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管學院 | 威廉姆森:將交易成本引入制度經濟學

2021-01-10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伴隨著現代經濟學引入中國並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實踐相互作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2016年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獲得者錢穎一在長期的求學、研究和任教工作中,與多位世界知名經濟學家有過密切合作與交往。這些學者對現代經濟學有舉足輕重的貢獻,其學術思想對中國改革有多種層次的重要影響。

我們從錢穎一教授的《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中信出版社,2017)一書第九章「經濟學家的思想」中選取十篇文章,推出《思想的力量·錢穎一筆下的十位經濟學家》系列,每周三為讀者展示錢穎一教授筆下的一位經濟學家。

奧利弗·伊頓·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他把交易成本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析工具,從而使描述性的制度經濟學轉變成可預測、可驗證的「新制度經濟學」或者「制度分析」。威廉姆森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時介紹到,威廉姆森因為「在經濟治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而獲獎。威廉姆森非常重視實踐,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我回顧我所研究過的課題時,我感到實踐十分重要」。

威廉姆森:經濟變遷中的企業組織(2010年6月30日)

盧邁:非常榮幸能來參加這次研討會。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教授第一次來中國,就參加「《艱難的輝煌——中信30年之路》新書首發暨經濟變化中的企業組織」研討會。這是威廉姆森教授的研究領域。在他發言之前,我首先邀請錢穎一教授對他做一個介紹,因為錢教授對威廉姆森的理論和他的生平都有更深的了解。讓我們歡迎錢教授。

錢穎一:今天我非常高興來參加這樣一個活動。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去年的諾獎得主威廉姆森教授。自2001年起我們是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同事。這也是一種緣分。威廉姆森研究的經濟學領域是與我們的企業最相關的。經濟學有很多領域,比如說宏觀經濟等,但他研究的問題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他是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法學院和商學院的三聘教授,這與他研究的領域相關,他把經濟學、法學和組織管理學三個學科結合起來,並開創了新制度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在中國影響非常廣泛,而這個名詞就是他命名的。他的貢獻在哪些方面?經濟學從古典的研究市場開始。經濟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就是市場交易,買賣雙方,有買有賣,有價格,這就是經濟學。但是在經濟活動中,我們發現經濟組織實際上比這個要複雜。經濟中有公司,有的公司還非常大,這是過去經濟學沒有研究的問題,為什麼要有公司?什麼樣的因素決定了公司的經營範圍?公司內部的組織與市場交易又有什麼不同呢?20世紀30年代時,科斯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企業的性質》,後來也因此獲得諾獎。但是,從30年代科斯提出交易成本這個概念,一直到60年代,並沒有太多人跟進他的研究,經濟學的主旋律依然是研究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到了70年代,通過威廉姆森的相關研究,有人說他重新發現科斯定理,實際上他做的工作遠遠不止是重新發現。

為什麼說他開創了新制度經濟學呢?制度經濟學早就有,但是制度經濟學直到威廉姆森教授之前,沒有太大生命力的一個原因,是它缺乏分析,更多的是描述。這是舊制度經濟學的一個缺陷。人們會說,你描述的是很對,但這是同義反覆,不能成為理論。之所以要成為理論,就是能做出一些預測,且預測要準確。威廉姆森把分析工具引入了制度經濟學,所以就叫新制度經濟學或者也稱為制度分析。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他分析了企業與市場的邊界究竟在哪裡,它由哪些因素決定。

交易成本是一個概念,威廉姆森將這個概念具體化。交易成本體現為在市場上談判、籤約都會帶來很大的成本。所以,在選擇市場交易還是選擇公司內部交易的時候,中間就會出現企業的邊界。他提出的最簡單的例子有:航空公司是不是也應該辦旅遊公司,汽車製造商是否也要辦鋼鐵廠,鋼鐵企業是否要買鐵礦?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交易成本來分析、預測。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預測到企業是一體化的,它既辦航空公司也辦旅遊,既生產汽車也生產鋼鐵,既生產鋼鐵也要擁有鐵礦石開採權;什麼情況下不需要這樣,是分開的。為什麼交易成本是核心呢?因為假定沒有交易成本,根本不需要企業,所有交易都可在市場中完成。因此,交易成本顯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概念,還在於具體的、非常切合實際的分析。

