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寵西苑詩卷淺析

2020-12-16 尚古齋翰墨叢話

王寵,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明朝中期書畫家,尤以書法名世,其小楷、行草為時人稱道。王寵書法初學蔡羽,後追摹晉唐筆意,楷書以虞世南、智永為師,行書以二王為宗,深得二王妙境。尤其小楷書法,筆畫清秀,結字空靈,可見晉唐之遺風,既有二王之俊逸,又有虞世南之氣色,有著濃厚的人文主義情韻。明代書家王世貞在《三吳楷法十冊》跋中認為王寵楷書: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遒逸,所謂大巧若拙,書家之上乘也。

王寵《西苑詩》取法王獻之、虞世南筆意,藏拙摻隸,做到了巧而不媚,拙而不俗,流暢而超逸,用筆清勁秀雅,溫潤含蓄,不激不烈。

通篇結體安排精巧流走,技巧動作表達非常細膩精巧,筆畫變化極盡微妙。融法度、韻律、性情於一體,時而還流露章草遺韻,更顯高古蘊藉。整篇氣息落拓不羈,遒勁蕭疏,在沉靜收斂之中反而更具一種內在張力。

王寵書法簡淡高逸,迥異流俗,其書法的衝淡恰與晉人書法有相契之處,所以後人評其書法是晉人以後最極少數幾位能被稱譽為最得晉韻者之一的書法大家。

清黎惟敬讚頌曰:「晉人真跡,世所罕見。所傳者,仿書耳。諸體混淆,若出一手不辨其為誰也,近世人王履吉獨能追蹤大令,蕭散俊逸,復出流輩,雖不見晉人書,知其為絕藝也。

相關焦點

  • 明代王寵草書詩卷《李白詩九首》高清大圖
    明代王寵草書詩卷《李白詩九首》高清大圖  故宮博物院藏本文來源於 書法欣賞http://www.yac8.com/
  • 明代王寵小楷《南華真經》
    2021-01-05 14:11:19 來源: 書畫之聲 舉報   王寵小楷
  • 王寵、董其昌書法世界中的陶淵明
    明代的書陶者以「吳中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的成就為最高,但在現存的針對「吳中三家」的研究文獻中,對於王寵的研究為最少,論及陶淵明於王寵之影響者更少。在筆者看來,王寵書法承祝、文二家而自出機杼,書法中的禪趣古意實則為三家中最高者,實則獲陶淵明之精髓。而隨後的董其昌更是在理論的高度吸收了陶淵明的思想,提倡平淡率真的書法品格,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 明代書法家王寵,精美行書法帖《西苑詩》欣賞,人眼生愛真書法也
    明代書法家王寵精美行書法帖《西苑詩》欣賞:書者介紹: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邑諸生,貢入太學。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詩文聲譽很高,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
  • 王寵:一個人如何僅用39年成為明代書法一流高手
    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王寵,他的書法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字裡行間透出的那份空靈、舒朗,這份美感源自恬淡自適的生活中所孕育出的高曠的人品,而絕非才力、技巧所能展現。王寵四十歲即離開人世,許多人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慨嘆命運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創作更完善的書法。
  • 王寵書法這麼好,可惜看懂的人太少了 | 法帖
    作品有楷書《辛巳書事詩冊》,草書《李白古風詩卷》、《石湖八絕句卷》等。還是用作品說話,上作品,請欣賞:草書李白古風詩卷 25.3X310cm 上海朵雲軒藏作品賞析此草書《李白詩卷》。書於戊子(1528)正月十六日,時王寵三十五歲。
  • 王寵小楷《竹林七賢》,太美了!
    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邑諸生,貢入太學。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詩文聲譽很高,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 王寵此小楷有仙氣
    王寵作為明代中葉「吳門書派」的主將,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他的書法所透出的俊逸儒雅的氣息以及在明代中葉「吳門書派」中所顯示出的個性,在當時就受到了較高的讚譽。明代何良俊《四龍齋叢說》曰:「衡山(文徵明)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
  • 重溫經典丨明代王寵小楷書法《石湖八絕句》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江蘇書協——————明代王寵小楷書法《石湖八絕句錄呈子傳尊兄郢政
  • 王寵的小楷,令人讚嘆不已,可惜英年早逝
