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大型科技企業都在開發智能眼鏡和AR頭盔,希望它們有朝一日能取代智慧型手機。微軟、谷歌和蘋果都有自己的產品,如果智能眼鏡真的能夠取代手機、計算機,它肯定會成為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
谷歌
谷歌眼鏡當時出來的時候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全球科技的目光都在「谷歌Glass」上,谷歌眼鏡的第一戰應該算是失敗的,所以後面它低調了很多。谷歌推出了新版商務谷歌眼鏡,加入了很多AR程序,地圖的部分更加的好用,在眼鏡中顯示地圖的具體路線,還能看到其他行為的參數。
蘋果
蘋果推出的就不是眼鏡了,而是頭盔。蘋果計劃2022年發布自己的第一款頭盔產品。其實按目前的報導來看,蘋果頭盔是結合他們的APP來使用的,蘋果現在在建立的自己的硬體和軟體生態,其實很多APP都有AR的功能,也會建議開發者開發軟體時要考慮AR功能,其實也是給後面的產品鋪路。
微軟
美國專利商標局日前公布了一份與計算機圖形系統相關的微軟專利申請。具體而言,文件主要描述了MicroLED顯示系統和與頭顯和智能眼鏡相關的顏色管理。
令人關注的是,這份專利解釋了為何MicroLED顯示屏將成為微軟智能眼鏡的關鍵。蘋果在2014年就收購了MicroLED技術的行業領頭羊LuxVue,但六年後,我們依然沒有看到所述收購的期望成果:一種可用於蘋果硬體產品的MicroLED顯示器,或許如同微軟專利的描述一樣,在智能眼鏡中應用它們。不過,蘋果和微軟對MicroLED顯示器的用例看法是否相同呢?對於這一點,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答案。
這種技術可以被整合到頭戴式顯示器設備中,比如微軟的HoloLens、智能眼鏡、護目鏡、頭盔或其他頭戴設備。
將顯示組件集成到頭顯或行動裝置中的一個挑戰是尺寸限制。尺寸問題限制了可以集成到頭顯設備中的光學或顯示組件,並且阻礙了廠商縮小頭顯設備的總體尺寸以提高產品的移動性。
由於能夠提供高標準的顯示性能,目前的頭顯通常採用矽上反射式液晶顯示器(LCoS)或數字光處理(DLP)投影儀等微型顯示器。這種顯示器具有高解析度、寬色域、高亮度和高對比度等優點。但是,依賴LCoS或DLP技術的數字投影系統需要大尺寸的形狀參數以創建面板的均勻照明。所以,微軟希望通過名為「Micro Led Display System」的專利申請來解決這一問題。
微軟的這項發明旨在不影響顯示質量或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改進採用小型化組件來顯示圖像的方法。
微軟、谷歌和蘋果都有開發臉部穿戴設備的能力。現在就看誰能搶先一步,將設備以實惠的價格賣給消費者,讓它成為必需品。硬體其實都需要有軟體想配合才能使用,雖然還需要幾年的技術成熟才能說達到眼鏡取代手機的程度。高盛認為VR和AR將成為繼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計算平臺,現有電子市場將被重塑。一個重要原因是VR可以在多個領域重塑目前的做事方式,而不僅僅是我們熟知的遊戲、視頻等。
高盛認為,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AR全息的普及速度可能會慢於智能機和平板,AR全息市場有望在2025年達到800億美元的規模其中AR全息遊戲規模將達到116億美元和2.16億的用戶量,遊戲將是初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將成為決定AR全息發展的關鍵。
到2025年,按照基本的情況發展,AR全息來自軟體和硬體的營收將達800億美元。如果它能從小眾市場發展成大眾市場,整個市場的規模有可能達到1820億美元。目前AR全息產業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如延遲問題和其它技術問題,就算按最慢的速度發展,2025年的營收規模也將達到230億美元。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障礙主要是技術持續性不佳、移動性不強。如果它真的快速發展,增長的趨勢將和平板、智慧型手機一樣。AR全息並不會對現有市場造成明顯的破壞。高盛認為硬體AR全息產品2025年的出貨將達1.25億臺。