威廉姆森不同於其他經濟學家,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他非常重視實踐。60年代末他曾供職於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那時候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概念很簡單,除非因技術原因企業需要一體化、上下遊聯繫,否則都應該拆分。他為什麼還是法學院教授?是因為企業是不是構成壟斷、是否要拆分這些問題都牽涉法律問題。他從這些現實案例中,提出了企業一體化或者規模經營,除了技術原因外,還有重要的組織結構上的原因。而在此之前,經濟學家不這麼想問題。因此,他的研究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而諾貝爾獎就是要授予那些改變了人們思考方式和分析方式的人。

為什麼新制度經濟學很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重視經驗的、數據的、現實的預測,這樣它就可以檢驗。什麼情況下企業採用外包的形式,什麼情況下採用代理的形式,什麼情況下採取一體化集權的形式,什麼情況下採取分權的形式,這裡有多種組織形式,但都可以用統一的理論框架來分析。

在來參加會議的路上,我也跟威廉姆森教授講,鄧小平開啟中國經濟改革做了兩件具體事情,在這次他的中國之行中,都可以體驗:一件事情是1979年成立一個公司,那就是中信;另一件事情是1980年設立一個特區,那就是深圳。從這兩件事中可以體會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始。所以,雖然他對中信才剛剛了解,但興趣極其濃厚。今天討論的經濟變遷中的企業組織問題,也正好就是他獲獎的領域。我很高興參加這次研討會,也是在這位學術大師、常總和中信之間起橋梁作用。

威廉姆森:非常高興今天能到這裡來,也非常感謝剛才錢教授對我的背景介紹,他講到了我的一些情況。我研究的是經濟組織,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做一個解讀,有時候我的解讀會花很長時間,但我確實認為,經濟組織的形式是有其經濟學邏輯的,我現在仍在研究這個領域,並涉及我的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包含了世界上其他經濟學家的研究,包括中國的經濟學家,比如錢穎一。

我最喜歡的就是「謎」。在來中信之前,我並不知道中信是家什麼樣的企業。但是現在我了解了中信,我在車上問了錢教授一些問題,也和常振明總經理談了一些情況,在這裡我們又聽董事長談到了中信的歷史。我沒有想到,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我同意訪華的時候,我主要想講一下我自己的研究,但是我沒有想到在這裡能了解中信。中信有很多有意思的謎值得研究,希望這本書能夠儘早翻譯成英文,這樣我就可以更詳細地了解中信,進行更具體的解讀。

現在,我回過頭來給大家講一下我為什麼要研究經濟組織的歷史情況。首先,我受過工科方面的培訓,喜歡接觸實際,我在斯坦福上了商學院,開始研究管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地開始關注經濟學。我的目標就是研究公司組織,而且,我試圖用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公司。經濟學中標準的公司組織理論,是圍繞著價格理論展開的,關注企業的生產函數和利潤最大化,而實際上企業管理者有很大的自由度,他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雖然追求利潤,但同時也會追求自己的一些利益,這樣就會出現一些新的現象。但一開始的時候,我不知道,我的研究是否會有很大的成果。

成為教師後,我又讀到了著名企業史學家錢德勒(Alfred Chandler)的著作《看得見的手》。他主要研究企業技術創新。在他的這本書中,講到了企業的組織創新,談到了現代企業的轉型,現代企業內部有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生產部門、財務部門、銷售部門等,形成了一個層級結構。在這個方面,有些組織非常成功。他對20世紀20年代的一些企業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通用汽車,它不僅有不同的部門、利潤中心,還有不同的業務板塊,其中每個不同的業務板塊有自己的目標,形成了科層制,但它們之間也會有一些競爭。所以,在競爭的時代,企業可以利用內部競爭,使得管理人員有激勵去追求利潤目標,而不是單純利用自由裁量權來追求自己的利益。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工作,希望改變研究方向,更多地研究組織創新。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時候,我們創建了一個研究中心,開始研究組織創新,從歷史上看是什麼情況,現在是什麼情況,將來又會怎樣。今天,我在這裡聽到,中國正在創造出新的企業組織形式,這很有意思,也非常有挑戰性,我聽到了很多人對此有不同的解讀,我也希望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解讀和分析。

