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選十年最失敗的科技產品 谷歌蘋果微軟都上榜

2021-01-09 鞭牛士

來源:36氪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成功都不是易事,即使是科技巨無霸也一樣。在過去10年,有許多產品失敗,當中有很多出自大企業的手筆,比如谷歌、蘋果、微軟、Facebook。本文編譯自Entrepreneur原題為「The Biggest Tech Product Flops of the 2010s」的文章。


美國勞工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美國,20%的小企業沒法撐過一年,一半會在5年內死亡,70%無法活過10年。如果企業只有一款特定產品,成功會更難,如果這款產品與科技有關,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看看Juicero,雖然拿到1.2億美元,但它還是無法順利推出智能果汁機。還有Pono,它專為音樂發燒友製作數字媒體播放器,提供音樂下載服務,但未能成功。在眾籌的助推下,許多企業輕輕烈烈崛起,然後又轟轟烈烈走向失敗,比如Zano Drone,它通過Kickstarter融資300萬美元,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即使是大企業,比如蘋果、谷歌、Facebook、微軟、亞以遜,它們同樣有著可恥的失敗。

  

今天,我們要談談近10年來科技行業最知名的失敗。不是小企業小產品,而是那些大家喜歡的產品或者服務,或者是想要的產品服務。有些創意的確很好,但未能轉化為成功。有些產品和服務本身有缺陷,根本不應該商用。還有一些產品和服務純屬「霧件」,有傳聞,有希望,甚至有保障,但未能推向市場。


  

AirPower無線充電墊

  

大多時候,蘋果的產品質量都很高,但有時也會犯錯,比如2017年發布的AirPower。本來AirPower有望成為終極無線充電器,為蘋果產品充電,它很強大,可以同時給iPhone X、Apple Watch、AirPods充電。等了18個月,我們還未看到產品,定價明顯過高的AirPower最終被蘋果砍掉,按照蘋果的說法,它未能達到蘋果設定的高標準。


  

亞馬遜Fire手機

  

過去10年,許多智慧型手機失敗,我們可以另外寫一篇長文章,專門介紹,不過有幾個故事必須提提。2014年,亞馬遜正式闖入手機領地,推出Fire Phone,它不只是手機那麼簡單,還有3D功能,亞馬遜想用3D技術展示世界,為零售銷售貢獻一份力量。手機定價650美元,但是只支持AT&T。一年之後,亞馬遜砍掉Fire Phone,虧了1.7億美元。


  

黑莓PlayBook 和 BlackBerry 10

  

進入新千年的第一個10年,RIM仍是移動世界的王者。但是到了2010年,RIM變得不再重要。為了對抗iPad和Kindle Fire,RIM推出PlayBook平板,但它競爭力不強,因為黑莓缺少APP。RIM將幾千臺平板交給零售商,雖然降價,還是賣不動。RIM後來更名叫BlackBerry,2013年年中時,平板便被砍掉。

  

那一年,黑莓還推出了BlackBerry 10行動作業系統,它想與iOS和Android爭一爭。曾經,BlackBerry 10擁有10萬個App,當中28000個是Android App,但這些App體驗極為糟糕。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款手機裝備BlackBerry 10系統,最後一款是2015年推出的BlackBerry Leap。


  

Coolest Cooler

  

在2014年之前,Coolest Cooler可以說是Kickstarter籌錢最多的項目,它是一款面向戶外派對用戶的冷藏箱。和同類產品一樣,箱內可以存放飲料和食物,並放置冰塊以保持低溫。與眾不同是的,它內置電池,並附帶攪拌機,使用者在無需連接外置電源的情況下就可以製作果汁、冰沙;此外箱子還有USB充電器、藍牙音箱等附屬功能。可惜Coolest Cooler並不成功,2016年之前Coolest Cooler耗光了資金,雖然訂單很多,但它無法如期交貨。現在Coolest Cooler還在官網出售,定價399.99美元。


