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2020-11-24 16:21:54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2020年11月24日 16:21 來源:中安在線

參與互動

  【地評線】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務,是我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戰,其探測器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下一個裡程碑。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嫦娥五號」承載著一個古老民族對於太空的渴望,在漫漫銀河中與輝煌成就「邂逅」,與偉大精神「相遇」,每一步,都標誌著中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精神邁得更穩更遠,不斷譜寫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

  回眸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始終貫穿其中,從零「起飛」,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等一系列的航天名詞出現在人們眼前,標誌著我國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這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接續奮鬥,充分彰顯著中國責任、中國速度、中國智慧。

  航天事業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嚮往。航天事業是人民的事業,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中國共產黨把航天事業作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以國為重、以民為重的發展取向,用系統科學的發展思維,有序推動行業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意義不僅僅體現在政治上,其已經深入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管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民生領域的保障與改善,都離不開航天技術,航天事業不僅能滿足人們對於浩瀚宇宙的嚮往,更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說,沒有哪個行業能夠比航天事業更能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嫦娥五號」帶著人民群眾的夢想破浪前行有多遠,就與人民群眾的尋常生活貼得有多近。

  航天事業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再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航天技術作為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是各國必須優先搶佔的最重要戰略高地。航天技術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標誌,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抓航天技術主動權,主動融入科技發展前沿,通過幾十年的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航天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發展浪潮激蕩前行,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是我國科技再一次進步自主創新能力再一次提升的重要標誌,在這種背景下,堅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標不變,以航天事業發展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成為必然。

  飛天攬月看今朝,航天為民看中國。「嫦娥五號」飛天,航天強國稱號實至名歸,我們要做真正的引領者,瞄準航天事業高質量建設目標,積極主動融入全球航天事業發展網絡,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航天技術創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書寫精彩天空篇章。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甘雨