來自我過去經驗的另外一個領域,是我在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的工作,分析一些企業之間的組織形式和合同。當時,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在工業企業中,會建立起一些合同和聯盟。新的組織形式有自己的技術來源,而技術是為了提高效率。但是,當時的假設認為,如果這種新的組織形式缺乏技術和實體的話,會有反競爭的目的。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非常關注這個問題,我們看到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出現了,新的合同出現了。那時候,我們發現,不僅要從普通法的角度分析問題,還要從反託拉斯的角度分析問題。我發現,組織既可以創造效率,也會帶來無效率。因此,反壟斷局應該從更寬泛的角度來對待壟斷問題,我試圖傳達這個觀點,但並沒成功。

後來我回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繼續教書,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對我早期的一些想法和20世紀30年代其他人引入的一些概念進行討論。當時,我考慮的是,交易成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本,而古典經濟學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在分析複雜的經濟組織時,應該考慮這一成本。這雖然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以前並沒有找到答案。當一個公司需要一些部件來支持其生產活動時,它可以外包,也可以自己生產。那麼,企業的這個決定是如何做出的呢?我花了一段時間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以前主要研究的是生產部門的設置,單位部門的設置,但是我們也需要從合同的視角,把企業看成是一種治理結構,建立這種治理結構是為了實現一些目標。也就是說,這種治理結構能夠建立起一些手段,給公司內部帶來一定的秩序,從而減少風險,實現互贏。

我發現,這是一個很有用的概念。20世紀30年代,也有經濟學家認識到了這一點,但長期以來,人們都沒能分析治理結構的目的。我進一步研究了不同的治理結構,市場和企業是兩種不同的治理結構,我們還可以有混合型的治理結構,合作、規制、國有企業,這些都是不同的治理結構。我們需要分析這些治理結構的優點和弱點是什麼,什麼樣的活動需要由市場來組織,什麼樣的活動需要由企業來組織,什麼樣的活動需要額外的政府支持。這就是我從70年代初開始的研究工作,一直延伸到今天。

中信公司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其實,沒有適用於所有目的的最佳治理結構,我們必須分析不同治理結構的長處和短處,然後看一下,中信這樣一個企業的邊界到底應該在哪裡。中信這種組織形式使我們意識到,組織的創新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們要加深對組織創新的理解和研究。

錢穎一:剛才威廉姆森教授非常簡略地介紹了他開展研究的心路歷程。實際上,他的背景不太一般,他本科在麻省理工學院念的是雙學位,化學工程和工商管理。所以他說,他喜歡接觸實際。因為他曾經學過工程。後來,他在斯坦福念了MBA(工商管理碩士),對很多理論問題以及公司組織很感興趣。那時候,他去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念經濟學博士,當時非常好的環境就是交叉學科,有經濟學、組織管理學和運籌學等。在當時非常奇特的另一點是,那時的教授中有四五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西蒙(Herbert Simon)、莫迪格裡亞尼(Franco Modigliani)、米勒(Merton Miller)和盧卡斯(Robert Lucas)。當時他們都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當教授,威廉姆森是學生,另有兩位學生後來也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是基德蘭(Finn E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Preston Prescott)。同一時期有那麼多人在研究,而且是交叉學科,這對威廉姆森教授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環境。

威廉姆森教授在談到他的貢獻時說,他很喜歡「謎」。他在70年代看了錢德勒的《看得見的手》一書,錢德勒是前年去世的哈佛大學教授,專門研究商業企業史。錢德勒以20世紀20年代通用電氣的組織結構為研究標本,對當時的通用汽車採用多部門制的利潤中心,進行比較分權。這樣的組織形式和這樣的大公司,他覺得非常有意思。威廉姆森1975年的著作《市場與層級制》對錢德勒的書做了很多重要的介紹,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我們後來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影響。他講到,企業裡面的組織結構,到底是採用部門制還是採取職能部門比較集權的制度,可以用經濟學的辦法來分析,這是他講的一個研究思路。