  

Facebook Home

  

在過去10年裡,Facebook有很多敗筆,比如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不過我們今天關注的只是產品、服務。

  

——Trending Section:本來Trending Section只是想讓用戶談論新聞,不過大家抨擊Trending Section,說人工編輯忽視保守新聞源,所以2018年Trending Section死亡。

  

——Facebook Home:Facebook沒有打造手機,它只是向Android用戶提供一套界面,讓他們把Facebook放在最前方最中心。可惜Facebook Home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Facebook Deals:Facebook花了四個月時間打磨Facebook Deals,想與Groupon競爭,雖然Facebook有10億用戶,但還是無法滅掉Groupon。

  

——Facebook Email:2010年時,我們曾認為Facebook 郵箱可能會殺死Gmail,但它2014年就死了。

  

——Facebook Places:這是一個獨立App,模仿Foursquare,最終這個功能整合到常規Facebook貼文中。

  

——Notify: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Facebook提供一個獨立App,讓用戶獲取實時新聞,但沒有人在乎這個App。

  

——Facebook Gifts:這項服務的目標是讓用戶通過Facebook購買禮物,2012年至2014年運營,最後失敗。


  

谷歌Fiber

  

搭建超高速光纖(速度達到Gigabit)成本很高,對科技巨頭來說也一樣。谷歌Fiber就像是母公司Alphabet的一個部門,它們的目標是將光纖送到家中,2012年首先在Kansas城提供服務,引起轟動。因為速度很快,客服不錯,谷歌Fiber得到了媒體的讚揚。不過有一點很明顯:FttH並不是什麼特別賺錢的業務。2015年,谷歌Fiber又在幾個新城市推廣服務,但是到了2016年擴張突然停止。其實之前Verizon Fios也曾做過同樣的事,但是2010年時停止擴張。


  

谷歌眼鏡

  

谷歌眼鏡相當於光學HUD,我們會用手機觀看各種信息,眼鏡能將部分信息顯示在眼前。2013年穀歌開始銷售原型眼鏡,2014年向公眾銷售。不過因為受到技術的限制,而且會洩露隱私,谷歌眼鏡失敗了,到了2015年穀歌一代眼鏡便不再銷售。後來谷歌只提供企業版眼鏡,售價999美元,至於企業之外的世界,對眼鏡再也沒有興趣。


  

谷歌Nexus Q

  

最早在2012年前谷歌就想成為千家萬戶的多媒體中心,所以它推出Nexus Q,這是一個小小的盒子,連接到電視就能將觀看流媒體YouTube、谷歌內容。不過Nexus Q不支持Netflix,也沒有本地存儲空間,售價高達300美元。2013年1月谷歌停售Nexus Q,被Chromecast取代。


  

谷歌社交產品

  

曾幾何時,谷歌想與Facebook一較高下,2010年它推出Buzz,將WEB社交網絡帶給Android和iOS用戶。但是2011年10月谷歌裁掉Buzz,專心打磨谷歌+。真是浪費資源。雖然谷歌做了努力,將免費社交工具與實用、流行的谷歌產品(比如Blogger、Gmail、YouTube)融合,但它還是飛不起來。2018年年初時,谷歌+出現漏洞,50萬份個人資料曝光,谷歌保持沉默。後來又出現漏洞,谷歌將關閉谷歌+的時間從2019年8月提前到4月。最終,谷歌+像Friendster和MySpace一樣成為失敗者。


  

谷歌TV

  

2010年10月,谷歌推出谷歌TV,正式闖入互動電視市場。最初,谷歌TV得到了索尼、羅技的支持,基於Android的硬體與Chrome瀏覽器整合,它的目標就是讓電視變得更加互動。可惜,被動電視並不需要這樣的功能,而且當時的軟體界面也並不好。2014年時,Android TV已經成為智能電視、多媒體中心的首選,谷歌TV被人遺忘。


GoPro Karma

  

