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產業有多大?李連杰也是推手

2020-12-22 新京報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中國人來說,太極拳既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文化符號,也是一種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拳法。雖然是一種拳法的名稱,但太極拳本身流派眾多,從「武林門派」看,太極拳主要分為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等八大流派。而從工商信息看,企查查APP顯示,目前國內已成立多家太極拳品牌,包含陳家溝太極拳、天龍太極拳、北京循經太極等,國內相關註冊主體共5087家,這些主體多為太極拳行業協會,也有不少經營太極拳業務的公司。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在諸多太極拳流派中,陳氏太極拳的產業運作最為全面,其與河南溫縣政府高度綁定,不僅開辦武館,還推出了旅遊、演出等業務。其餘流派的太極拳也「百花齊放」,行業協會開遍全國。除了太極拳的正宗「流派」們外,馬雲、李連杰等名人也均是太極拳的商業「推手」。陳氏太極:溫縣陳家溝打造太極IP「華麗轉身」太極拳的創始,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太極拳源自武當派張三丰創始的內家拳,二說,是明朝末年陳家溝(現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人氏陳王廷所創編的新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按照溫縣黨政門戶網站上的文章所述,太極拳發源於溫縣陳家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金庸「大俠」等各種影視劇影響下,大眾眼中恐怕張三丰知名度更高,但從現實傳承來看,陳家溝及陳氏太極拳是有據可查的最早太極拳發源地,從產業上看,與陳氏太極相關的產業鏈也最為豐富。在企查查APP以武當太極拳為關鍵詞搜索,只有40家企業的工商信息;而陳家溝太極拳和陳氏太極則分別有117家和316家企業登記在案。其中,陳家溝太極拳武館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由溫縣拳源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控股,從「拳源」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陳家溝對自己是太極拳發源地的自信。對於溫縣,太極拳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拳法,而是從健身、旅遊、文化等多個角度圍繞打造的IP。除了教習太極拳的主要業務,溫縣還大力發展與太極拳相關的IP,可以說是最早開發太極拳商業價值的政府之一。早在1981年,陳家溝太極拳武術學校就已開始招生;2009年8月,中國太極拳博物館正式開放。2018年12月,溫縣與上海功守道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功守道」合作協議,與張藝謀團隊聯手打造的大型室內演藝項目——《印象太極》在溫縣陳家溝啟動。2020年6月29日,陳家溝太極小鎮舉行了奠基儀式。該項目依託太極IP,要打造集國際性太極文化綜合體。根據溫縣人民政府2019年4月發布的《太極拳走向世界 陳家溝華麗轉身》一文中的表述,陳家溝這個原本普通的中原村落隨著太極拳而發生了巨變,「如今,這個只有3000多人的村子裡有4所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文化交流中心已經建成,一個集太極拳學習、展示、文化交流、旅遊為一體的太極拳小鎮正在形成。陳家溝村民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練太極拳』為主題的特色旅遊項目。」「太極拳這張讓世界驚豔的名片正走出溫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溫縣人民政府在官方網站表示。太極拳「八大流派」 商業化程度不一相比陳氏太極拳的「開身鼻祖」地位,其餘流派太極拳也各有所長。如河北邯鄲人氏楊露禪在陳家溝學藝後,創立了楊氏太極拳,相比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因此開展得最為廣泛。「楊氏太極比較簡單,適合中老年人,因此我們練習楊氏太極拳的人比較多。」家住天津的太極拳愛好者李阿姨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據了解,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這種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此外,吳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的創始人也都曾師從楊露禪。除上述幾大流派外,「太極」作為最吸引人的一塊招牌,,各式各樣「自封」的太極拳門派及掌門人也層出不窮,包括創建「雷氏太極」的雷雷,以及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在民間「野蠻生長」的太極拳門派吸引了一批愛好者學習太極拳,但也「帶偏」了太極拳的路線。有網友稱,越來越多的武館開始選擇套用現代健身俱樂部的模式,向收費的會員或者學員們傳授武藝;也有越來越多的武師學會了藉助影視表演來包裝和宣傳自己,在打響品牌後,再用武術培訓和中醫保健去賺錢;還有不少館主正在琢磨著,是不是應該花上一筆錢,在網際網路上建一個推銷自己武館的網站……為了排除這些「小門小派」的幹擾,《世界太極拳藍皮書:太極拳發展報告(2019)》將太極拳流派主要劃分為傳統五大流派和獲批國家非遺的流派組成八大流派,具體是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李氏太極拳、和氏太極拳和王其和太極拳。不過,與溫縣和陳氏太極拳深度綁定且擁有自己的公司不同,其餘流派的太極拳中,擁有自己獨立公司與產業的並不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搜索楊氏太極時發現,所出現的搜索結果大多是某縣市的楊氏太極拳協會,經營範圍也大多是「太極拳宣傳學習、交流」等。「相比陳氏太極拳,其餘太極拳確實在商業化程度上做得不夠好,但我們練拳的也不太關注這些,主要關注的是功夫有沒有到位,老師教得好不好。」李阿姨說,「不過如果商業化做得足夠好,吸引更多弟子,把太極拳作為一個產業做大,我們也是樂意看到的。」