第二個思路就是他剛才講的關於反壟斷問題。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有的是合同形式,有的是代理形式,特別是企業縱向一體化,當時人們的態度非常不友好,無論是律師還是經濟學家都認為,只要公司一體化或合併,找不到技術上的原因,就都應該打散,這是當時的整體思路。威廉姆森教授覺得這是個謎。他認為,除了技術原因外,還應更多地考慮組織方面的原因,組織既可以創造出效率,也可以帶來無效率。他特別講到中信這樣的公司。他覺得,中信公司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案例,需要了解中信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行業,中信公司的這種組織形式必定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他會帶著這個謎,繼續思考、研究,跟他過去一貫的做法一樣,碰到一個謎他就會研究它,有時甚至花10年以上的時間。

經濟學家簡介

奧利弗·伊頓·威廉姆森

奧利弗·伊頓·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 ,「新制度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Edgar F. Kaiser講席商學教授、法學和經濟學教授。美國政治學與社會學學院院士(199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83年);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士(1977年)。2009年,威廉姆森因為「在經濟治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生平著作:

《自由裁量行為的經濟學》

《公司控制與企業行為》

《市場與層級制》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治理機制》

作者簡介

錢穎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生於北京,祖籍浙江。1977級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史丹福大學、馬裡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9月起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學術榮譽包括:2012年當選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2018年當選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獲得2009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2016年度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研究領域包括:比較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中國經濟、中國教育。擔任《經濟學報》、《清華管理評論》、《教育》主編,《經濟研究》編委會委員。