運動相機是GoPro創造的,隨後它闖入無人機市場。GoPro Karma無人機搭配Hero 4和Hero 5相機,但它並不是一流的無人機,電池盒有時會出問題,無人機會從天上掉下來。還有,Karma的飛行續航時間只有15分鐘。2018年,GoPro砍掉800美元的Karma。


  

JooJoo 平板

  

2008年,所有人都認為蘋果在平板領域制定了一個龐大的計劃,於是乎,TechCrunch創始人Mike Arrington決定與蘋果對決,他想推出售價200美元的平板CrunchPad,平板裝備開源作業系統,這樣就能降低成本。Mike Arrington團隊與新加坡Fusion Garage合作,但很快Fusion Garage就拋棄了Mike Arrington,不甘心的Mike Arrington將Fusion Garage告上法庭,於是CrunchPad也跟著死了。

  

Fusion Garage自己推出平板,名叫Joojoo,2009年12月開始預售,定價499美元。2010年1月,iPad終於推出,JooJoo迅速被公眾拋棄。大家都說JooJoo平板定價過高,功能並不強大,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地方。2010年11月,JooJoo停產。


  

Lytro

  

Lytro是光場攝影技術的先驅,有了這種技術,你可以先拍照,然後再調整焦點。Lytro的技術的確讓人驚嘆,但執行起來並不好。2012年,媒體評測Lytro Light Field Camera,發現相機拍出的圖片畫質並不好,而且使用時不符合人體工程學,所以Lytro Light Field Camera充其量只是昂貴的玩具。2年後,Lytro Illum推出,定價1600美元,它並沒有好多少。畫質同樣糟糕,定價同樣很高。Lytro搶先試水VR視頻攝影,但2018年時公司倒閉。就在同一時間,Lytro關閉託管服務,這樣大家就沒有辦法分享Lytro圖片了。


  

微軟Kinect

  

Kinect的失敗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談。最開始時,微軟設立一個名叫Project Natal的開發項目,2010年第一代產品搭配Xbox 360一同推出,它可以將身體變成遊戲控制器。2012年,Kinect進入Windows平臺,微軟還強迫第一批Xbox One用戶購買Kinect。2014年,微軟終於退後一步,單獨銷售Kinect。2017年微軟停產Kinect。


  

MoviePass

  

大家都希望MoviePass成功。2011年MoviePass成立,它進入公眾視野,MoviePass承諾只要每月交10美元,就可以看很多電影,去電影院看。老實說MoviePass的業務模式很糟糕,因為定價太低了,當你以這樣的價格向200萬付費訂閱者提供服務,虧損無法避免。在隨後幾個月,MoviePass業務模式遭遇諸多挑戰,與此同時,MoviePass還與大牌電影連鎖對攻,比如AMC。到了2019年9月時,MoviePass終於撐不下去了。有許多企業模仿MoviePass,但沒有人將價格定得如此低。


  

任天堂Wii U

  

Wii U是一代Wii的接班人,它要對抗的敵人是Xbox One和索尼PlayStation 4。Wii U從動作控制向雙屏操作轉移,2012年推出,不過當時遊戲很少,玩家興趣並不大。早在2014年時,任天堂就承認失敗,2017正式停產,沒過幾個月任天堂推出Switch。


  

Ouya視頻遊戲機

  

Ouya本想改變視頻遊戲產業。2013年Ouya登陸Kickstarter,融資860萬美元,它要開發Android遊戲機。就在同年,Ouya遊戲機開始銷售,它甚至還支持媒體App,比如Twitter。可惜,Ouya遊戲機賣不動,因為用它玩遊戲體驗並不好。2015年Ouya賣身給Razer,Razer繼續為Ouya用戶提供支持,直到2019年6月。

  

Path

  

2010年,Path想挑戰Facebook,這個社交網絡允許你擁有50個最親密的朋友,聊天與分享的照片最終會變成公共生活日誌。不過Path在隱私方面存在問題,最終Path賣身給韓國公司,2018年死亡。