太極拳的商業化之路:廣東相關公司最多,李連杰也是推手太極拳早已不止是一種拳法,而成為了一種文化理念,開發太極拳IP的遠不止太極拳「八大流派」的傳人們。在開發太極拳IP方面,馬雲和李連杰是最為知名的太極拳商業化推手。2011年,馬雲與李連杰成立了「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李連杰任CEO,公司定位於文化體育事業。該公司打造的「太極禪苑」在杭州營業,根據公開報導,馬雲與李連杰是要讓太極拳與跆拳道、瑜伽爭奪健身市場。這在「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名字和股東的身份上就能看得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是新加坡註冊的「國際太極禪集團」,公司的經營範圍主要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太極拳培訓、太極拳市場推廣、貨物進出口」等。今年10月,馬雲退出該公司董事職位。企查查工商信息顯示,太極禪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連杰,同時李連杰還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與各門派太極拳多為行業協會不同,同馬雲一樣,直接將太極拳作為生意的公司為數不少,如寧夏文武之道太極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對太極拳產業的投資及太極拳產品技術研發」;江蘇弘武太極拳武術俱樂部有限公司註冊資本也有5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組織太極拳武術比賽、武術培訓」等。如果以太極拳為關鍵詞在企查查APP中搜索,與太極拳相關的國內公司共有5087家,其中廣東省註冊公司最多,共623家;國內共1.2萬個商標申請記錄,其中6765個商標為已註冊。此外,懷化學院、巢湖學院、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武漢理工大學等多所學校已申報相關專利。雖然派別眾多,公司也多,但如何將「各自為戰」的太極拳流派以及公司整合起來,是一樁難事。《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教授表示,需要看到太極拳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1.各門各派交流不夠;2.傳播過程中文化附加值偏低;3.用於解決健康問題還任重道遠,產業模式需要向瑜伽學習;4.產業定位與實現社會效益的平衡等。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張彥君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9 星期六     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武術界沸騰了,愛好者們沸騰了。青島晚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媛媛,分享申遺背後的故事,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太極陰陽世界。A12年申請六次終獲成功    「從宣布申遺成功開始,我的手機就響個不停,幾乎算是炸鍋了。」
  • 太極拳申遺成功了,金元太極才是康莊大道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 太極拳成功申遺」1太極拳成功申遺,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媒體報導,如今3000多人的陳家溝,有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拳師800多名。每年僅算來到陳家溝學拳的學員收益,就有5000萬以上,60多家商鋪的年銷售額超3000萬。以陳家溝太極拳為產業中心,擴散在全國各地的拳館達到了4000多家。2陳家溝雖名為溝,但得益於太極拳,現在已經是個國際溝。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關注。另外,太極服、練習太極拳使用的刀槍劍戟等拳械器材的生產,也能帶動服裝等產業發展。新京報:申遺成功後,你們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嚴雙軍:溫縣正在建設太極拳的專業本科學校、專科學校,培養高質量的太極拳教練,傳拳人才,我們已經做好這方面準備。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人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作為參與者、見證者,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動和驕傲。」12月17日晚,太極拳申遺文本撰寫組組長、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尚春升感慨道,申遺成功是與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文化和旅遊廳持之以恆的努力分不開的,凝聚著河南文化工作者以及太極拳非遺傳承人的汗水和心血。太極拳是繼皮影戲、二十四節氣之後,我省第3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太極拳成功申遺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人們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徐宏星攝   外國太極拳愛好者表演太極拳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陳學樺孫勇)激動人心的消息從萬裡之外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
  • 太極拳申遺成功!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探秘太極拳申遺背後的故事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舉行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儀式。2009年,我們又把文本詳細進行了修改,重新製作了申遺宣傳片,準備再次申報。但當年又有了新的規定,一個國家只能報兩項,太極拳沒有被列入。再後來,申遺規則又變了,一個國家一年只能報一個項目,再往後兩年報一個項目。
  • 僑報網評: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如何與世界共舞?
