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江時評:蘇區人民把最硬的鱗都給你

2020-12-15 大江時評

  八方馳援,共克時艱。2月17日下午2時,江西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贛州隊)集結出徵,來自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125名醫務工作者奔赴隨州。

  疫情就是命令,馳援十萬火急,「硬核」的蘇區人民又一次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

  弘揚蘇區精神,不怕犧牲。贛南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域,贛南蘇區兒女跟著中國共產黨幹革命,「擴紅運動」紛紛響應,93萬餘人參軍參戰,五次反「圍剿」轟轟烈烈,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22人,佔全國的7.5%,讓共和國從這裡走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時至今日在疫情面前,他們依然鐵骨錚錚。請戰書上紅手印,防護服上字戳心,醫務工作者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角逐,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每一句「我報名」背後,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身後牽動的是千萬家庭,但義無反顧的抉擇和不達目的不撤兵的誓言是一致的,與80多年前「八子參軍」「十七棵松樹」這樣的英雄史詩一脈相承。

  新長徵再出發,不懼艱險。贛南也是中央紅軍的長徵出發地,贛南蘇區兒女為了理想不怕死,長徵萬裡不怕難。在二萬五千裡長徵中,平均每公裡就有3位贛南子弟倒下。大道之行,一以貫之。我們正走在新時代漫漫徵途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徵服。新型冠狀病毒雖不為肉眼可見,但卻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婁山關」「臘子口」,提高收治率、治癒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實現每一個小目標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是犧牲。逆行不獨行,隔離不分離。集結、出徵、抵達、迎敵,這個過程在贛南蘇區、江西老區、全國各地持續上演,也偶爾「會師」,互報「番號」、鼓勁加油的場景令人淚落如雨。

  深沐黨恩國恩,知恩圖報。為破解長期困擾贛南蘇區欠發達、後發展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親自推動《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並在2019年視察贛州,使贛南蘇區進入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貧困版圖不斷縮小,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業發展日新月異,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在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一路凱歌。飲水思源,不忘來路,贛南蘇區人民將最精銳的醫護「戰士」派往前線,集中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支援湖北。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深受黨恩國恩,又將這份恩情回饋給最需要的地方。連續奮戰8小時,哪怕冒著感染的風險,不吃不喝,何談穿上成人紙尿褲的尷尬,這些都是贛南蘇區人民敢拼敢幹的寫照。

  從贛南蘇區而來的「逆行者」,只是全國各族人民馳援湖北的縮影。事實上,從1月23日起,數以萬計的「美麗逆行者」便放棄新年的團聚,奔赴看不見敵人、沒有硝煙的戰場。截至2月14日24時,各地共派出217支醫療隊,25633名醫療隊員。2月17日,空軍兩架「運20」飛機在朝陽下滿載物資和人員從虹橋機場起飛,奔赴武漢。

  國家很大,力量很強,當此大疫,國家也很難。我們生長於不同的水土,但卻擁有相同的紅色基因;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懷揣一樣的家國情懷;我們集結出發的地點不同,但目的地一致。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危急時刻,緊要關頭,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贛南蘇區人民、江西老區人民、全國人民,把最硬的鱗都給你。