  

索尼PlayStation Vita

  

曾幾何時,移動遊戲風靡一時,不過到了今天,只有任天堂與智慧型手機競爭,爭奪玩家注意力。今年,索尼PlayStation Vita消亡,在此之前它努力了10年,但未能成功。分析師Will Greenwald是這樣說的:「PlayStation Vita是一個很棒的系統,它超越於時代,但是很可惜PlayStation Vita沒有任天堂那樣出色的遊戲,血統也沒有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DS、3DS那麼好。最終,它變成只有狂熱愛好者、親日派才會玩的手持裝備。「


  

Qwikster

  

Qwikster是一個教訓。2011年9月,Netflix做出決定,將業務分割成兩部分,一項是流視頻,另一項就是Qwikster,通過郵件出租DVD和視頻遊戲。用戶憤怒,據說有80萬人離開。Qwikster從來沒有真正啟用過,到了今天,通過Netflix帳戶既可以觀看流媒體視頻,還可以租賃DVD和藍光光碟。


  

Galaxy Note 7

  

Galaxy Note 7本來是一款蠻可愛的手機,但它爆炸了。三星發布召回令,最終三星放棄手機,它聲稱問題來自電池。Note 7雖然失敗,但Note品牌並沒有死亡,後來推出的Note 8、9和10都沒有問題。


  

三星NX1

  

2010年三星推出NX相機,正式殺入數位相機市場。當時無反還是新技術,NX系統的性能飛速提升。2014年,三星推出旗艦相機NX1,它引入BSI CMOS傳感器,可以錄製4K視頻。2015年三星推出NX300,NX1變得更加實惠。但在市場上三星相機並未贏得尊重。三星想盡辦法,甚至允許攝影師用舊的(甚至是壞的)SLR免費更換NX1,但努力沒有多少效果。一年之後,三星毫不手軟將系統殺死,真是可惜,三星相機領先於時代,但最終只能選擇死亡。

  

Secret

  

Secret是一個App,你可以通過App將最秘密告訴大家。可惜,因為Secret的信息是匿名發布的,所以許多人淪為「混蛋」,巴西封殺Secret。其實Secret創始人的初衷是好的,但Secret還是走上了歪路,2015年Secret正式關閉。


  

Steam Machines

  

Steam已經向世人證明,通過Steam分發PC遊戲完全可行,於是乎,推出Steam硬體似乎是很理智的選擇。2014年時 Steam Machines已經出現,但等了一年多還是沒有出貨。當Steam Machines真正推出時,雖然得到了外星人等大企業的支持,機器還是賣不動。為什麼?可能是因為Steam Machines要與它自己的Steam Link電視機頂盒競爭吧。到了今天,Steam Link也已經死亡。2018年,Steam從導航上撤下Steam Machines頁面,但它仍然聲稱Machines並沒有死亡。

  

Tizen

  

2014年6月3日,三星在舊金山召開Tizen開發者大會,三星Z910F手機、SM-R380智慧型手機都搭載Tizen系統。Tizen是Linux軟體的分支,三星之所以支持Tizen,是因為三星想打造一個新作業系統,利用HTML5 App取悅手機用戶。當手機安裝Android系統時,需要獲得谷歌的授權,最終會有許多錢流入谷歌口袋,如果能換掉Android系統,就可以控制這筆錢的流向。

  

三星的初衷很好,但Tizen從來沒有成功過,在手機、手錶、平板上都沒有成功。Tizen只在一個地方獲得成功,那就是智能電視,今天有21%的電視裝備Tizen系統。我們不能說Tizen完全失敗,但在小屏幕市場,它離成功的確還有很遠的距離。

  

Vine

  