    可惜的是四十歲時就去世了,今天就讓我們來走進王寵的生活,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書家。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 王寵書法之「拙」,成焉敗焉?
    謝肇淛認為王寵書法「媚而無骨。」安世鳳也以為「風調有餘,筋骨未足」。而孫襄則更刻薄地將王寵書法形容為軟弱無力的「豆生體」。王寵 李白古風詩卷25.3X310cm 上海朵雲軒藏徐緩的書寫,其目的何在?管鏞儘管覺得王寵小楷的收筆處「有意藏而不露,略嫌遲鈍」,然而正因為這種微弱的遲鈍感,讓他體味到了濃鬱的古意。對於鋒芒的迴避,在一定程度上與王寵善用禿筆不無關係。他於嘉靖丙戌(1526)為刻碑人章文書寫了一件行草《詩卷》,卷尾文彭題跋說:「後書稍縱,更覺可愛,豈亦禿筆之助耶?」。王世貞也曾經專門提及王寵的一件作品「乘退筆之勢而用之」,顯得尤為可愛。
  • 明代書壇的一位奇人,書法超過顏真卿,他的草書一般人看不懂!
    明代的大文人袁宏道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其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餘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王寵)、文徵仲(文徵明)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袁宏道說他的書法還要在王寵與文徵明之上,堪稱神品!
  • 王寵草書《水綠天微霽五言詩軸》
    王寵草書書法《水綠天微霽五言詩軸》紙本,148×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水綠天微霽,山青花影新。薄衣初試屐,耽酒任欹巾。聖世支離客,泥塗甲子春。放歌林木動,巖臥有真人。   款署:王寵。   鈐印:王履吉印(白文)、齋(朱文)王寵自正德庚午(1510)至嘉靖辛卯(1531),凡八次應試,均未中。在王寵周邊不達的友人中,有的選擇了放浪形骸,如祝允明、唐寅與陳淳;有的選擇了忍耐,如湯珍;有的選擇了隱居,如陸治。王寵選擇了隱居,潛心詩書,逍遙林下,二十年讀書石湖之上,講業楞伽山中。
  • 王寵,八試不第英年早逝,卻能以最少的筆墨表達最豐富的內涵
    《送陳子齡會試詩》01《小楷謝康樂詩》02明代文人書家王寵力圖擺脫千百年來流布的王氏書法修長娟媚的固定造型,化古人之形為我之形,特別是他的楷書——變體貌修長緊斂之時尚為方整疏朗之新姿,把隸書的視覺造型特徵引用到自己的書體之中,同時,變尖露外耀的筆法為圓潤內涵,形成婀娜古雅的自家風貌。
  • 王寵 草書《送李願歸盤谷序》
    >弘一法師李叔同信札吳昌碩書札集萃翁同龢手札、尺牘唐人寫經書《轉輪聖王經》日本「書聖」空海《風信貼》等吳大澂 手札並篆書《白鶴泉銘》清 成親王 永瑆 楷書《笙賦》歐陽詢 小楷《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金農書札明代黃道周行書卷
  • 王寵小楷《南華經》淡淡君子之風神
    編者按:王寵是明代才華橫溢的書法家,其風格不僅有見長的草書作品流傳,更讓人著迷的是其小楷的造詣。明代中葉,書法漸漸擺脫「臺閣體」的桎梏,蘇州的一批書法家聚集在一起切磋琢磨,形成了當時全國書法的「重鎮」,如王世貞說:「天下書法歸吾吳」的局面,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吳門派」。
  • 明代學者蔡芳《中興福寺》詩賞析
    明代學者平陽蔡芳《中興福寺》詩賞析2020-02-05     蔡芳(1465-?),字茂之,號資靜,明代溫州平陽萬全鄉(現萬全鎮)榆垟人,少貧賤為傭,折節讀書。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浙江鄉試舉人。累試春闈不第,以國子監薦,官授南京光祿寺署正,後升遷為福建鹽運司副使。
  • 明代書法第一高手,少年白痴,中年才子,晚年宗師!
    比如虞世南、張旭本就是大文學家,比如李白、杜牧、黃庭堅其詩遠勝於書名,比如豐坊、柯九思、董其昌,本來是大收藏家,其實書法也登峰造極! 文徵明《獨樂園記》行書長卷明代藝術的鼎盛時期是中晚期,這個時代無論是器物還是藝術都是登峰造極的水平。
  • 明代小楷的風格流派都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
    但是在明代前期「趨時貴書」影響下的「臺閣體」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如明中期的文徵明小楷雖然有別於「臺閣體」小楷,將其歸屬於二王小楷風格一脈,但是將其小楷作品尤其是早期的小楷作品,同明代中後期的王寵、董其昌小楷相比較而言還是有著「臺閣體」小楷那種規整章法圓媚筆法的影子。甚至在其後的清代書壇楷書的學習同樣受當時官僚體制下的「趨時貴書」的影響。
  • 王寵曾向他學書三年,得一身仙氣
    蔡羽,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吳門十才子」之一。字九逵,因居江蘇吳縣洞庭西山,自號林屋山人,又稱左虛子、消夏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