  文/沈海輝

相關焦點

  • ​武漢,我們把「最硬的鱗」給你!
    武漢,我們把「最硬的鱗」給你!——定州市第二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出徵側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進入總攻階段,出徵的號角,再次響起。疫情就是命令。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建賓、消化內科主任高鐵銘、腎內科副主任馮偉勳,省七院急診科副主任趙向輝、心內科主治醫師李雲賀……疫情進入了「決戰」時期,我們拔下了「最硬的鱗」,去打最硬的仗。「我已經多次遞交了請戰書,如果我們醫院需要派醫療人員去,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必須是我!」王建賓信心滿懷。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致敬人民英雄,爭做新時代民族脊梁
    年輕幹部做事要真正走進田間地頭、坐上人民群眾炕頭、把群眾事情掛在心頭,才算擔得起人民的重託。、急群眾之急,用服務贏民心,努力做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用實際行動致敬人民英雄,用親民為民的工作實績做好新時代英雄精神的踐行者。  致敬英雄要敢為人先,勇做新時代英雄精神的捍衛者。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致敬英雄,就要捍衛英雄,勇於做英雄的捍衛者。要敢為人先、敢抓敢管,將人民英雄精神融入血脈,以法律武器守護和捍衛人民英雄尊嚴。國家和人民永遠尊崇、銘記人民英雄為國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貢獻。
  • 【地評線】燕鳴時評:眾志成城,一心戰「疫」
    【地評線】燕鳴時評:眾志成城,一心戰「疫」千龍網  作者:  2020-02-07 防控疫情是一場阻擊戰,也是一場全民行動,每個人都應該自覺投入其中
  • 「地評線」江右時評:「疫」場亮劍 凝聚人民必勝的硬核力量
    防疫工作之所以取得積極成果,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防控部署步步深入,直面問題統籌有度,科學精準為戰「疫」舉旗定向;離不開戰疫先鋒把「疫」場當戰場、人民群眾把「疫」場當考場、基層幹部把「疫」場當驗兵場,大戰大考面前不退不懼。把「疫」場當戰場,盡展捨我其誰的英雄本色。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平安中國建設,是提升「中國自信」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紮實開展平安中國建設,為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要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紮實開展中國平安中國建設,吹響了行動的集結號。平安建設是國家穩定的壓艙石,也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的主要指標。根據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是人類需求的五大類。也是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順序排列。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新型城鎮化建設給美好生活添動力
    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戶籍制度持續深化,打破人員流動中梗阻。曾經,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員的流動,將農村人口和城鎮人口進行了分割。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基層治理中將黨建一沉到底
    將基層黨建工作與網格服務、社會治理、文化活動等在網底結合起來,構建起網格黨員、居民共同參與的服務管理新格局,基層黨建形成一池活水,充滿生機;有效創新社會治理,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徵地拆遷、環境保護、勞動保障、醫療衛生、交通事故、婚姻家庭、消費者權益糾紛、物業管理等領域為重點,積極拓展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覆蓋範圍,尋求社會意願和訴求的最大公約數,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地評線】東方時評丨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地評線】東方時評丨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編輯:劉佳旎    來源:東方網    2020-05-03 16:19
  • 【地評線】燕鳴時評:叫停野生動物產業,對濫食野味說「不」
    【地評線】燕鳴時評:叫停野生動物產業,對濫食野味說「不」千龍網  作者:李民兵  2020-03-05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對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敲響了警鐘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推動「馬上就辦」回歸本位
    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推動「馬上就辦」回歸本位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金牌銷售」背後,是對扶貧的用心與堅定
    蕎麥茶、小麻花......不管旅客看中啥,他們都能給你講出花,產地、口感、配料表,特色、營養、卡路裡,還順便安利原產地的民俗風情。  的確,正如鐵路部門追求的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的目標一樣,高品質的服務貴在周到,而一切的周到都藏於細微。通過自己與班組的積極籌劃,對扶貧商品的認真研究,把旅客信息反饋收集梳理,以及與廠家的有效溝通,將飛馳的列車為平臺,這些扶貧商品已然變成連接多方的紐帶,在提升銷貨量的同時,也打響了貴州扶貧產品的知名度,助力了「黔貨出山」。
  • 【地評線】中安時評: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
    【地評線】中安時評: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中安在線  作者:徐向東  2020-12-17 嫦娥五號任務反映航天技術攻關和創新的努力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更多非高學歷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因此,不能簡單地在高學歷與高技能之間劃等號,更不要被學歷遮住了評價選拔高技能人才的視野,應更多地去關注實踐能力。  時代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我們已邁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急需一大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可從人才市場供需來看,對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明顯是供不應求。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把好「三關」,讓「消費扶貧」行穩致遠
    黨員幹部要把好質量、流通、參與「三道關」,為高質量脫貧注入強勁內生動力,  嚴字當頭,抓緊「質量關」  農產品要想銷量好,還得看「質量」,質量控制始終都是市場遵循的「重要準則」,也是市場交易的「硬道理」。一要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
  • 【地評線】真情奉獻是「最美」,紮根基層踐「初心」
    【地評線】真情奉獻是「最美」,紮根基層踐「初心」 2020年12月08日 21:14:00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他們在基層工作一線扛重活、打硬仗,敢擔當、善作為,以實際行動彰顯人民公僕本色。  隆重的儀式,至高的禮讚。「最美公務員」之所以站在聚光燈下,就是因為他們身上集中了「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理念。
  • 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參與互動   【地評線】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地評線】大江時評:只爭朝夕加油幹,精神抖擻再出發!
    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許多藥品降價了,網絡提速降費使刷屏更快了……放眼神州大地,處處都有新變化新氣象。」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道出一年來神州大地的新變化新氣象,也道出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感觸最深的是習近平主席講的「垃圾分類引領著低碳生活新時尚」和「『基層減負年』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兩句話。
  • 【黨史百講】第九十三講 贛南蘇區人民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第九十三講 贛南蘇區人民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南蘇區人民心懷堅定信念
  • 【地評線】大江時評:「開學第一課」,燃起青少年愛國情報國行
    9月1日晚,「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抗疫英雄,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等登上央視綜合頻道的「開學第一課」講臺,帶著中小學生回顧戰疫,仰望北鬥,感悟「少年強,中國強」。&nbsp&nbsp&nbsp&nbsp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地評線】大江時評:以史為鑑「當自強」 書寫時代「新榮光」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緬懷83年前慘遭侵華日軍屠殺的遇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傳遞出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指出:「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公祭日,一聲汽笛長鳴,喚醒國人沉睡的記憶,歷史怎能忘,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