Vine之所以沒落,主要是管理層造成的。2012年Vine推出,一炮走紅,它分享的視頻不能超過6秒,所以創作者必須挑選精華。後來Twitter收購Vine,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如何用Vine賺錢,於是2016將Vine關閉。Vine聯合創始人曾經說過,會在2017年之前推出Vine 2.0,不過Vine 2.0還沒有出生,就被財務和法務難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創始者們不死心,正在開發Byte(也許就是Vine 3.0)。


  

Windows 8 + Windows RT + Windows Phone

  

Vista漸漸遠去,Windows 7大獲成功,2012年時,微軟又推出Windows 8。微軟讓作業系統改頭換面,想討好移動用戶,但用戶根本不買帳。一年之後,微軟推出Windows 8.1,讓界面靠近Windows 7。後來微軟又推出Windows 10,讓用戶免費替換。

  

Windows RT相當於閹割版Windows 8,它是為裝備低端晶片的平板、筆記本準備的,因為這樣能省錢。可惜,Windows RT設備只能安裝來自Windows Store的程序。後來,微軟推出Surface產品,向高端硬體市場挺進,於是它親手殺死了低端RT OS。

  

在OS領域,在過去10年,微軟還有過其它一些大失敗,比如Windows Phone 7、Phone 8和Windows 10 Mobile。將桌面作業系統壓縮,放進小屏幕,也許真有人喜歡,但光是這樣做明顯不夠。2018年年末時,微軟在行動作業系統市場終於停下前進步伐。



蘋果Project Titan

  

幾年前,蘋果已經將目光盯住電池驅動無人駕駛汽車。蘋果無人駕駛團隊有一個名字,叫Project Titan,2014年成立。2018年,Project Titan在公路上測試的汽車數量已經達到27輛。不過最近Project Titan裁掉200名員工。與此同時,蘋果又收購AI無人駕駛公司Drive.AI。2023年之前蘋果真的會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嗎?還是將技術授權給其它企業,讓它們製造汽車?我們現在還不知道。


