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王寵小楷《南華真經》
2021-01-05 14:11:19 來源: 書畫之聲 舉報
-
王寵此小楷有仙氣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紙本,每開尺寸長19.1、寬12.5釐米,榮寶齋藏。書後有梁啓超、張謇跋。
-
王寵小楷《竹林七賢》,太美了!
文明繪《落木寒泉圖》,末識「正德丙子秋日,過王氏小樓,同履約兄弟誦宋玉《九辯》之一章,因寫《落木寒泉》,並書此詞。明。」(《石渠秘籍》八編)「《明王寵書南華經》,素絹本,小楷,書款識雲,餘昔年過補庵先生劍光閣,見虞永興手書漆園內篇,筆法絕似度人經,而遒媚過之,披次心賞,留舟中閱數日,不忍釋手。
-
王寵小楷《樂毅論》:此作空靈舒朗,得鍾繇、王羲之精髓,字真美
《老子·道德經》有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王寵書法初學蔡羽,後學晉唐書法,使得其書法嚴謹、規範,後楷書精學虞世南與智永和尚;行書精學王獻之,將其飄逸、平和的特點融為一體;王寵最為精湛的書法莫過於小楷,其小楷打破臺閣體束縛,蘊含鍾繇、王羲之精髓,簡遠空靈,清遠悠揚。
-
王寵的小楷,令人讚嘆不已,可惜英年早逝
書法上,他諸體皆能,以小楷、行、草最為擅長,取法魏晉,浸淫於鍾、王,道正功深,書風趨於端莊古雅,在吳門諸子中,他的書法之趣味尤高,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於法度之內,他的筆下無狂怪之病,點畫、結體皆有來處,心境曠達而使字勢開闊正大,無瑣小習氣。
-
薄命才子王寵,一手精美小楷,非常的老辣,美到哭
都說天妒英才,這句話用在明代書法名家王寵的身上,可謂再合適不過。王寵自幼聰慧,博學多才,可是命運並沒有垂青於他,只給了他39年的光陰,實在是令人惋惜。但是短暫的39年,王寵卻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精美書法,特別是他的一手小楷,更是寫出了和他年齡不相符的老辣,真是美到哭。
-
王寵書法這麼好,可惜看懂的人太少了 | 法帖
長日輟耕無一事,只須牛角掛南華。 署款:「王寵」。鈐「王履吉印」白文印、「韡韡齋」朱文印。本幅為王寵自書七言律詩《橫山下種瓜作》一首。用筆疏宕遒健,鋒藏書勁,拙中寓巧,得王獻之質樸率真之趣王寵。鈐「王寵之印」白文方印。
-
這8本小楷字帖太漂亮了,這才是真正的書法,珍藏!
《黃庭經》是魏晉時期頗為流行的道家養生修煉之書。傳王羲之所書小楷《黃庭經》系《外景經》。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2.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結體修長,中宮收緊,四邊開張,左斂右縱,化險為夷。
-
重溫經典丨明代王寵小楷書法《石湖八絕句》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江蘇書協——————明代王寵小楷書法《石湖八絕句錄呈子傳尊兄郢政
-
王寵:一個人如何僅用39年成為明代書法一流高手
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王寵,他的書法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字裡行間透出的那份空靈、舒朗,這份美感源自恬淡自適的生活中所孕育出的高曠的人品,而絕非才力、技巧所能展現。王寵四十歲即離開人世,許多人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慨嘆命運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創作更完善的書法。
-
學習硬筆,請用這些小楷字帖替代田英章字帖!
《黃庭經》,王羲之書,小楷,一百行。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作為王羲之小楷經典。讓孩子們心摹手追,感受魏晉小楷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 《跋王獻之保母帖》為其代表作。全文楷法謹嚴,又具瀟灑秀雅之態。這部小楷以端正的秀美的結構取勝,孩子學起來比較容易,入門快成效快。
-
硬筆老師,請用這些小楷經典代替田英章字帖!
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作為王羲之小楷經典。讓孩子們心摹手追,感受魏晉小楷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二、《樂毅論》《樂毅論》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寫的文雅大方,筆勢精緻美妙,具備了楷書的規則,書寫流暢自然,用筆超脫而無拘束,也是孩子們學習的最佳範本。
-
500年來最美的小楷,這字禪意十足,連王羲之都望塵莫及!
