尼爾·格林·哈裡肖夫(Nathanael Greene Herreshoff)所設計的賽艇更令他的對手們望塵莫及。哈裡肖夫是來自羅德島州布裡斯託(Bristol)的當地人。作為一名麻薩諸塞州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傑出畢業生,哈裡肖夫同時還是一個才華出眾的航海建築工程師,有著「布裡斯託巫師」(The Wizard of Bristol)的綽號。從1893年到1920年的近30年間,哈裡肖夫設計的賽艇主宰了這一期間的賽事。
1903年時,哈裡肖夫將賽艇設計的關注點集中於巨型帆船上。當時的競賽規則規定,賽艇艇身吃水線不得超過90英尺(27米)長。實際上,這一限制存在著重要漏洞,而它也恰恰被「布裡斯託巫師」抓住。在設計「信任號」時,哈裡肖夫在保持艇身吃水線長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船身各部分的重量,在船頭和船尾部分增加了巨大的突起,使得整個賽艇長度增加了近三分之二,而船身長度的大幅增加使得船速也獲得了顯著提升。
除了船身長度外,哈裡肖夫還將「信任號」打造成一艘純競賽船隻。底層甲板並未如普通船隻一樣封閉,而是增加了許多輪盤組,這樣的設計可以增加相當於64名船員的人工動力,並使帆船配備達16200平方英尺(約1500平方米)的帆布,這一數字比競爭對手「愛爾蘭號」(Iris)多出12%。此外,船上還配備鋼筋焊接、頂層裝有望遠鏡的桅杆。頂桅距離水面高度達199英尺(約60米),相當於20層建築的高度。
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出哈裡肖夫為「信任號」帶來的硬體優勢,紐約遊艇俱樂部需要在「軟體」方面同樣達到頂尖水平。他們為「信任號」尋找到了一位絕佳的船長人選,即曾經率隊駕駛「哥倫比亞號」(Columbia)在1899年和1901年戰勝「三葉草一號」和「三葉草二號」的查理·布爾(Charlie Barr)。1903年夏天,布爾駕駛著「信任號」遭遇「三葉草三號」強有力的挑戰。哈裡肖夫的非凡設計和布爾嫻熟的航海經驗最終主導了比賽。在最後一個賽段中,「信任號」在漫天大霧中戲劇性地首先出線,酣暢淋漓地拿下了勝利。
面對著四年中的第三次慘敗,立頓爵士極其失望。他苦澀地說道:「他們說我有一艘漂亮的船,但是我不想要漂亮的船,我想要的就是能讓我舉起獎盃的『信任號』。誰能給我一艘平凡的船,哪怕再平凡只要比『信任號』還要快!」
所謂「物極必反」。「信任號」以一場輝煌的勝利為美國保住了「美洲杯」,卻未曾料它的首次亮相同時也是其謝幕演出。因其突破性的設計,賽事組委會不得不改變競賽規則,使得「信任號」被排除了繼續參賽的可能,只能被閒置在海灘上,最終悄無聲息地被廢棄而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這之後,立頓爵士又兩度參賽。在最後一次挑戰中,立頓的船隊在羅德島的紐波特地區挑戰「企業號」(Enterprise)。這裡成為隨後55年「美洲杯」帆船賽的固定舉辦地。隨著又一次空手而歸,立頓爵士贏得了「最佳失利者」這樣一個雖敗猶榮卻尷尬十足的綽號。當然,利好的消息是他旗下的茶葉品牌此時已蜚聲世界。
「美洲杯」被美國一直保留到了1983年。一艘名為「澳大利亞二號」(Australia II)的帆船打破了美國人對獎盃的長期壟斷,也為這項悠久的賽事重新注入了競爭活力。在此後的比賽中,美國與紐西蘭交替著決定獎盃的歸屬。
2000年,當羅德島州準備發行該州25美分硬幣之際,「美洲杯」正在紐西蘭人手中,但是全州34506名民眾的票選中,還是以超過57%的支持率決定將哈裡肖夫設計的「信任號」作為硬幣的核心圖案。因為在有著「海洋之州」美譽的羅德島,傳奇的「信任號」與悠久的「美洲杯」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無疑是該州最好的象徵。
(張旭東 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