相關焦點

  • 外媒評選2020年最佳手機 蘋果三星一加谷歌均有上榜
    中關村在線消息:2020年馬上就要結束,各大手機廠商今年該發的機型也基本發售完畢,其中更是湧現了眾多優秀產品。而近日,外媒PhoneArena便再度外表了2020年最佳手機排行,蘋果三星一加谷歌均有上榜。
  • 過去十年100款最酷科技產品iPhone 4居首
    現在,外媒The Verge評出了「10年來最酷的100款科技產品」,蘋果公司2010年推出的iPhone 4手機高居榜首,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和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分居二、三位。The Verge稱,上榜的這100款產品各具特色,引領和定義了過去10年的市場發展趨勢。
  • 十年來最重要的十大科技產品:蘋果iPad排名第一,中國產品上榜
    《時代》雜誌評選出了「十年來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產品。蘋果於2010年推出的iPad名列第一,其次是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和樹莓派(Raspberry Pi)(兩者均於2012年發布)。儘管三星、華為等公司推出了許多搭載Android系統的拙劣競爭模仿產品,但它仍然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平板電腦。在一定意義來說,iPad就是平板電腦的代名詞。
  • 過去十年 100 款最酷科技產品:第一堪稱顛覆
    編者語:說起最經典的 iPhone,2010 年發布的 iPhone 4 一定當仁不讓。那麼如果把範圍擴展到全部科技產品之後,iPhone 4 能排第幾呢?
  • The Verge 評選「10 年來最酷的 100 款科技產品」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 月 13 日消息:日前美國科技網站 The Verge 評選出了「10 年來最酷的 100 款科技產品」,其中蘋果公司 2010 年推出的 iPhone 4 手機高居榜首。The Verge 稱,評選上榜的 100 款產品各具特色,引領了過去 10 年的科技市場發展趨勢。
  • 過去十年百款最炫酷科技產品名單公布 第一無爭議!
    最近有外媒T評出了「10年來最酷的100款科技產品」,全部名單如下:1. 蘋果智慧型手機iPhone 4 (2010年)2. 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 (2014年)3.微軟平板電腦Surface Pro 3(2014年)9. 索尼遊戲機PlayStation 4 (2013年)10. 谷歌智慧型手機Pixel 2(2017年)11. 蘋果平板電腦iPad Air(2013年)12. 配有流媒體服務Netflix按鈕的電視遙控器 (2011年)13.
  • 盤點2019年科技行業的11大失敗:蘋果微軟谷歌三星等無一倖免
    導語:2019年,科技市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們看到了出色的手機、時髦的筆記本電腦以及頗為前沿的服務,而這些新產品和服務是我們本世紀初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今天,我們不會去歌頌科技市場中過去一年中裡程碑式的成就,我們將會為大家盤點一下2019年科技市場中的失敗產品和案例。
  • 谷歌:煩惱很大|美國_科技|谷歌|反壟斷法|微軟|創造一下|川普
    美股上市公司分析師豎賓對《創造一下》表示,隨著Tik Tok等新產品的出現,谷歌在流量大戰上遇到了新對手。而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因素直接導致美國企業廣告投入縮減,這影響到了谷歌的廣告收入,以谷歌最重要的旅遊酒店客戶為例,萬豪和希爾頓等巨頭已經暫停了在網際網路端的廣告投入。屋漏偏逢連夜雨,業績低迷期的谷歌卻成為了反壟斷大炮首個擊中的目標。
  • 微軟/谷歌/蘋果開發AR功能為智能眼鏡鋪路,微美全息AI算法SDK植入...
    現在許多大型科技企業都在開發智能眼鏡和AR頭盔,希望它們有朝一日能取代智慧型手機。微軟、谷歌和蘋果都有自己的產品,如果智能眼鏡真的能夠取代手機、計算機,它肯定會成為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
  • 微軟打造的下一款「IE」,居然讓谷歌慌了
    谷歌和蘋果的崛起證明了,21世紀的網際網路入口,已經不僅只有瀏覽器。必要的郵件、地圖服務,都可以在線上進行完成,而微軟的服務都想著通過臃腫的本地軟體去完成,IE開發團隊的斷層更是一個問題。伴隨著微軟的遲鈍反應,對手們終於開始反擊了。
  • 2020胡潤世界500強發布:蘋果成最值錢企業 對比十年前變化太大
    原標題:2020胡潤世界500強發布:蘋果成最值錢企業 對比十年前變化太大   1月12日消息,今日,胡潤百富發布《2020胡潤世界500強》。
  • 微軟IE 時代終結,谷歌成瀏覽器江湖新晉惡龍-天王殿
    此刻,微軟終於相信:就算王者不低頭,皇冠也一樣會掉。毒雞湯都是騙人的。第一次瀏覽器大戰:雙雄爭霸上世紀90年代,微軟耗時十年,歷經兩次失敗後,終於迎來了榮光的Windows3.0時代。微軟長舒一口氣,慈愛的摸摸IBM和蘋果:老弟,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這條路上,你們不行。此時,微軟沒有意識到:笑的太大聲,會吵醒隔壁的失敗。