中文書著包括:《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中信出版社)、《大學的改革》(第一卷、第二卷)(中信出版社)、《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老清華的社會科學》(與李強共同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走出誤區:經濟學家論說矽谷模式》(與肖夢共同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青木昌彥共同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經濟諾獎得主威廉姆森病逝
    威廉士的研究指出,對大型企業進行監管,要比試圖將其拆分或限制其規模更好。威廉姆森認為,大型企業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為它們高效,並且能使企業所有者、工人、供應商和客戶受益;不過,這些企業也可能濫用權力,因此需要監管。
  • 喜訊| 清華經管學院4位教授入選愛思唯爾2019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清華經管學院弗裡曼講席教授、經濟系教授、院長白重恩和清華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錢穎一入選「經濟,經濟計量學和金融」領域榜單;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和清華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副教授白思迪(Steven White)入選「商業,管理和會計」領域榜單。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曾創立交易成本理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曾創立交易成本理論  Connor Feng • 2020-05-24 11:56:37 來源:前瞻網
  •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MBA和清華經管學院MBA什麼關係?終於講清楚了
    確實如此,每年100多位優秀的職場人從嘉禾博研MBA研究中心成功進入清華MBA,很多考生也會納悶到底進的是清華五道口金融MBA還是清華經管MBA呢?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二者的區別:清華經管學院MBA: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於1984年,首任院長為朱鎔基教授,現任院長為白重恩教授。清華經管學院是率先獲得AACSB和EQUIS全球兩大管理教育頂級認證的國內大學商學院,2012年底又率先通過了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
  • 經濟諾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1955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1963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威廉姆森的最主要學術貢獻是開創了「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同時也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 交易成本與企業邊界
    二十三年後,伯克利將威廉姆森從耶魯大學挖回時,給出的一項重要禮遇是由經濟學系、法學院和側重管理學的商學院三院合聘他為教授。他的影響力也確實橫跨三界。威廉姆森著述頗豐,代表作是1985年出版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除該書外,其他重要著作《市場與科層制》《治理機制》也都有中譯版。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病逝,10年前曾到中國「布道」
    威廉姆森的最主要學術貢獻是開創了「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同時也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他把「交易成本」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析工具,從而使描述性的制度經濟學轉變成可預測、可驗證的「新制度經濟學」。
  • 清華經管學院「清系大灣區·經心筑紫荊」深圳校友日活動舉行
    清華經管校友清華經管學院校友會歡迎您回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學院校友會會長白重恩教授,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學院校友會副會長陳煜波教授,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紀珍教授,院長辦公室主任、校友發展中心主任、學院校友會秘書長雲濤老師,各教學項目負責老師,以及深圳的100餘位校友同聚共敘。
  •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行
    2019年4月28日,由清華經管學院足球聯盟、清華經管學院創業協會主辦,清華經管學院校友發展中心指導的《清華大學體育產業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清華經管學院偉倫樓舉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助理、院長辦公室主任、校友發展中心主任教方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創業協會與足球協會會長劉剛、國際籃聯(FIBA)中國區主任殷好、前中國國家足球隊隊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校友孫繼海,以及300餘名清華校友及體育界人士參加了此次活動。2019年是清華大學建校108年,以及經管學院建院35周年。
  •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享年87歲
    不過,他早年的志向、興趣此後也依然產生了影響,比如他雖然沒有成為律師,卻也研究法律、經濟行為與制度,在伯克利分校從教期間,既是經濟學教授,也是法學教授。而數學興趣或許也影響過他的計量經濟學研究。在公共領域,威廉姆森比大多數同行更為人熟知。
  • 清華經管學院校友金融協會捐贈「春風基金」助力清華科研抗疫 |...
    清華經管學院校友金融協會捐贈「春風基金」助力清華科研抗疫 | 直擊雲院慶 2020-05-03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志傑:關於「共享經濟」 哪些問題亟需深入研究分析 | 清華經管說
    林志傑:關於「共享經濟」 哪些問題亟需深入研究分析 | 清華經管說 2020-10-30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廉姆森與奧地利學派
    簡言之:企業是一個成本曲線集,「企業理論」只是個微積分問題。威廉姆森抨擊這種企業概念,他把這種觀點叫做「作為生產函數的企業」。基於科斯(1937)的交易成本和「契約」方法,威廉姆森認為最好把企業看做是一種「治理結構」,是在各個代理人之間組織一系列契約關係的手段。
  • 交易成本理論
    康芒斯最早提出具有經濟學意義的交易概念,他認為交易就是人們之間對物的所有權的讓渡和取得,顯然這種定義忽視了交易中的成本,因此科斯提出了帶有交易費用的交易概念,並結合企業的形成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威廉姆森又更進一步,他解釋了什麼是交易成本,並且提出專用資產的概念,我們這次學習的主要內容,就取自威廉姆森的觀點。 交易的費用是什麼?
  •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威廉姆森去世 享年87歲
    威廉姆森(Williamson)昨晚在伯克利(Berkeley)逝世,享年87歲。」奧利弗·E·威廉姆森因對制度經濟學的研究(特別是在企業邊界方面的研究)而獲得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理論顯示,企業能夠扮演解決衝突的角色。
  • 喜訊| 清華經管學院獲批多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喜訊 | 清華經管學院獲批多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20-09-23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克•扎克伯格走進清華經管課堂 全程講中文
    他說,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公眾場合用中文演講,這更讓在場清華學生能夠目睹這一歷史性時刻而激動萬分。此次活動由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主持,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做即興點評。「顧問委員走進清華經管課堂」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會議之前的活動之一,旨在創造一個顧問委員與清華學生小範圍、近距離的深度交流空間。活動開始首先由一段視頻帶領大家追溯了Facebook公司創立十年來的歷程。
  •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管理碩士項目畢業生信卓在清華經管學院2020...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管理碩士項目畢業生信卓在清華經管學院2020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2020-06-22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清華經管課堂 全程用中文為學生授課
    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走進清華經管課堂 全程用中文為學生授課清華新聞網10月27日電 10月24日,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走進清華經管學院課堂,全程用中文為學生授課
  • 港大經管學院怎麼拿Offer?
    港大經管院2021入學申請將在12月14日中午12:00截止,所以在港大經管學院第二輪即將關閉的時候,小編再來給大家安利一次港大經管院。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和世界名校的距離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