相關焦點

  • 【地評線】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地評線」中安時評: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務,是我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戰,其探測器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下一個裡程碑。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嫦娥五號」承載著一個古老民族對於太空的渴望,在漫漫銀河中與輝煌成就「邂逅」,與偉大精神「相遇」,每一步,都標誌著中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精神邁得更穩更遠,不斷譜寫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
  • 中國嫦娥「奔月」,崔娃「暴露」了
    原標題:中國嫦娥「奔月」,崔娃「暴露」了[文/觀察者網趙挪亞]美國主持人「崔娃」(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曾因客觀、犀利的吐槽在中國收穫了一波粉,但他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卻「徹底暴露了」。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淮南子》嫦娥在漢代已不再孤單,那時月中不僅有玉兔,還有蟾蜍。在西漢初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月上繪有蟾蜍和玉兔。劉向《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嫦娥奔月不是夢—中國奔月史
    自古以來,我們就一代代講述這嫦娥奔月的故事,本來它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但是,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科研成果的不斷突破,我們終於一步步將美麗的神話傳說變成現實,把五千年來傳言打破,在現實世界裡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 中國神話中最先奔月的美女是誰?有一位比嫦娥還早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作為中國人,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同時嫦娥也經常被作為月亮的象徵,一提到月亮,大家都會想到嫦娥,那麼嫦娥就是神話中唯一一位奔月的女神嗎?沒錯,既然我這樣問了,答案自然就是否定的。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商代 就有嫦娥奔月的記錄最早記錄嫦娥奔月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籍《歸藏》。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顧菟,魯迅認為是楚語中的虎,聞一多認為是蟾蜍,主流的說法則解釋為兔子。西漢 帛畫中繪有蟾蜍和玉兔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 「嫦娥奔月」的傳說有多種版本?
    關於嫦娥奔月的傳說,幾乎人人都聽說過。作為中國古代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自然也是衍生出諸多的版本。首先,最能肯定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一定是和我們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掛上鉤的。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傳說,歷經千年的發展,成為了最動人、影響最大的神話。試想,如果缺少了月亮和嫦娥奔月的傳說,中秋節還會不會像現在一樣充滿著神奇色彩。嫦娥是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之一,是天帝的女兒、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有著美麗的容貌。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
  • 嫦娥故事知多少 中秋節來臨共賞國畫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神話人物,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音[kù] 天帝帝俊)的女兒、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又有稱其姓純狐,名嫄娥。神話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宮之中。東漢之前,無任何資料顯示嫦娥與羿是夫妻關係,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據說嫦娥與大羿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飛天的故事,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
  • 黃振輝老師 | 嫦娥奔月
    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拜月的習俗,這大體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與月亮的故事,最早的記錄出自商代的《易經》,書名叫《歸藏》,約成書於3500年前,裡面有談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周代的《易經》叫做《周易》,約成書於3000年前,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易經》。常娥就是嫦娥。
  • 科學與藝術相融的完美創造 中國探月工程象徵「嫦娥奔月」雕塑
    2006年7月,遙遠有幸認識了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學家歐陽志遠院士,不由得靈感迸發,當即向院士建議可否來一次科學與藝術跨界融合的大膽創造,為中國探月工程創作一尊有紀念意義的「嫦娥奔月」主題雕塑。院士大加贊同,不久便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並很快得到批准。嫦娥奔月雕塑的創意靈感來得出奇順利,幾乎沒有過多思考,一幅嫦娥飛袖,天女攬月的詩意圖景便在遙遠的筆端一繪而就。
  • 「九章」問世、「嫦娥」奔月,中國還有多少「科技的故事」?
    「九章」問世、「嫦娥」奔月,中國還有多少「科技的故事」? 就在幾天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示在月球表面,實現了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此外,此次任務在中國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樣品的儲存、分析和研究五個方面,實現了「首次」突破。
  • 別把自己的夢弄丟了——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最早見於秦簡《歸藏》卦辭:惜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以後,《淮南子》《山海經》《搜神記》等都有記述。只是西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的名諱才改姮娥為嫦娥。那時候,嫦娥奔月只是一個傳說,只是古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歲月如梭,鬥轉星移。古人眼中的夢如今確奇蹟般的顯現: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嫦娥奔月的故事變為現實,「嫦娥」著陸器也成功圓了我們的中國夢……許多人都在努力,許多人都懷揣夢想。
  • 華春瑩微笑感謝世界各國祝賀嫦娥五號奔月
    嫦娥五號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後,於昨天(12月6日)凌晨實現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準備擇機返回地球。此前,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向中國表示祝賀,並表示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願加快推進兩國航天合作。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嫦娥奔月與蝸角之爭
    中國的嫦娥奔月再一次將人類的視線由喧囂的世界拉向浩瀚的宇宙。
  • 淺談「嫦娥奔月」神話由原始到成熟的演變過程
    在小編印象中,像中秋節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通常與食物和典故分不開。而提到中秋節相關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嫦娥奔月」這個美好的傳說。相傳在月球上住著嫦娥、玉兔、吳剛,吳剛沒完沒了地砍樹,玉兔累死累活地搗藥。嫦娥好像沒什麼事幹,估計整天顧影自憐。當中秋節的時候,我們仰望天空賞看明月,說不定就跟上面單身多年的嫦娥對上眼了。這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啊!
  • 嫦娥一號:幾千年後,我們的「嫦娥」真的奔月了!
    從女媧補天,到嫦娥奔月,從神話傳說中的各種騰雲駕霧,再到明朝的萬戶自製火箭,古人對宇宙的想像與憧憬從來都沒有中斷過。上次我們聊了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的堅毅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又感動。不過,發射東方紅一號只是我們航天事業的起步。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
  • 歷史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講了后羿趁著這八月十五講講嫦娥為什麼奔月,傳聞后羿射殺九日降妖獸有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服下後可列位仙班,后羿捨不得嫦娥自己在凡間,想與嫦娥共度餘生,便將仙藥交於妻子嫦娥保管。這事剛好被門徒蓬蒙看到心生歹念,便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向天上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