  • 《時代》雜誌評選出21世紀10年代十大最佳電子設備榜單 大疆無人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美國《時代》雜誌近日公布了該刊評選出的「十年來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十款電子設備榜單。微軟Xbox Adaptive手柄(2018年發布)蘋果的iPad於2010年推出,名列第一,該產品將在下個月迎來10周年慶。其次是特斯拉Model S和樹莓派,兩者均於2012年發布。而前十的榜單只有大疆的無人機是唯一一款中國科技公司出品的產品。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改變了人們使用工具的方式和習慣。
  • AR 長跑發令槍已響,蘋果、谷歌已經跑出了多少米?
    如果說從谷歌推出 Google Glasses,到蘋果收購 Metaio AR 引擎還只是賽前熱身的話,那麼 ARkit 和 ARCore 的推出則是發令槍已響,關於「下一代計算平臺」的 AR 長跑正式開始。槍聲之後,科技巨頭們已經跑出了多少米,接下來還有多少反超可能,則是人們最關注的。
  • 重磅|36氪「2020影響未來的產品Great100」正式發布
    來源:36氪這是一份具備未來感、科技感、創新感的產品啟示錄。12月7日,36氪WISE2020影響未來的產品Great100榜--受用戶喜愛的最科技、最創新、最Kr的產品榜正式發布。事實上,很多創新產品,都開始顯現出未來的影子,假如把這些讓我們「哇塞」的東西都放到一起,絕對是一個在未來的創新科技世界。在這個消費者或多或少都有些「外貌協會」的時代,越是優秀的創新產品,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具備與其相符的製造工藝和創新感。不管是蘋果、谷歌、微軟等巨頭,亦或者近年興起的一些小而美的創新公司,幾乎所有的產品製造商都在為提高用戶體驗而絞盡腦汁。
  • 聚焦IBM、谷歌、蘋果、Facebook,這些科技巨頭如何逐鹿基因市場
    蘋果、IBM、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將業務延伸到醫療領域之後,也紛紛搶灘基因檢測市場。今天就來扒一扒幾家科技巨頭在基因市場的布局。 一、IBM:不研究生物技術的科技巨頭不是好的IT公司 除了在提供雲服務的產業領域上差異化之外,微軟還開始「玩」起了基因。微軟還試圖在儲存技術上實現差異化,基因科技再一次起了關鍵作用。 2016年7月,微軟於宣布其DNA存儲技術實現了關鍵突破。微軟已成功向數百萬DNA寫入了10倍於此前的數據,儘管也燒了不少錢。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DNA讀寫工具的成本正在下降,微軟從中看到了借力生物科技行業的研究成果取得存儲技術革新的機會。
  • 「良心軟體商」微軟的蘋果開發之路
    微軟和蘋果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旗下很多產品都存在直接競爭。不過作為各自領域的排頭兵,他們互相之間也都無法忽視對方的存在,在一些領域甚至是有合作聯動,可以說是「相愛相殺」。最近,有外媒報導稱微軟 Office 正在開發對 iPad 滑鼠/觸控板的支持,微軟遠程桌面更是在更新中直接寫道「下一版本將提供本機滑鼠和觸控板支持」,這讓不少人直呼「良心開發商」。其實,微軟在蘋果生態做開發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兩家公司的很多產品也互有聯動。
  • 美FTC向蘋果谷歌等五大巨頭髮令 要求提供小型併購詳細信息
    FTC已經向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以及微軟發出了命令,要求他們提供從2010年初至2019年期間完成的併購交易的信息,包括併購條款和收購目的。FTC主席喬伊·西蒙斯(Joe Simons)在聲明中稱:「數字科技公司已經成為經濟和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命令將使我們能夠更仔細地審查這個重要領域的收購,並評估聯邦機構是否收到了可能損害競爭的交易的足夠通知。」
  • 大公司晨讀:微軟正式終止支持Win7;谷歌宣布與IBM合作
    這些工作負載中許多都在搭載Power處理器的IBM Power Systems上運行,而到目前為止,IBM幾乎還是唯一一家提供雲端Power系統的供應商。但谷歌現在通過與IBM的合作涉足了這一領域。」,將證券簡稱變更為「TCL科技」,英文簡稱變更為「TCL TECH.」
  • AR將改變世界——看蘋果、微軟、谷歌如何布局
    雖然Metaio在整個科技圈並不顯赫,但在AR領域裡,它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派。Metaio是一家典型的德國範兒企業,成立十多年來,憑著嚴謹、專業的姿態不斷擴大AR的影響範圍,甚至很多和AR相關的頭條新聞,都是出自Metaio之手。Metaio的AR技術,已被全方位運用在軟體和硬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