全息顯示技術又稱虛擬成像技術,即在實景半空中呈現三維物體影像。其利用幹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當採用雷射輻射物體,物體將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部分雷射與剛形成的物光束產生幹涉,記錄幹涉條紋的底片經過特殊處理形成全息圖;再現原物信息需要將得到的全息圖進行雷射照射,雷射的強相干性使其出現原始象和共軛象,即利用衍射原理得到三維全息圖像,這是公認的未來實現3D顯示最為理想的技術。
微美全息(WIMI.US)為中國領先的全息雲綜合技術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提供從全息視覺AI合成與呈現、全息互動軟體開發、全息AR廣告投放、全息AR SDK支付、5G全息通訊軟體開發到全息人臉識別等全息AR技術的一站式服務,商業應用場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娛樂、光場影院、演藝系統、商業發布系統及廣告展示系統等五大專業領域。
微美全息AI-MBTWIMI全息雲平臺,是公司開發的一款高性能WIMI全息雲管理平臺,主要用於為企業、團體、組織或個人提供AR3D應用&全息娛樂、AR3D應用&全息廣告與AR3D應用&全息技術服務三大服務體系。雲平臺根據適用場景的不同分為To B\To C,兩者在功能和特性的支持上存在一定差別。To B主要為廣告、影院、家裝、餐飲、娛樂、遊藝等公司提供所需全息虛擬內容與技術支撐服務。To C端的應用主要提供微美WIMI全息雲AI-MBTNSDK及其插件用在移動端攝影、APP應用之中提供各類個人增值服務,未來還可以應用在AR/虛擬實境/智能眼鏡,DLP(數字光處理)投到視網膜;擁有SDK插件和智能計費系統等。
微美全息雲網際網路廣告就呈現設備來說一般分為三種:智慧型手機、平板、AR全息眼鏡。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已經相當高,一旦消費者看見新奇的WIMI3DAR全息廣告,掏出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參與活動便是輕而易舉的事。另外WIMI全息雲有一系列的運營策略保持廣告客戶與媒體平臺利益最大化,已保證WIMI全息雲平臺分發廣告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微美面向優質客戶開放 API接口。通過 API 接口,媒體平臺可以開發量身定製的系統功能,實現包括自動化管理廣告資源、廣告資源分析與內部系統集成、定製特殊功能、單個平臺管理多個帳戶等一系列功能。媒體平臺可以將自己的廣告位資源全方位展現在廣告主面前。
另外微美全息雲設置了媒體方品牌保護機制,結合AI-BMT的DMP數據平臺強大的分析處理功能,可以讓媒體平臺實現自身廣告位資源的最優化利用。媒體平臺同時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通過媒資管理平臺設置屏蔽不希望接入的廣告內容和相關廣告主,從而達到對自身品牌的有效保護。降低了媒體平臺加入媒資管理服務的風險,確保了品牌廣告的安全投放,從而實現商業模式的良性循環。
目前的微美全息雲廣告還僅僅限於人與環境、人與設備的互動。隨著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人與人的互動會成為WIMI3DAR全息廣告互動方式的一部分。目前,融合AR和虛擬實境的MR設備已經誕生,這就意味著未來的人可能會在遊戲世界中相遇,從而產生更多的互動內容。所以,互動性升級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實現人與人的有效互動。以實現趣味性的升級。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多人互動設備、多人互動場景等技術構想。
5G將催生更多應用場景,消費者對AR/VR的依賴會增加,對設備也將有更高要求。為了削弱佩戴過程中的眩暈感,屏幕刷新率已由60Hz演進到以90Hz、120Hz為主,屏幕材質也從液晶屏演進到OLED屏,未來更輕便、視覺效果更好的屏幕應用將使VR設備的滲透率提升。
AR行業的發展,會經過先應用於ToB、ToG領域,然後再走向ToC領域這樣一個過程。ToB領域,包括教育、工業等。ToG領域,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特別在今年疫情暴發後,很多公共領域的AR需求呈現非常明顯的上升狀態。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5G商用開啟的情況下逐步回暖。未來,AR/VR設備不只是一個工具,將成為繼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計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