楷書是書法史上最後一個形成的書體,最早的楷書脫胎於隸書,其天然的風貌與氣度在魏晉時期達到了一個頂峰,這個時期是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到了唐代,楷書的風貌為之一變,小楷方面主要以「抄經體」的風格為代表,達到了「妍美」風格的極致。而在後世能將小楷最初的「樸茂」風格繼承,且達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的,僅寥寥數人而已。
-
王寵,八試不第英年早逝,卻能以最少的筆墨表達最豐富的內涵
王寵的書法,總是讓人震撼,它不是給你以視覺上的刺激與震撼,也不是讓你興之、舞之、蹈之,而是把你引向一個寧靜平淡、不著塵俗、高迥清遠的世界,讓你暫時拋下眼前的熙熙攘攘,走入太樸澄明之境。在此境中,你可以復歸原初之我,悠然自在地暢舒心神。
-
明代王寵西苑詩卷淺析
明朝中期書畫家,尤以書法名世,其小楷、行草為時人稱道。王寵書法初學蔡羽,後追摹晉唐筆意,楷書以虞世南、智永為師,行書以二王為宗,深得二王妙境。尤其小楷書法,筆畫清秀,結字空靈,可見晉唐之遺風,既有二王之俊逸,又有虞世南之氣色,有著濃厚的人文主義情韻。明代書家王世貞在《三吳楷法十冊》跋中認為王寵楷書: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遒逸,所謂大巧若拙,書家之上乘也。
-
王寵書法之「拙」,成焉敗焉?
編者按:前面我們談到,王寵的小楷,簡簡單單,卻能獨得晉人之「神韻」?王寵以「簡淡」為時人所稱道,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書法思想。今天我們再來討論一下,王寵的「拙」,表現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被評價的?頗為追求古拙之意的周光跋王寵草書《古詩十九首》,讚賞其「體格甚高,氣韻殊逸」之餘,也不無遺憾地認為其「於風骨不能無少歉意」。謝肇淛認為王寵書法「媚而無骨。」安世鳳也以為「風調有餘,筋骨未足」。而孫襄則更刻薄地將王寵書法形容為軟弱無力的「豆生體」。
-
王寵罕見行書墨跡《自書遊包山詩》,欣賞行書怎樣寫出沉靜內斂
1上圖釋文: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三首。瀛壖委菹藪,地險隘山川。渾 沌自太古,泱漭開吳(天)王寵的行草書不像小楷那樣「名聲在外」。也許小楷習慣,王寵的行草書並不率意,行筆過程非常沉穩。看這件《自書遊包山詩》,也與小楷一樣是「務於簡易」,整體給人沉靜內斂,不激不厲的觀感。
-
小楷書法史
其書學歐陽詢、褚遂良,晚師米芾,遂自成名家,善寫大字,作匾額如作小楷。其行、楷則清勁絕人。張即之的楷書作品用筆清勁,結構精嚴,通篇雅而勁、謹而厚,極具匠心。此《佛遺教經》便是一篇著名小楷,遠宗晉唐人寫經,以骨力取勝,善用側鋒,靈動平和,風姿雅秀。前人說此作「如矮松偃蓋,婆娑可愛」。元
-
王羲之失傳1000多年的小楷,據說已陪葬唐太宗,成為書法界的傳說
王寵楷書《臨樂毅論》王羲之後人智永和尚曾經評價王羲之的小楷道:「梁世模出,天下珍之。吾昔聞其妙,今睹其真,閱玩良久,匪朝伊夕。王寵楷書《臨樂毅論》他就是小楷國手王寵!學習小楷,王寵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王寵生長在明代中晚期的太湖流域,他的老師蔡羽乃是文徵明的好友,他跟唐伯虎是親家,跟當時的大才子皆過從甚密,有人評價道:「衡山(文徵明)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王獻之),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之上。」
-
古代小楷的最高水平,這字禪意十足,翻遍書法史找不出第二個人!
他就是王寵!王寵在小楷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藝術的創作上,一個人的精神修養往往決定了他的藝術境界,而王寵高潔的品性也決定了他「疏淡」的藝術風格!王寵有一位至交好友評價他的人品:「清夷廉曠,與物無競,人擬之黃叔度。尊官宿儒忘年友善,罔不樂其溫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