    (圖片來源:中新社)近日,中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國武術的代表之一,太極拳是中華文化瑰寶和歷代民眾的智慧結晶。它不僅是一項傳統體育運動,還蘊涵著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及養生觀念。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傳承發展大會舉行 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助威打氣
    書法作品有行、楷、隸、草、篆等字體,內容平仄押韻,對仗工整,遒勁有力,精秀雋永;繪畫作品既有長卷巨幅,也有精緻小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這一場藝術的盛宴,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太極拳所承載的人文、歷史、發展和成就,為太極拳申遺成功更加添彩。晚上,流光溢彩的陳家溝尤為炫目。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慶活動在這裡舉行。
  • 馬上評|申遺成功的太極拳,如何打好保護推廣之「拳」?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申遺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項目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數量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國家和地方對太極拳的保護和推廣,都會投入更大支持。
  • 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人民網巴黎12月23日電 (記者李永群)「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申遺成功!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申遺成功後,太極傳承人有話說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在大樹參天、綠水幽幽的東溝創拳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小旺為大家講述了陳家溝和太極拳的故事,並進行了行雲流水的太極拳表演;在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武學社,人們探尋了楊露禪學拳的傳奇故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結果宣布現場的實時畫面 徐宏星 攝現場,大家共同觀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結果宣布現場的實時畫面,欣賞了深邃凝重,古樸典雅,粗獷豪放,氣勢磅礴的得勝鼓表演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嚴禁自封「掌門人」等武術界亂象
    能夠在歷經多年的努力之後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對於其自身的推廣也大有裨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武術九段、武壇名宿王培錕就表示,「(太極申遺成功)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也能看到積極影響,其健身功能可能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 中華瑰寶發揚光大,中國功夫源遠流長,祝賀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是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學思想之一,太極拳基於太極陰陽辯證之理念,用意念統領全身,通過入靜放鬆、以意導氣、以氣催形的反覆習練,以進入「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境界,達到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關於太極拳的創始,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 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寫在太極拳「申遺」成功之際
    17世紀中葉,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創編成太極拳,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形成多個流派,數億習練者遍布世界各地。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讓這個黃河北岸的小村沸騰起來,也讓陳紹傑覺得「腰板兒硬了」。「太極拳植根於生活實踐,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申遺成功有助於進一步激發文化自信,提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更加有利於太極拳的宣傳推廣普及。」陳正雷說。(小標題)久久為功,形成保護傳承「大氣候」當太極拳申遺成功消息傳來時,嚴雙軍懸了12年的心終於放下了。
  • 喜大淚奔,太極拳第六次申遺成功!
    漫漫6次申遺長路,是一路的遺憾也是一路的激勵和期盼,承載著國人的夢想和驕傲。前5次的申遺之路,也是遺憾之路。這一路遺憾,始於2008年,這一年中國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太極拳在這一年申遺成功希望應該是最大的,但因這一年中國申報項目較多,最後經過取捨,太極拳未進入聯合國評審階段,第一次申遺以失敗而告終。第二次遺憾是2009年,也是因為申報數目的限制,中國最後確定申報了京劇和中醫針灸,太極拳被擱置。
  • 來看申遺成功背後的焦作力量……
    申遺成功的背後,焦作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一步如何履約,如何推動太極拳更好地走近大眾、走向世界?就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這場新聞發布會給出了答案。發源於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是東方文化精髓的蘊集,更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申遺成功,讓我們看到了焦作力量、焦作擔當。